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19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其中,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部的封闭箱体,在封闭箱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在封闭箱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吸附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左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MBR膜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位于吸附组件的右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在所述下封闭区且位于吸附组件的下部设置有下曝气装置,与下曝气装置连接的气流存储区,与气流存储区的气流管连接的逆流阀,逆流阀与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设置在封闭箱体的下部,且位于下导轨的左侧以及左封闭区的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系统,配合上述的装置。配合上述的装置。配合上述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印染废水的处理问题,现有的处理技术主要依次通过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对印染废水处理,从而降解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0003]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印染油脂和蜡质,现有的技术中,印染油脂和蜡质一般采用电解脱色分解,或者加入复合催化剂完成分解,其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中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7]基座,设置在基座上部的封闭箱体,在封闭箱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在封闭箱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
[0008]吸附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左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置在上封闭区下部和下封闭区上部的上导轨和下导轨,设置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多组吸附膜片,以及设置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左推板和右推板,所述左推板位于吸附膜片的左侧,右推板位于吸附膜片的右侧,在所述左推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推杆固定,所述推杆的左侧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缸固定在左封闭区,左封闭区位于封闭箱体的左侧,所述推杆穿过左封闭区与连接板固定,所述左推板和右推板之间固定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穿过吸附膜片且与右推板连接;
[0009]MBR膜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位于吸附组件的右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
[0010]在所述下封闭区且位于吸附组件的下部设置有下曝气装置,与下曝气装置连接的气流存储区,与气流存储区的气流管连接的逆流阀,逆流阀与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设置在封闭箱体的下部,且位于下导轨的左侧以及左封闭区的右侧,
[0011]在所述上封闭区且位于MBR膜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上曝气装置,
[0012]在所述封闭箱体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0013]优选的,所述MBR膜组件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MBR膜帘组,每一MBR膜帘组由多个MBR膜帘组成,所述MBR膜帘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上端和下端,在所述MBR膜帘组的下部设置有下曝气管程组件,下曝气管程组件包括两个导流管,在导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曝气管,每一下曝气管分别与导流管连通,下曝气管上设置有均匀的曝气孔;
[0014]其中一个导流管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上部与所述的上曝气装置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MBR膜帘包括上安装管和下安装板,设置在上安装管和下安装板之间
的MBR膜,
[0016]所述MBR膜包括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PVDF膜,在PVDF膜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片复合吸附膜;
[0017]所述复合吸附膜包括碳纤维骨架,在碳纤维骨架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堆积有凹凸不平的纳米活性炭颗粒层,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的表面设置有由丙纶丝构成的表面吸附膜。
[0018]优选的,所述复合吸附膜制备方法如下:
[0019]步骤1):利用碳纤维丝经纬交织构成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通过若干均匀设置的碳纤维束连接形成空气腔,形成碳纤维骨架,在碳纤维骨架的正反两面设置钢丝网;
[0020]步骤2):将钢丝网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内,在碳纤维骨架的正反面溅射凹凸不平的纳米级活性炭颗粒形成纳米活性炭颗粒层,取下钢丝网,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上下两端分别涂刷胶水,然后将表面吸附膜粘结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的上部,表面吸附膜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表面处于松弛状。
[0021]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束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连接,碳纤维束由若干碳纤维单丝构成,且碳纤维束呈蓬松状,用于支撑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以形成空气腔。
[0022]优选的,所述上安装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U型扣,U型扣的上部与支架的上部固定。
[0023]优选的,所述气流存储区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0024]在下曝气管处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0025]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曝气装置、下曝气装置以及气缸分别与设置在封闭箱体上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左推板和右推板上均匀设置有推板通孔,推板通孔用于印染废水的通过,
[0027]所述右推板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右上固定块和右下固定块,右上固定块和右下固定块分别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右侧,且右上固定块和右下固定块固定在封闭箱体的上部和下部;
[0028]所述左推板的左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左上固定块和左下固定块,左上固定块和左下固定块分别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左侧,且左上固定块和左下固定块固定在封闭箱体的上部和下部。
[0029]优选的,所述封闭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上设置有均匀设置的隔离通孔,隔离通孔用于印染废水的通过。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0031]在进行处理时,印染废水由进水管至进水阀至封闭箱体,控制装置控制下曝气装置启动,气体进入气流存储区,当气流存储区的压力高于设定的阈值时,逆流阀打开,向吸附组件一侧鼓入大量的气体,促进印染废水加速通过吸附膜片,吸附膜片将印染废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
[0032]在吸附过程中,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动作,气缸带动推杆来回伸缩,以带动左推板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上来回推拉,加速对油脂的吸附,
[0033]然后印染废水经过吸附膜片后进入MBR膜组件,MBR膜组件对印染废水中的油脂进
行二次处理,同时通过PVDF膜和复合吸附膜对印染废水中的微生物、杂质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控制装置控制上曝气装置经连通管、导流管及下曝气管将气体鼓入MBR膜组件下部,使得表面吸附膜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两侧晃动,加速对废水的处理过程。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本专利技术采用物理吸附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印染废水处理,吸附膜片将印染废水中的油脂进行吸附,同时通过PVDF膜和复合吸附膜对印染废水中的微生物、杂质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吸附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MBR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MBR膜帘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吸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碳纤维骨架的结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祥而细致的描述。
[0043]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0044]基座117,设置在基座117上部的封闭箱体,在封闭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部的封闭箱体,在封闭箱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在封闭箱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吸附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左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置在上封闭区下部和下封闭区上部的上导轨和下导轨,设置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多组吸附膜片,以及设置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左推板和右推板,所述左推板位于吸附膜片的左侧,右推板位于吸附膜片的右侧,在所述左推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推杆固定,所述推杆的左侧固定在气缸上,所述气缸固定在左封闭区,左封闭区位于封闭箱体的左侧,所述推杆穿过左封闭区与连接板固定,所述左推板和右推板之间固定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穿过吸附膜片且与右推板连接;MBR膜组件,设置在封闭箱体的内部,位于吸附组件的右侧,且位于上封闭区和下封闭区之间;在所述下封闭区且位于吸附组件的下部设置有下曝气装置,与下曝气装置连接的气流存储区,与气流存储区的气流管连接的逆流阀,逆流阀与曝气管连接,所述曝气管设置在封闭箱体的下部,且位于下导轨的左侧以及左封闭区的右侧,在所述上封闭区且位于MBR膜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上曝气装置,在所述封闭箱体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组件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MBR膜帘组,每一MBR膜帘组由多个MBR膜帘组成,所述MBR膜帘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上端和下端,在所述MBR膜帘组的下部设置有下曝气管程组件,下曝气管程组件包括两个导流管,在导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曝气管,每一下曝气管分别与导流管连通,下曝气管上设置有均匀的曝气孔;其中一个导流管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上部与所述的上曝气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帘包括上安装管和下安装板,设置在上安装管和下安装板之间的MBR膜,所述MBR膜包括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PVDF膜,在PVDF膜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片复合吸附膜;所述复合吸附膜包括碳纤维骨架,在碳纤维骨架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堆积有凹凸不平的纳米活性炭颗粒层,在纳米活性炭颗粒层的表面设置有由丙纶丝构成的表面吸附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附膜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利用碳纤维丝经纬交织构成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碳纤维上骨架和碳纤维下骨架通过若干均匀设置的碳纤维束连接形成空气腔,形成碳纤维骨架,在碳纤维骨架的正反两面设置钢丝网;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