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490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筛选出了芹菜的高感品种Sabrosa,得出以这个品种为对比品种,不同芹菜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表现最为明显,结果准确,可比性强;并且发现以芹菜植株外围第3个叶片为样本进行病情调查,既能很好显示出品种抗病性强弱,又能减少田间工作量,提高鉴定工作效率;且其发病程度代表该品种的病情水平,稳定性好,可比性强。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适合同时对大批量芹菜品种材料进行抗叶斑病鉴定和筛选,节省劳动量。节省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抗病性鉴定
,具体涉及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为伞形科旱芹属二年生蔬菜,富含营养,兼具多种药理功能,被誉为佳蔬良药,在我国种植非常普遍,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
[0003]芹菜叶斑病,又叫芹菜早疫病,是一种由半知菌亚门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 apii Fres.)引起的芹菜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芹菜叶片、叶柄和花茎,对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该病最早由德国人Fresenius于1863年首次发现,随后在美国也开始蔓延(Galloway,1886),很快成为佛罗里达、俄亥俄等地最为严重的芹菜病害(Wilson&Newhall,1930,Wolf等,1955),造成的产量损失多达50%以上(Lacy等,1996)。在我国,叶斑病一直是许多地区芹菜生产中的一种常发病害,随着芹菜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叶斑病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王福建等,1999,申玉香等,2007)。目前国内外进行芹菜叶斑病防治主要依靠施用各种杀菌剂(Raid等,1999;柴忠良等,2006)。据Lacy等(1996)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为了防治芹菜叶斑病,在3个月芹菜生长季一般要喷施20

40次杀菌剂,这不仅显著提高了芹菜生产成本(Sherf等,1986),还增加了农药残留安全隐患。人们早已认识到,选育抗病品种是农作物病害防治所有手段中最为经济、有效、环保的。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报道选育出一个抗叶斑病品种“June

belle”(Wolf等,1970),而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芹菜叶斑病抗病育种与抗病性鉴定相关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芹菜叶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问题,该方法简单易行,所需设备少,参试品种容量多,重复性好,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不同芹菜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表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芹菜材料的准备:以高感芹菜品种Sabrosa作为对比品种,将参加叶斑病抗病性鉴定的芹菜品种种子播种在装有消毒营养土的105孔穴盘内,按照常规育苗方法进行培育,60天以后,芹菜穴盘苗长出4片真叶,根系发达,将芹菜穴盘苗定植到塑料防雨棚内的栽培畦;
[0008](2)接种体的准备:预先从感病芹菜植株上摘取发病严重、病症特点典型的病叶,取分生孢子制备浓度为1
×
106个/ml的叶斑病尾孢菌悬浮液;
[0009](3)接种方法:定植20天以后,采用制备好的叶斑病尾孢菌悬浮液,对所有参试芹菜植株,均匀喷雾进行接种;
[0010](4)接种后培养:接菌后根据天气条件变化,随时监控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情况;
[0011](5)病情调查方法:从试验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芹菜植株,以植株外围第3个叶
片为调查对象,调查叶片上叶斑病病斑发生情况及其面积在整片叶面积所占比例,对叶片发病程度进行分级;
[0012](6)抗病性评价标准:根据病情分级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然后以病情指数为依据,对参试芹菜品种的叶斑病抗性进行分级评价。
[0013]具体地,步骤(1)中芹菜在塑料防雨棚内定植的株行距为15cm
×
20cm,每个参试品种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24株。
[0014]步骤(4)利用膜上遮阳、棚体四周放风来调控棚内空气温度,使之保持在20℃~35℃之间;利用浇水和喷雾来增加棚内湿度,使相对湿度RH保持在80%以上。
[0015]步骤(5)发病程度采用的分级标准如下:
[0016]0级,叶片无病斑;
[0017]1级,病斑小而零星,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0018]3级,病斑中大而分散,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25%;
[0019]5级,病斑出现交连,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5%~50%;
[0020]7级,病斑出现连片干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75%;
[0021]9级,病斑大片坏死,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5%以上。
[0022]调查时间选择在对比品种Sabrosa发病程度达到9级时进行。
[0023]步骤(6)中病情指数(DI)=∑(各级病叶数
×
对应级数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病级数)
×
100。
[0024]步骤(6)中对参试芹菜品种的叶斑病抗性的分级评价如下:
[0025]免疫(I):DI=0;
ꢀꢀꢀꢀꢀꢀꢀꢀꢀꢀꢀꢀ
高抗(HR):0<DI≤15;
[0026]抗病(R):15<DI≤30;
ꢀꢀꢀꢀꢀꢀꢀ
中抗(MR):30<DI≤45;
[0027]感病(S):45<DI≤75;
ꢀꢀꢀꢀꢀꢀꢀ
高感(HS):DI>75。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芹菜叶斑病抗性研究的空白,首次在我国建立了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0030]2、塑料防雨棚可以阻断外界风雨对棚内试验的干扰,保证鉴定结果准确性;防雨棚内温湿度分布相对均匀,可通过人为调控满足芹菜叶斑病发病所需温湿度条件,而且成本低廉,操作便利;
[0031]3、首次筛选出了芹菜的高感品种Sabrosa,建立了以高感品种Sabrosa为对比品种的鉴定方法,得出以这个品种为对比品种,不同芹菜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表现最为明显,结果准确,可比性强;并且发现当其发病程度达到9级时,在相同的适宜温湿条件下,其它参试品种都会分别表现出各自应有的病情水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表现最为显著。此时进行病情调查与评估,结果准确,操作方便。
[0032]4、本专利技术最主要的专利技术点在于,专利技术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以芹菜植株外围第3个叶片为样本进行病情调查,既能很好显示出品种抗病性强弱,又能减少田间工作量,提高鉴定工作效率;并且其发病程度代表该品种病情水平,稳定性好,可比性强。
[0033]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适合同时对大批量芹菜品种材料进行抗叶斑病鉴定和筛选,节省劳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5]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3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各种芹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芹菜材料的准备:以高感芹菜品种Sabrosa作为对比品种,将参加叶斑病抗病性鉴定的芹菜品种种子播种在装有消毒营养土的105孔穴盘内,按照常规育苗方法进行培育,60天以后,芹菜穴盘苗长出4片真叶,根系发达,将芹菜穴盘苗定植到塑料防雨棚内的栽培畦;(2)接种体的准备:预先从感病芹菜植株上摘取发病严重、病症特点典型的病叶,取分生孢子制备浓度为1
×
106个/ml的叶斑病尾孢菌悬浮液;(3)接种方法:定植20天以后,采用制备好的叶斑病尾孢菌悬浮液,对所有参试芹菜植株,均匀喷雾进行接种;(4)接种后培养:接菌后根据天气条件变化,随时监控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情况;(5)病情调查方法:从试验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芹菜植株,以植株外围第3个叶片为调查对象,调查叶片上叶斑病病斑发生情况及其面积在整片叶面积所占比例,对叶片发病程度进行分级;(6)抗病性评价标准:根据病情分级调查结果计算病情指数,然后以病情指数为依据,对参试芹菜品种的叶斑病抗性进行分级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芹菜在塑料防雨棚内定植的株行距为15cm
×
20cm,每个参试品种设三次重复,每次重复24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利用膜上遮阳、棚体四周放风来调控棚内空气温度,使之保持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训王武台吴锋王勇高苇杨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