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管和将其应用于智能汽车的设备
: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不锈钢管及其在智能汽车中应用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不锈钢管和将不锈钢管应用于智能汽车的设备。
技术介绍
:
[0002]汽车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通过表面带有线孔的车身面板将二者分隔开,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通常在二者之间布置穿过车身面板上线孔且数量在两根以上的电线,该电线通过胶带绑扎成线扎,线扎的端头中各个电线彼此分离并连接至连接器,从而在电线之间产生空隙,由于发动机舱内存在受水影响区域,而该线扎在布置时由于现有汽车的空间结构设计而无法做到避过该受水影响区域,因此线扎的空隙中还是会引入水,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会形成将空气从发动机舱引入乘客舱的负压,该负压会促使线扎中空隙的水从发动机舱引入乘客舱,乘客舱内乘客乘坐区域积水过多,会影响乘客舱的正常使用,目前,普遍采用在车身面板的线孔位置处设置往线扎的空隙进行延伸、填塞的阻水材料,以用于阻止线扎的空隙中运动而来的水,线扎直接穿插在车身面板的线孔中,汽车在运动时会伴随着振动,容易导致线扎在车身面板的线孔内发生轴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管部(10),其外周表面具有与车身面板上的线孔相卡接的卡接凹口(101),所述车身面板是汽车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且作为二者分隔板;进线管部(20),其自由端延伸至汽车的发动机舱内而连接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部(10)的第一连接端口相接合;出线管部(30),其第一自由端延伸至汽车的乘客舱内,所述出线管部(30)外周表面与所述中间连接管部(10)的第二连接端口内径管壁相接合;所述中间连接管部(10)和所述进线管部(20)二者内部共同形成线布置通道(40);所述出线管部(30)的第二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线布置通道(40)内,所述出线管部(3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线布置通道(40)相连通且二者中轴线相重合;以及所述出线管部(30)在位于所述线布置通道(40)内的部分管段内具有布置阻水单元(80)的第一区域(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管部(30)内具有布置蓄水单元(90)的第二区域(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管部(30)在位于所述汽车的乘客舱内的部分管段上具有通孔(303),所述通孔(303)位于所述出线管部(30)的管身上半周侧以及所述出线管部(30)的第二区域(302)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03)的数量为多个且总面积大于所述阻水单元(80)的截面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管部(30)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线布置通道(40)的内侧壁保持流动通道(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管(6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管部(10)内底部具有与所述流动通道(50)相连通的蓄水区域(102)。7.一种将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不锈钢管应用于智能汽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管(60),其卡接在汽车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的车身面板的线孔处,其中,所述不锈钢管(60)中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金,蒋守华,郑华泽,高利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达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