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57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针对稳定效果差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底壳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竖向设置有移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通过设置底壳、腔体、通槽、滑轨、壳体、移动板、电动机、转轴、齿轮、齿条板、推板、卡板、支撑块、横板、气缸、电机、蜗杆、蜗轮、丝杆、丝套、移动块、移动杆、支撑柱、移动轮、滑套一、滑杆、安装架、滑轮、轴承座一、滑槽、滑块、滑套二和滑柱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稳定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稳定效果差。果差。果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尤其涉及—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80年代,世界上20个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有6个是汽车制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3.35亿辆,其中轿车为2.65亿辆,货运汽车和客车为7000万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涉及的面很广,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约有职工500万人,与汽车有关的职工,如驾驶员、修理技工、推销员和加油站职工等,约有2500万人,国外在60年代,如包括公路运输系统和石油、橡胶等企业的职工在内,则全国每7个职工中即有1人与汽车有关,1/6的企业与汽车的制造、销售、服务和使用有关,70年代生产的钢带的36%、冷轧钢板的44%、铅的43%、锌的61%和合成橡胶的62%,都用于汽车的生产和维修,国外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7与汽车有关,汽车在生产时需要使用到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902933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齿轮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电机,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箱,所述调节丝杠和夹板均活动连接在检测箱的内部,所述夹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筒,所述检测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底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滚珠,所述检测杆和滚珠均活动连接在夹板的内侧,所述检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活动连接在夹板的外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持箱,所述夹持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活动连接在底座的内部,所述夹持箱的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与调节丝杠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夹持箱的内部,所述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侧面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有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4]上述专利还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目前现有的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稳定效果差,会造成光滑度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出现位移,会影响光滑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同时无法对检测的物品进行固定,会造成检测物出现掉落,影响检测结构,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降低了光滑度检测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装置对检测物进行检测时,稳定效果差,会造成光滑度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出现位移,会影响光滑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同时无法对检测的物品
进行固定,会造成检测物出现掉落,影响检测结构,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降低了光滑度检测装置实用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底壳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竖向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背面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背面与壳体内腔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侧贯穿至壳体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贯穿至横板的底部并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腔体内腔背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轴心处套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丝套,所述丝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贯穿至通槽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
[0007]优选地,所述底壳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对移动板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0008]优选地,所述移动板前侧的底部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套一,所述滑套一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侧与壳体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滑垫和底座,增加了底壳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避免底壳出现打滑的现象,增加了底壳的稳定性。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接触,通过设置轴承座一,对丝杆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丝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丝杆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0010]优选地,所述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牙一,所述齿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齿牙一配合使用的齿牙二,所述齿条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配合使用的限位板,通过设置支撑块,对横板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防止横板在工作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增加了横板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丝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轴承座一,所述轴承座一的外侧与腔体内腔的顶部和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壳体,对电动机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解决了长期使用电动机时,使灰尘落入电动机内,造成电动机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效果不好的问题。
[0012]优选地,所述转轴的顶部套接有轴承座二,且轴承座二的正面与移动板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的底部与滑套一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板,对齿轮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齿轮在使用时效果更好。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与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板,对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卡板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卡板在使用时出现晃动。
[0014]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套二,所述滑套二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顶部和底部与腔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轨和滑座,对移
动块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块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0015]优选地,所述腔体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座,且滑座的内侧分别与丝套的外侧和滑套二的内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座,对丝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7]1、该—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底壳、腔体、通槽、滑轨、壳体、移动板、电动机、转轴、齿轮、齿条板、推板、卡板、支撑块、横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体(2),所述腔体(2)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3),所述底壳(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内侧竖向设置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背面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7),所述电动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9),所述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齿条板(10),所述齿条板(10)的背面与壳体(5)内腔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板(11),所述推板(11)的内侧贯穿至壳体(5)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卡板(12),所述壳体(5)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4),所述横板(14)的顶部设置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底部贯穿至横板(14)的底部并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腔体(2)内腔背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的表面啮合有蜗轮(18),所述蜗轮(18)的轴心处套接有丝杆(19),所述丝杆(1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丝套(20),所述丝套(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2),所述移动杆(22)的底部贯穿至通槽(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轮(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汽车生产用表面光滑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前侧的底部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套一(25),所述滑套一(2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武方赫陆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