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26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包括动力源、传动箱和门型移动支座,门型移动支座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多个管套,管套的内部设置有轮轴,轮轴的底部设置有滚轮,门型移动支座设置在轨道组件上,轨道组件包括轨道板、顶梁和导向条,导向条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滚轮的一侧与两个导向条滚动配合,传动箱的一侧设置有润滑油盒,润滑油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滴油管,滴油管上设置有油阀,滴油管的输出端倾斜朝向顶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倾性能较好,行走稳定性较高,不易对光伏板造成压伤,而且能够与不同的光伏板组配套交替使用,使用灵活性较好,利用率较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
本技术属于光伏电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光伏电站是指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属国家鼓励的绿色能源项目。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由于长期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上会积累一定的灰尘,所以需要清洁装置对其进行定期清洁。传统的清洁装置大多数以人工操作的设备为主,工作量较大,清洁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非常大。然而现有的自动清洁设备虽然能够以行走的方式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进行自动清洁,但是自动清洁机的行走机构的结构强度较低,行走稳定性较差,轻则影响清洁效率,重则压碎太阳能电池板;其次,一个行走机构大多数与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组配套使用,不能在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之间交替使用,其实际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行走机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结构强度较高、行走稳定性较高且利用率较高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底部设置有门型移动支座,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多个管套,所述管套的内部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内顶面和靠近其顶面的侧面均为弧形面,所述门型移动支座设置在轨道组件上,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倒T字形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梁,所述顶梁与门型移动支座内部的弧形面配合,所述轨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滚轮的一侧与两个导向条滚动配合,所述传动箱的一侧设置有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滴油管,所述滴油管上设置有油阀,所述滴油管的输出端倾斜朝向顶梁。作为优选,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多段前后连接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在顶梁的端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连接两个顶梁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面设置有键,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与键配合的键槽。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与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的锥齿轮组,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有直齿轮组,所述直齿轮组包括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的输出端设置有四个与轮轴一一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相邻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防偏齿轮,所述防偏齿轮同时与中心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作为优选,所述管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嵌设有一个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利用动力源驱动滚轮使其沿着轨道组件的导向条作直线运动,同时带动门型移动支座、传动箱和动力源作直线运动,防倾性能较好,行走稳定性较高,不易对光伏板造成压伤;利用润滑油盒与滴油管能够对顶梁与门型移动支座的配合面进行润滑,进一步提高门型移动支座的移动性能;同时,本装置除轨道组件外的部件能够与不同的光伏板组配套交替使用,使用灵活性较好,利用率较高。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的侧视图;以上各图中,1、动力源;2、传动箱;3、门型移动支座;4、管套;5、轮轴;6、滚轮;7、轨道组件;71、轨道板;72、顶梁;73、导向条;74、连接槽;8、润滑油盒;9、滴油管;10、油阀;11、连接柱;11a、键;12、直齿轮组;121、中心齿轮;122、从动齿轮;123、防偏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包括动力源1,动力源1可以是低转速电机,也可以是一个一体的减速电机。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动力源1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箱2,传动箱2的底部设置有门型移动支座3,门型移动支座3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多个管套4,管套4的内部设置有轮轴5,轮轴5的底部设置有滚轮6,门型移动支座3的内顶面和靠近其顶面的侧面均为弧形面,门型移动支座3设置在轨道组件7上,轨道组件7包括倒T字形的轨道板71,轨道板71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梁72,顶梁72与门型移动支座3内部的弧形面配合,轨道板7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导向条73,导向条73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滚轮6的一侧与两个导向条滚动配合,传动箱2的一侧设置有润滑油盒8,润滑油盒8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滴油管9,滴油管9上设置有油阀10,滴油管9的输出端倾斜朝向顶梁。在本装置中,动力源1驱动传动箱2内部的传动机构运转,而轮轴5则为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结构件,轮轴5与滚轮6同步转动,滚轮6沿着轨道组件7的导向条72作直线运动,同时带动门型移动支座3、传动箱2和动力源1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整个行走式清洁机在光伏板组的正上方进行移动清洁作业。本装置采用四个滚轮6作为直接行走结构,其上下方的导向条73既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也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再加上门型移动支座的弧形面与轨道板的移动配合效果,使得本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倾性能,以及较高的行走稳定性,不易因行走式清洁机的不稳定性而对光伏板造成压伤。同时,本装置利用润滑油盒8储存润滑油,打开油阀10,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以及行走式清洁机的惯性力作用下,沿着滴油管10滴加到顶梁72的表面,对顶梁72与门型移动支座3的配合面进行润滑,减小二者之间的滑动摩擦,进一步提高门型移动支座3的移动性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本装置的有效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装置除轨道组件外7的部件,如动力源1、传动箱2和门型移动支座3等能够一起脱离于一个光伏板组的轨道组件而配合到另一个光伏板组的轨道组件上,这样便能与不同的光伏板组配套交替使用,使用灵活性较好,利用率较高。为了提高轨道组件的实用性,考虑到不同光伏板组的铺设长度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所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包括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底部设置有门型移动支座,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多个管套,所述管套的内部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内顶面和靠近其顶面的侧面均为弧形面,所述门型移动支座设置在轨道组件上,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倒T字形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梁,所述顶梁与门型移动支座内部的弧形面配合,所述轨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滚轮的一侧与两个导向条滚动配合,所述传动箱的一侧设置有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滴油管,所述滴油管上设置有油阀,所述滴油管的输出端倾斜朝向顶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清洁机用行走机构,包括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底部设置有门型移动支座,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多个管套,所述管套的内部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门型移动支座的内顶面和靠近其顶面的侧面均为弧形面,所述门型移动支座设置在轨道组件上,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倒T字形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顶梁,所述顶梁与门型移动支座内部的弧形面配合,所述轨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断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滚轮的一侧与两个导向条滚动配合,所述传动箱的一侧设置有润滑油盒,所述润滑油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滴油管,所述滴油管上设置有油阀,所述滴油管的输出端倾斜朝向顶梁。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强张昕华刘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强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