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426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包括井字座和两个支撑杆对,支撑杆对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的两端设置有对位轨道,对位轨道包括对位管和插杆,支撑杆对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口,支撑口处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导向口,支撑杆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的转移轨道,转移轨道呈倒T字形,支撑杆对的侧面设置有U形杆。本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可移动性,而且与用来支撑光伏板组的固定支架的对位性能较好,准确度较高,实用性较强。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
本技术属于光伏电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
技术介绍
光伏电站是指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属国家鼓励的绿色能源项目。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由于长期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上会积累一定的灰尘,所以需要清洁装置对其进行定期清洁。现有的清洁装置大多数以人工操作的设备为主,工作量较大,清洁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非常大。然而现有的自动清洁机虽然能够以行走的方式在光伏板组表面进行自动清洁,但是在不同的板组的光伏板组之间不能进行灵活的转移,导致发电站系统的生产建设成本较高,而且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辅助清洁装置在不同板组之间进行转移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包括水平的井字座,所述井字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对,所述支撑杆对的顶部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设置有对位轨道,所述对位轨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对位管,所述对位管中活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支撑杆对包括前后相对且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处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和井字座上均设置有导向口,所述支撑杆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的转移轨道,所述转移轨道呈倒T字形,所述转移轨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导向口的顶面配合的导向头,所述支撑杆对的侧面设置有U形杆。作为优选,所述滚动支承组件包括支承壳,所述支承壳在其朝向支撑口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球槽,所述球槽中设置有球形的滚子,所述滚子与转移轨道的侧面接触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对位轨道的两侧设置有两对上下分布的导向条。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条的断面呈等腰梯形。作为优选,所述对位管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利用本装置能够将同一个行走式清洁机在不同的光伏板组之间进行转移,以在板组之间交替,完成清洁作业,从而提高行走式清洁机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本装置不仅可移动性较好,而且与用来支撑光伏板组的固定支架的对位性能较好,准确度较高,实用性较强。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滚动支承组件的轴测图;以上各图中,1、井字座;2、支撑杆对;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支撑口;24、导向口;3、支撑梁;4、对位轨道;41、对位管;42、导向条;43、注油孔;5、插杆;6、滚动支承组件;61、支承壳;62、滚子;7、转移轨道;71、导向头;8、U形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包括水平的井字座1,井字座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对2,支撑杆对2的顶部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梁3,支撑梁3的两端设置有对位轨道4,对位轨道4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对位管41,对位管41中活动设置有插杆42,支撑杆对2包括前后相对且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第一支撑杆1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口23,支撑口23处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6,第一支撑杆21的底部、第二支撑杆22的底部和井字座1上均设置有导向口24,支撑杆对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的转移轨道7,转移轨道7呈倒T字形,转移轨道7的顶部设置有与导向口的顶面配合的导向头71,支撑杆对2的侧面设置有U形杆8。其中,井字座1是本装置的基础,采用井字形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的支撑稳定性;支撑杆对2中第一连杆21的顶部与第二连杆22的顶部形成倾斜的安装平面,从而使得支撑梁3呈倾斜的趋势,进而对对位轨道4进行支撑;上下倾斜分布的两个对位轨道4是用来对行走式清洁机的两头进行同步支撑与导向的,能够与行走式清洁机的工作跨度相适配,尤其是与用来支撑光伏板的固定支架相对应。进一步地,对位轨道4的高度与固定支架两侧的轨道组件相对应,如对位管与轨道组件的顶梁相对,插杆5与顶梁端部的连接槽相对;这样的话,通过使对位管41与顶梁对应并用插杆插接到连接槽中可以使对位轨道与用来支撑光伏板的轨道组件正对,从而便于使行走式清洁机进入到轨道组件上,即位于光伏板的正上方,以进行后续的清洁作业。为了提高行走式清洁机的利用率,通过使行走式清洁机回到对位轨道上,再手持U形杆8推动井字座1与支撑杆对2沿着转移轨道7作直线运动,而支撑杆对2的导向口的井字座1的导向口均与转移轨道移动配合,可以保证本装置的移动稳定性,直至运动至下一个光伏板组的一侧,再进行相对的对位操作和固定操作,这样的话,本装置就为行走式清洁机在不同光伏板组之间交替工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行走式清洁机的实际利用率,从而降低发电站系统的生产建设成本,而且维护成本较低。本装置提供的滚动支承组件6与转移轨道7的侧面配合后能够为本装置提供防摆性能,而转移轨道7上的导向头71能够对其顶部进行限位,从而获得良好的防翻转性能,进而保证本装置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滚动支承组件6从支撑杆对2的侧面装配到支撑杆对2上,装配难度较低,而且与支撑杆对的连接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强。为了提高滚动支承组件6的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滚动支承组件6包括支承壳61,支承壳61在其朝向支撑口的一侧设置有四个球槽,球槽中设置有球形的滚子62,滚子62与转移轨道7的侧面接触配合。滚子62与转移轨道7属于点接触形式,同一侧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的井字座,所述井字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对,所述支撑杆对的顶部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设置有对位轨道,所述对位轨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对位管,所述对位管中活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支撑杆对包括前后相对且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处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和井字座上均设置有导向口,所述支撑杆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移轨道,所述转移轨道呈倒T字形,所述转移轨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导向口的顶面配合的导向头,所述支撑杆对的侧面设置有U形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清洁系统用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的井字座,所述井字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对,所述支撑杆对的顶部设置有工字型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设置有对位轨道,所述对位轨道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对位管,所述对位管中活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支撑杆对包括前后相对且高度不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处设置有滚动支承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和井字座上均设置有导向口,所述支撑杆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移轨道,所述转移轨道呈倒T字形,所述转移轨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导向口的顶面配合的导向头,所述支撑杆对的侧面设置有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强张昕华刘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强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