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科中药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和鉴别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0420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姜科中药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和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为参考光谱集和测试光谱集;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对所述参考光谱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建立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对所述鉴别模型进行评价。解决了难以鉴别区分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问题,具有高效便捷、结果准确、不破坏样品、无化学试剂污染等优势。无化学试剂污染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姜科中药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和鉴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
,特别涉及一种姜科中药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和鉴别方法,具体是涉及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和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炮姜、姜炭为干姜的两种炮制加工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第一部中,将以上四者分开并分别进行描述。四者在中医临床应用方面有所区别,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等功效,干姜具有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功效。炮姜辛燥之性较干姜弱,作用缓和持久且能止泻止痛,而姜炭更偏向于止血。因此,需要将这四种饮片区分开来。四者气味相近,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根据饮片的外观性状来鉴别,例如生姜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干姜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炮姜表面呈不规则膨胀,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而姜炭表面呈焦黑色等特征。但是,这四种饮片经过水提、浓缩、干燥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为参考光谱集和测试光谱集;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对所述参考光谱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建立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将所述参考光谱集和所述测试光谱集的近红外光谱导入所述鉴别模型,以所述参考光谱集和所述测试光谱集的识别准确率均≥80%为指标,选择所述预处理的方法,选择所述近红外光谱范围,选择所述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所述近红外光谱范围选自12000.0cm
‑1~4000.0cm
‑1中的一段范围;所述预处理的方法选自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及平滑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选自欧式距离标准法、因子化法、原始光谱因子化法、相关系数法、第一范围标定法或重新水平归一化法;对所述鉴别模型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谱范围选自12000.0cm
‑1~4000.0cm
‑1、11002.4cm
‑1~4000.0cm
‑1、11002.4cm
‑1~8000.0cm
‑1、11000.0cm
‑1~4000.0cm
‑1及9000.0cm
‑1~6000.0cm
‑1中的一段;所述预处理的方法选自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的组合及二阶导数和平滑处理的组合中的一种;所述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选自欧式距离标准法或因子化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谱范围为12000.0cm
‑1~4000.0cm
‑1,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矢量归一化,所述定性分析的基本算法为欧式距离标准法。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谱范围为11002.4cm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俊魏梅钟文峰陈巧华甘力帆汪梅干丽梁志毅程学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