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41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是关于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顶部支架上端设置有油缸,油缸下端输出轴上固定有冲压头;顶部支架下侧外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下端固定有卡接板;卡接板下侧设置有第一模板,第一模板下侧固定有第二模板,第二模板下侧设置有存放装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连通的乘料腔和型腔;第一模板设置有左模具和右模具,左模具和右模具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乘料腔下端外侧设置有加热装置,型腔外侧设置有冷却装置;存放装置设置有底座,底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板,底座上侧中部开设只有放置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模板堵塞,同时,方便拆卸进行清洗,保证模具的成型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模具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还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通常情况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将钢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实现材料的成型,当压力机打开时,就会获得由模具形状所确定的工件或去除相应的废料。
[0003]现有对合金棒材加工用的模具,在使用时,其型腔内的棒材由于其本身与模具型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无法自动脱落;同时在冲压作业时,用于制造棒材合金的物料与乘料腔的下端摩擦力较大,容易对模具造成较大的磨损;且现有的模具采用一体式设计,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并且清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设置有:
[0006]顶部支架;
[0007]所述顶部支架上端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下端输出轴上固定有冲压头;所述顶部支架下侧外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下侧设置有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下侧设置有存放装置;
[0008]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乘料腔和型腔;所述第一模板设置有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相对设置;
[0009]所述乘料腔下端外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型腔外侧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存放装置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侧中部开设只有放置槽。
[0010]进一步,所述左模具前侧两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右模具前侧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杆;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下侧陵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的限位块贴合形成半球体限位块;所述第二模板上侧开设有与所述半球体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半球体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过盈配合。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模板前后两侧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模板前后两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乘料腔内卡接有乘料模板,所述乘料模板、乘料腔和冲压头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冲压头为倒置的圆台状,且冲压头与乘料模板在工作状态下实现过盈配合。
[0013]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加热管,所述环形加热管上下均匀设
置。
[0014]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设置有螺旋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螺旋管螺旋分布在型腔外侧,且进液管与螺旋管配套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与螺旋管配套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和出液管的出液口设置有于所述左模具一侧;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平行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冲压头内嵌入式设置有冲压柱,且冲压柱上端的柱体表面与冲压头的内壁之间通过设置若干弹性件连接,所述冲压柱与冲压头的下表面相互齐平。
[0016]进一步,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外侧设置有抱箍。
[0017]进一步,所述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
[0018]用于监视型腔内的棒材是否能顺利产出的影像监测器;
[0019]用于接收影像监测器的监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按预置的重力加速度程序对冲压柱产生重力加速度指令的控制器;
[0020]接收控制器指令信息,对所述冲压柱产生一定重力加速度,使冲压柱对型腔内的物料继续进行冲压作业时,对型腔内的棒材顺利产出的重力加速度施加装置。
[0021]进一步,,所述重力加速度程序包括:
[0022]步骤一,随机旋转影像监测器,使其监视范围尽量覆盖型腔内的棒材所在三维空间范围,在每个测试位置静止采集得到一系列不同姿态下对未冲压出型腔的物料应施加重力加速度的输出值;
[0023]步骤二,对输出值数据转换,转换成实际的加速度计测量值,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型腔内的棒材,拟合出的型腔内的棒材包括棒材的中心位置以及每个偏离型腔程度的刻度系数;
[0024]步骤三,由型腔内的棒材包括棒材的中心位置以及每个偏离型腔程度的刻度系数以及校准模型求出校准系数,包括多个零点漂移和多个刻度系数;
[0025]步骤四,控制器利用多个校准系数和校准模型对每个偏离型腔程度的输出进行补偿,得到重力加速度施加装置施加加速度的真实的测量值。
[0026]进一步,加速度计的校准模型为:
[0027]ar=K(am

a0);得
[0028][0029]其中a
mx
、a
my
、a
mz
为加速度三个测量值,a
rx
、a
ry
、a
rz
为加速度三个真实值,a
0x
、a
0y
、a
0z
为加速度三个轴的零点漂移误差,k
x
、k
y
、k
z
为加速度三个轴的刻度系数;
[0030]当影像监测器静止放置时,矫正后的加速度的三个输出值关系:
[0031][0032]其中,g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再由校准模型得:
[0033][0034]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算法获得型腔内的棒材的约束条件为:
[0035][0036]根据加速度的测量校准模型得:
[0037](ar)T(ar)=[K(am

a0)]T[K(am

a0)]=||g||2;
[0038]整理得:
[0039][0040]对比拟合公式得:
[0041][0042][0043]利用参数求解出校准系数。
[0044]进一步,所述述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
[0045]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对乘料腔内软化的合金物料起到保温作业的温度控制器;
[0046]用于控制冷却装置,对型腔内初步成型的棒材物料进行冷却作业的冷却控制器。
[004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8]第一、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第一模板设置有可拆卸的左模具和右模具,可避免模板堵塞,同时,方便拆卸进行清洗,保证模具的成型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
[0049]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杆和安装槽配合使左右两模具匹配对位,并通过抱箍进行固定,可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组装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0050]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冲压头内的冲压柱,在冲压头对乘料腔内的物料进行冲压加工时,冲压柱会利用自身的惯性力对型腔内的物料继续进行冲压作业,确保型腔内的棒材能够顺利产出,避免型腔内的棒材对型腔造成堵塞。
[0051]第四、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对乘料腔内软化的合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设置有: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上端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下端输出轴上固定有冲压头;所述顶部支架下侧外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下侧设置有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下侧设置有存放装置;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乘料腔和型腔;所述第一模板设置有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相对设置;所述乘料腔下端外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型腔外侧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存放装置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侧中部开设只有放置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具前侧两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右模具前侧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杆;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下侧陵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的限位块贴合形成半球体限位块;所述第二模板上侧开设有与所述半球体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半球体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前后两侧下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模板前后两侧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料腔内卡接有乘料模板,所述乘料模板、乘料腔和冲压头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冲压头为倒置的圆台状,且冲压头与乘料模板在工作状态下实现过盈配合;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加热管,所述环形加热管上下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设置有螺旋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螺旋管螺旋分布在型腔外侧,且进液管与螺旋管配套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与螺旋管配套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和出液管的出液口设置有于所述左模具一侧;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平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头内嵌入式设置有冲压柱,且冲压柱上端的柱体表面与冲压头的内壁之间通过设置若干弹性件连接,所述冲压柱与冲压头的下表面相互齐平;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外侧设置有抱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硬质合金微钻棒材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监视型腔内的棒材是否能顺利产出的影像监测器;用于接收影像监测器的监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按预置的重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斌颜练武张华李昌业司守佶王焕涛
申请(专利权)人: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