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07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拆解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下部槽口,所述顶板的底面设有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所述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的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上部槽口,利用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上的上部槽口与下部槽口可对电芯进行稳定限位,同时,利用锁紧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可带动顶板对锁紧弹簧的挤压,实现顶板与底板之间电芯的紧固限位,提升夹持效果,本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使用者的对电芯的快速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拆解工具
,具体为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而对电芯的拆解是判断锂离子电池内部正/负极片以及隔膜电解液浸润状态、正/负极界面状态(是否存在黑斑、是否存在析锂等)、极耳焊接情况以及电芯失效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指导电芯制作工艺优化的重要方法。目前,在电池的拆解作业中,尤其涉及对圆柱形的电池拆解作业时,现有的拆解装置多为单一式的拆解,即对电池单个拆卸,费时费力还大大降低了对电池的拆解效率,并且现有拆解装置并不能便捷且有效的对圆柱形电池进行快速装配夹持,造成夹持效果不佳,从而进一步的对电池外壳的拆解造成影响,无法实现快速高效的拆解,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解装置多为单一式的拆解,即对电池单个拆卸,费时费力还大大降低了对电池的拆解效率,并且现有拆解装置并不能便捷且有效的对圆柱形电池进行快速装配夹持,造成夹持效果不佳,从而进一步的对电池外壳的拆解造成影响,无法实现快速高效的拆解,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下部槽口,所述顶板的底面设有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所述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的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上部槽口,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与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相对应,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夹具组件,且顶板的上端面设有裁切组件。优选的,所述上部槽口和下部槽口内共同插设有电芯,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分为一组,多组呈并排状等距分布。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之间的顶板上均贯穿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裁切组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贯穿顶板,并向下延伸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插杆的顶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顶板之间的插杆外壁套设有锁紧弹簧。优选的,所述裁切组件包括多个滑动杆,每个滑动杆均插设在滑动孔内,并向下延伸,且外壁套设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与顶板相抵触,所述下限位块的底面设有裁切刀,多个滑动杆的顶面共同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按压块。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顶板之间的滑动杆的外壁套设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的底部设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套设在滑动杆外,且底面与顶板相抵,所述上限位块的底面嵌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顶板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设置的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第四卡块和锁紧组件,使用时,利用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上的上部槽口与下部槽口可对电芯进行稳定限位,同时,利用锁紧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可带动顶板对锁紧弹簧的挤压,实现顶板与底板之间电芯的紧固限位,提升夹持效果,本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使用者的对电芯的快速固定。(2)本技术为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设置的裁切组件,使用时,可按压按压块,利用伸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连接板带动滑动杆及裁切刀向下移动,至裁切刀的刀口与电芯外壳抵触,并推动按压块,使裁切刀对电芯外壳进行裁切,裁切完成后,取出电芯,并将电芯外壳取出,实现对电芯外壳的拆解,本方案可同时对多个电芯的外壳同步进行裁切,大大提升对电芯外壳拆解效果及效率,更加适用于圆柱电芯回收拆解作业,满足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底板;11、第一卡块;12、第二卡块;13、下部槽口;2、顶板;201、滑动孔;21、第三卡块;22、第四卡块;23、上部槽口;3、电芯;41、插杆;42、固定板;43、锁紧弹簧;51、滑动杆;52、下限位块;53、裁切刀;54、连接板;55、按压块;61、伸缩弹簧;62、上限位块;63、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底板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第一卡块11与第二卡块1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下部槽口13,顶板2的底面设有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第三卡块21与第四卡块2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的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上部槽口23,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相对应,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有夹具组件,夹具组件用于对圆柱形电芯进行快速夹持固定,且顶板2的上端面设有裁切组件,裁切组件用于对电芯的外壳进行裁切,便于对电芯外壳进行拆解。进一步的,上部槽口13和下部槽口23内共同插设有电芯3,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分为一组,多组呈并排状等距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上部槽口13和下部槽口23,能够实现对电芯3的稳定夹持,同时,设置的多个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能够实现对多个电芯3进行同步限位固体,提升对电芯3的拆解效率。进一步的,每组第三卡块21与第四卡块22之间的顶板2上均贯穿设有滑动孔201,滑动孔201与裁切组件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滑动孔201及裁切组件,使装置便于对多个电芯3进行裁切,提升裁切效果,即提升对电芯的拆解效率。进一步的,夹具组件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插杆41,插杆41的底部贯穿顶板2,且插杆41与顶板2滑动连接,并向下延伸与底板1固定连接,插杆41的顶端设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与顶板2之间的插杆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所述第一卡块(11)与第二卡块(1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下部槽口(13),所述顶板(2)的底面设有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所述第三卡块(21)与第四卡块(2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的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上部槽口(23),所述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相对应,所述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有夹具组件,且顶板(2)的上端面设有裁切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对称状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所述第一卡块(11)与第二卡块(1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下部槽口(13),所述顶板(2)的底面设有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所述第三卡块(21)与第四卡块(22)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的相对边角处均设有上部槽口(23),所述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与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相对应,所述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有夹具组件,且顶板(2)的上端面设有裁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槽口(23)和下部槽口(13)内共同插设有电芯(3),所述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设有多个,每个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第三卡块(21)和第四卡块(22)分为一组,多组呈并排状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回收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三卡块(21)与第四卡块(22)之间的顶板(2)上均贯穿设有滑动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文潘炳涛李穷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