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73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滑板,且滑板的两侧安装有滚轮,所述滑板的上方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下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且螺母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滑板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该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推杆、活塞和弹簧构成弹性机构,推动推杆向下进行运动,进而推动活塞向下进行运动,以使得弹簧进行收缩蓄力,松开推杆使得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进行运动进行取样,从而防止人与有毒物体进行接触,达到避免人受到伤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毒性监测液相关
,具体为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
技术介绍
拿取装置是一种对需要检测的物质进行取样的装置,其主要的目的是将需要检测的物质放进拿取装置的内部,再进行放到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现有的拿取装置在进行对有毒液体进行取样时,需要人工进行取样,但有时会不小心碰到人的身体上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拿取装置在进行对有毒液体进行取样时,需要人工进行取样,但有时会不小心碰到人的身体上造成伤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滑板,且滑板的两侧安装有滚轮,所述滑板的上方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下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且螺母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滑板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所述把手的右侧安装有推杆,且推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推杆的下方安装有活塞,且活塞的下方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侧安装有橡胶管,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安装有空筒,且空筒的下方安装有针头,所述箱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孔洞。所述滑道的宽度与滚轮的宽度一致,且滚轮与滑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螺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把手的中心轴线与螺杆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螺杆的外侧表面与螺母的内侧表面紧密啮合,且螺母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洞的直径与推杆的直径一致,且推杆的方向垂直向下。所述活塞的直径与空筒的内部的直径一致,且弹簧的上端与活塞的下端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推杆、活塞和弹簧构成弹性机构,推动推杆向下进行运动,进而推动活塞向下进行运动,以使得弹簧进行收缩蓄力,松开推杆使得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进行运动进行取样,从而防止人与有毒物体进行接触,达到避免人受到伤害的目的;把手、螺杆和构成螺旋机构,转动把手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螺母进行运动,以使得第二支撑板和空筒向下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可以取到不同深度毒液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左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第一支撑板;3、凹槽;4、滑道;5、滑板;6、滚轮;7、把手;8、螺杆;9、螺母;10、第二支撑板;11、伸缩杆;12、推杆;13、第一孔洞;14、第二孔洞;15、活塞;16、弹簧;17、橡胶管;18、空筒;19、针头;20、第三孔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且第一支撑板2的设置有凹槽3,凹槽3的内侧设置有滑道4,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滑板5,且滑板5的两侧安装有滚轮6,滑板5的上方安装有把手7,且把手7的下方安装有螺杆8,螺杆8的外侧安装有螺母9,且螺母9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0,滑板5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11,把手7的右侧安装有推杆12,且推杆12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孔洞13,第二支撑板10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孔洞14,推杆12的下方安装有活塞15,且活塞15的下方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外侧安装有橡胶管17,第二支撑板10的下方安装有空筒18,且空筒18的下方安装有针头19,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孔洞20。滑道4的宽度与滚轮6的宽度一致,且滚轮6与滑板5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因滑道4的宽度与滚轮6的宽度一致,使得滚轮6在进行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因滚轮6与滑板5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推动滑板5在进行运动时可以带动滚轮6进行运动。把手7与螺杆8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把手7的中心轴线与螺杆8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把手7与螺杆8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把手7可以带动螺杆8进行转动,因把手7的中心轴线与螺杆8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把手7带动螺杆8进行转动时更加的省力。螺杆8的外侧表面与螺母9的内侧表面紧密啮合,且螺母9与第二支撑板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因螺杆8的外侧表面与螺母9的内侧表面紧密啮合,使得螺杆8可以带动螺母9进行运动,因螺母9与第二支撑板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螺母9可以带动第二支撑板10进行运动。第一孔洞13的直径与推杆12的直径一致,且推杆12的方向垂直向下,因第一孔洞13的直径与推杆12的直径一致,使得推杆12可以在第一孔洞13的内部进行运动,因推杆12的方向垂直向下,使得推动推杆12进行运动时可以带动活塞15进行上下进行运动。活塞15的直径与空筒18的内部的直径一致,且弹簧16的上端与活塞15的下端紧密贴合,因活塞15的直径与空筒18的内部的直径一致,使得活塞15向上进行运动,可以使毒液进行空筒18的内部,因弹簧16的上端与活塞15的下端紧密贴合,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所需要毒液样本。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时,转动把手7带动螺杆8进行转动,推动螺母9向下进行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0向进行运动,带动空筒18向下进行运动,使空筒18进入毒液的内部,推动推杆12向下进行运动带动活塞15向下进行运动,使得弹簧16进行蓄力,松开弹簧16推动活塞15向上进行,使得毒液进入空筒18的内部,将把手7进行反方向进行旋转,带动空筒18向上进行运动,推动滑板5进行运动,带动空筒18进行运动,使得空筒18从第三孔洞20的中间运动出箱体1的外侧,从而防止人与有毒物体进行接触,达到避免人受到伤害的目的。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且第一支撑板(2)的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侧设置有滑道(4),所述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滑板(5),且滑板(5)的两侧安装有滚轮(6),所述滑板(5)的上方安装有把手(7),且把手(7)的下方安装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外侧安装有螺母(9),且螺母(9)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0),所述滑板(5)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11),所述把手(7)的右侧安装有推杆(12),且推杆(12)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孔洞(13),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孔洞(14),所述推杆(12)的下方安装有活塞(15),且活塞(15)的下方安装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外侧安装有橡胶管(17),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下方安装有空筒(18),且空筒(18)的下方安装有针头(19),所述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孔洞(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直接触碰毒性监测液的拿取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且第一支撑板(2)的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侧设置有滑道(4),所述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滑板(5),且滑板(5)的两侧安装有滚轮(6),所述滑板(5)的上方安装有把手(7),且把手(7)的下方安装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外侧安装有螺母(9),且螺母(9)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0),所述滑板(5)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杆(11),所述把手(7)的右侧安装有推杆(12),且推杆(12)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孔洞(13),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孔洞(14),所述推杆(12)的下方安装有活塞(15),且活塞(15)的下方安装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外侧安装有橡胶管(17),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下方安装有空筒(18),且空筒(18)的下方安装有针头(19),所述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孔洞(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直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燕秋蓝天虹杨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