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55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热风管道、固定装置、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三热风管道的弯折处设置有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与第四导流板的末端均安装有转轴,且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旁通管道的末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热风管道的末端、第二热风管道与第三旁通管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该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设置有设置有旁路管道,旁路管道起到旁路作用,且旁路管道上设置有导流板,起到分流作用,使水平风道向两侧、再向上的布置结构区域内的系统速度分布明显更为均匀,局部速度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二次热风道
,具体为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二次风是通过燃烧器的单独通道送入炉膛的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才逐渐和一次风相混合。二次风为碳的燃烧提供氧气,并能加强气流的扰动,促进高温烟气的回流,促进可燃物与氧气的混合,为完全燃烧提供条件。二次风一般由送风机提供,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冷二次风道是送风机到预热器入口这段风道,热二次风道是预热器后的风道。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煤种变化或者负荷升高时送风机负荷偏高情况,现场考虑到将来煤种变化的可能性及送风机长时间运行情况,可能会出现送风机压头偏低现象,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煤种变化或者负荷升高时送风机负荷偏高情况,现场考虑到将来煤种变化的可能性及送风机长时间运行情况,可能会出现送风机压头偏低现象,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热风管道、固定装置、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热风管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热风管道,且第二热风管道与第一热风管道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与第二旁通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旁通管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旁通管道,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前端与第三旁通管道的末端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三旁通管道的末端连接有第三热风管道,所述第三热风管道与第二热风管道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热风管道与第三热风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热风管道的弯折处设置有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与第四导流板的末端均安装有转轴,且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旁通管道的末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热风管道的末端、第二热风管道与第三旁通管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活动板、第一旋转轴、支架、第二旋转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安装在管道上,所述活动板连接在固定底座上,所述活动板与固定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支架安装在导流板上,且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外侧套接有卡合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旁通管道水平放置,且第一旁通管道两端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旁通管道管身的尺寸小于两端的尺寸。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与第四导流板均通过转轴构成翻转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旁通管道与第二旁通管道连接处上下均做弧形倒角处理。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通过第一旋转轴与固定底座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卡合板与第二旋转轴之间为套接,所述固定底座的厚度等于卡合板水平位置时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1)设置有旁路管道,旁路管道起到旁路作用,且旁路管道上设置有导流板,起到分流作用,使水平风道向两侧、再向上的布置结构区域内的系统速度分布明显更为均匀,局部速度明显降低;(2)第一旁通管道的前端管壁与第三旁通管道的末端管壁均开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第二热风管道弯折处的外侧与第三热风管道末端上表面上均设置有凸起结构,使得旁通风道安装在主管道使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热风管道;2、第一旁通管道;3、第二热风管道;4、第二旁通管道;5、第一导流板;6、第三旁通管道;7、连接槽;8、第三热风管道;9、第二导流板;10、第三导流板;11、第四导流板;12、转轴;13、固定装置;131、固定底座;132、活动板;133、第一旋转轴;134、支架;135、第二旋转轴;136、卡合板;14、固定板;15、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热风管道1、固定装置13、固定板14和连接板15,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道2,第一旁通管道2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热风管道3,且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相连接,第一旁通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旁通管道4,第一旁通管道2与第二旁通管道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第二旁通管道4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旁通管道6,第一旁通管道2的前端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均开设有连接槽7,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连接有第三热风管道8,第三热风管道8与第二热风管道3的末端相连接,第一旁通管道2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导流板9,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热风管道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导流板10,第三热风管道8的弯折处设置有第四导流板11,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与第四导流板11的末端均安装有转轴12,且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第四导流板11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3,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安装有固定板14,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15。固定装置13包括固定底座131、活动板132、第一旋转轴133、支架134、第二旋转轴135和卡合板136,固定底座131安装在管道上,活动板132连接在固定底座131上,活动板132与固定底座13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33,支架134安装在导流板上,且支架134之间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35,第二旋转轴135外侧套接有卡合板136。第一旁通管道2水平放置,且第一旁通管道2两端的尺寸相同,第一旁通管道2管身的尺寸小于两端的尺寸。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与第四导流板11均通过转轴12构成翻转式结构。第一旁通管道2与第二旁通管道4连接处上下均做弧形倒角处理。活动板132通过第一旋转轴133与固定底座13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卡合板136与第二旋转轴135之间为套接,固定底座131的厚度等于卡合板136水平位置时的高度。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根据现场风道的布置位置和现场实际空间情况,选择增加一路并联空气旁路的方式降低局部阻力比较大的区域的阻力值,将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热风管道(1)、固定装置(13)、固定板(14)和连接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道(2),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热风管道(3),且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旁通管道(4),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与第二旁通管道(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所述第二旁通管道(4)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旁通管道(6),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前端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均开设有连接槽(7),所述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连接有第三热风管道(8),所述第三热风管道(8)与第二热风管道(3)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导流板(9),所述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热风管道(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导流板(10),所述第三热风管道(8)的弯折处设置有第四导流板(11),所述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与第四导流板(11)的末端均安装有转轴(12),且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第四导流板(11)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3),所述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包括第一热风管道(1)、固定装置(13)、固定板(14)和连接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道(2),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热风管道(3),且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旁通管道(4),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与第二旁通管道(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所述第二旁通管道(4)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旁通管道(6),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前端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均开设有连接槽(7),所述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连接有第三热风管道(8),所述第三热风管道(8)与第二热风管道(3)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旁通管道(2)的侧面安装有第二导流板(9),所述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热风管道(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导流板(10),所述第三热风管道(8)的弯折处设置有第四导流板(11),所述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与第四导流板(11)的末端均安装有转轴(12),且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9)、第三导流板(10)、第四导流板(11)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13),所述第三旁通管道(6)的末端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第一热风管道(1)的末端、第二热风管道(3)与第三旁通管道(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连接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锅炉二次热风道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义军何胜刘汉金刘念平张炎萍黄志勇荣斌邹仁吴欣彭飞彭饶飞孔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