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杆密封装置及应用其的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39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杆密封装置,包括升降杆设置在升降杆密封装置上;连接衬套升降杆设置在连接衬套内;上密封结构在连接衬套的上方,在升降杆与连接衬套之间设置上密封结构;下密封结构在连接衬套的下方,在升降杆与连接衬套之间设置下密封结构;能够起到最大限度保证升降杆滑动性及密封性;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有异型防尘圈及导向带,用于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的间隙密封及防止铸锭室内异物进入升降杆,在升降杆上下移动过程中避免灰尘等附着在升降杆表面,避免升降杆下降时刮花密封圈,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置有导向带,对于长的升降杆起导向作用,防止升降杆与上压盖磨损,保护升降杆,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等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杆密封装置及应用其的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真空精密铸造炉领域的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应用于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的升降杆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定向凝固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使铸件在整个凝固过程中的固-液界面上的热流应保持从一个方向扩散,即定向散热,同时结晶前沿区域内必须维持正向温度梯度,以阻止新晶核形成,在金属结晶过程中提供单一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显著提高了铸件在高温下的工作能力,使晶体尽可能沿此方向生长,使铸件具有单一方向的柱状晶或单晶组织结构。定向凝固是铸造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它主要用于制造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高温合金零件,尤其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这类叶片工作在承受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环境下,被视为发动机关键材料中最重要的零件。涡轮转子叶片的性能水平特别是承温能力是航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标志,定向凝固铸造正是为提高发动机涡轮叶片承温能力而出现的一项先进技术,其应用显著提高了合金的性能水平,而单晶/定向精密铸造炉生产的铸件可以满足该类铸件在极高温的工作环境下有非常优异的机械性能,即在浇铸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金属的凝固过程。定向凝固精密铸造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和电流热效应的原理对坩埚中材料进行熔炼,并通过保温炉保温及控制拉晶速率等实现铸件定向结晶冶炼的设备,单晶真空精密铸造炉仅在定向凝固炉基础上在膜壳底部增加一套几何选晶结构即可。单晶真空精密铸造炉采用三室真空结构,包括熔炼室、铸锭室、加料室。熔炼室中坩埚完成金属母材通过感应线圈加热熔化成成分均匀及纯净的液态金属,铸锭室内将预热至一定温度的膜壳通过升降机构送至熔炼室预热至要求温度,在熔炼室中将坩埚中具有一定过热度液态金属浇注到膜壳中在保温炉内维持一定的温度要求,通过膜壳升降机构实现铸件的定向凝固结晶。精密铸造炉铸锭室升降杆在设备工作中,升降杆在高速(复位速度≧4500mm/min)及慢速(0.2mm/min~20mm/min)的速度区间内,上下往复移动,同时铸锭室在工作时真空度小于1Pa,而升降杆的大气侧与真空侧这么高的真空差,则要求升降杆必须有良好的滑动性和密封性,既要保证大气侧的空气不能窜到铸锭室(真空侧)内,也要保证升降杆在高速及慢速条件下能上下活动顺畅稳定,因此,对于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升降杆的密封装置极其重要。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升降杆的密封装置无法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杆密封装置以及应用该升降杆密封装置的真空精密铸造炉铸锭室,该升降杆密封装置利用上密封结构和下密封结构,并在上密封结构和下密封结构中设有多级动密封,最大限度保证升降杆滑动性及密封性;同时,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有异型防尘圈及导向带,用于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的间隙密封及防止铸锭室内异物进入升降杆,在升降杆上下移动过程中避免灰尘等附着在升降杆表面,避免升降杆下降时刮花密封圈,同时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置有导向带,一方面对于这么长的升降杆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防止升降杆与上压盖磨损,保护升降杆,减少设备维修成本。在上密封结构和下密封结构中设置星型圈从而形成动密封,这种星型圈由于其截面形状具有四个密封唇,使用过程中不易拧扭损伤,其接触压力比O形圈大,不易啃伤,是一种自密性能好的橡胶密封圈,在升降杆高速运行过程中能能很好的达到动密封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上;连接衬套,所述的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内;上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上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上密封结构;下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下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下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的上密封结构,还包括:上铜套,上铜套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和连接衬套之间;上压盖,上压盖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上方,上压盖的下端面压在上铜套的上方;第一异形防尘圈,设置在上压盖的上方,设置在上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一导向带,卡在上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一导向带设置在第一异形防尘圈的下方;若干个第一星型圈,在上铜套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设置若干个第一星型圈;第一O型圈,在上铜套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O型圈;在上铜套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一油孔,第一油孔贯通上铜套,在第一油孔的一端连接第一油槽。其中,所述的下密封结构,还包括:下铜套,下铜套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和连接衬套之间;下压盖,下压盖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下方,下压盖的上端面压在下铜套的下方;第二异形防尘圈,设置在下压盖的下方,设置在下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二导向带,卡在下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二导向带设置在第二异形防尘圈的下方;若干个第二星型圈,在下铜套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设置若干个第二星型圈;第二O型圈,在下铜套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O型圈;在下铜套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二油孔,第二油孔贯通下铜套,在第二油孔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油槽。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油孔的上方的10-15mm位置设置1个所述的第一星型圈;在所述的第一油孔下方的10-15mm位置也设置1个所述的第一星型圈;形成动密封,所述的第一星型圈用于密封升降杆与上铜套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油槽上方的15-25mm位置设置1个第一O型圈;所述的第一油槽下方的15-25mm位置也设置1个第一O型圈,形成静密封,所述的第一O型圈用于密封上铜套与连接衬套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的第二油孔的上方的10-15mm位置设置1个所述的第二星型圈;在所述的第二油孔的下方的10-15mm位置也设置1个所述的第二星型圈,形成动密封,所述的第二星型圈用于密封升降杆与下铜套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的第二油槽的上方15-25mm的位置设置1组第二O型圈,在所述的第二油槽的下方15-25mm的位置设置1组第二O型圈,从而形成静密封,所述O型圈用于密封下铜套与连接衬套之间的间隙。其中,在所述的连接衬套上设置若干个注油杯,注油杯贯穿连接衬套,并与第二油槽位置保持平行,注油杯的开孔方向与升降杆的径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油槽的宽度大于注油杯的直径,在第二油槽环绕升降杆方向开设偶数组个第一油孔,第二油孔贯穿上铜套,第一油孔的开孔方向与升降杆的径向相同。上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能够起到最大限度保证升降杆滑动性及密封性;同时,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有异型防尘圈及导向带,用于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的间隙密封及防止铸锭室内异物进入升降杆,在升降杆上下移动过程中避免灰尘等附着在升降杆表面,避免升降杆下降时刮花密封圈,同时在上压盖与升降杆之间设置有导向带,一方面对于这么长的升降杆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防止升降杆与上压盖磨损,保护升降杆,减少设备维修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上;/n连接衬套,所述的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内;/n上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上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上密封结构;/n下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下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下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上;
连接衬套,所述的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内;
上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上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上密封结构;
下密封结构,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下方,在所述的升降杆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所述的下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结构,还包括:
上铜套,上铜套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和连接衬套之间;
上压盖,上压盖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上方,上压盖的下端面压在上铜套的上方;
第一异形防尘圈,设置在上压盖的上方,设置在上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
第一导向带,卡在上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一导向带设置在第一异形防尘圈的下方;
若干个第一星型圈,在上铜套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设置若干个第一星型圈;
第一O型圈,在上铜套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O型圈;
在上铜套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一油孔,第一油孔贯通上铜套,在第一油孔的一端连接第一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密封结构,还包括:
下铜套,下铜套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杆和连接衬套之间;
下压盖,下压盖设置在所述的连接衬套的下方,下压盖的上端面压在下铜套的下方;
第二异形防尘圈,设置在下压盖的下方,设置在下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
第二导向带,卡在下压盖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第二导向带设置在第二异形防尘圈的下方;
若干个第二星型圈,在下铜套与所述的升降杆之间设置若干个第二星型圈;
第二O型圈,在下铜套与所述的连接衬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O型圈;
在下铜套上开设至少一个第二油孔,第二油孔贯通下铜套,在第二油孔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杆密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蒙玉湘高杰沈宝宏
申请(专利权)人:合智熔炼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