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22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浇节点浇筑混凝土浇筑量不易控制,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混凝土泵送系统由混凝土泵和泵送管组成,布料系统由伸缩臂、布料管和注浆管组成,伸缩臂安装在施工层的桁车上可随桁车在施工层移动,注浆管安装在伸缩臂上且可下伸至浇筑点,布料管连接泵送管和注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设备,可实现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快速精确泵送,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化施工程度,大大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
技术介绍
现有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现浇节点连接处混凝土浇筑一般采取泵送或人工浇筑,由于现浇节点混凝土浇筑量较小,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泵车泵送模式难以准确控制单次混凝土用量,而且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周期;人工浇筑效率低下,且浇筑连续作业衔接较差,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浇节点浇筑混凝土浇筑量不易控制,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混凝土泵送系统由混凝土泵和泵送管组成,布料系统由伸缩臂、布料管和注浆管组成,伸缩臂安装在施工层的桁车上可随桁车在施工层移动,注浆管安装在伸缩臂上且可下伸至浇筑点,布料管连接泵送管和注浆管。本技术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设备,可实现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快速精确泵送,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化施工程度,大大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混凝土泵1送系统由混凝土泵1和泵送管2组成,布料系统由伸缩臂3、布料管4和注浆管5组成,伸缩臂3安装在施工层的桁车上可随桁车在施工层移动,注浆管5安装在伸缩臂3上且可下伸至浇筑点,布料管4连接泵送管2和注浆管5。所述的伸缩臂3由多段臂组成,多段臂之间可滑动安装,相连的两段臂之间安装有液压伸缩杆6,液压伸缩杆6可推拉伸缩臂3伸开或收合。所述的桁车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轨道7,伸缩臂3的一端安装有滑轮8,滑轮8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驱动滑轮8在轨道7上滑动从而使伸缩臂3可沿桁车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增大浇筑覆盖面积。所述的伸缩臂3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如合金钢,在保证其其强度的同时减轻自重。所述的泵送管2和布料管4的管径要大于混凝土粒径的2-5倍,除泵机出料口处,同一管路中,采用相同管径,不宜选用椎管,管路支架设置隔振减震装置,减少对专业设备的影响。在使用时,混凝土泵1通过泵送管2将混凝土泵1送至施工层,配合桁车的移动和伸缩臂3的伸展,使注浆管5移动至注浆点上方并将注浆管5下伸至注浆点进行浇筑。泵管清洗采用反泵清管方法,将清洗球从布料管4塞入,将伸缩臂3高举,执行反泵操作,将接驳口较远的混凝土抽回来;为确保顺利反抽,反泵操作要求每个接头处的密封圈完好,不能有空气进入管腔;泵管清洗完毕后,拆开接驳口处管子。本技术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设备,可实现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快速精确泵送,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化施工程度,大大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送系统由混凝土泵(1)和泵送管(2)组成,布料系统由伸缩臂(3)、布料管(4)和注浆管(5)组成,伸缩臂(3)安装在施工层的桁车上可随桁车在施工层移动,注浆管(5)安装在伸缩臂(3)上且可下伸至浇筑点,布料管(4)连接泵送管(2)和注浆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送系统由混凝土泵(1)和泵送管(2)组成,布料系统由伸缩臂(3)、布料管(4)和注浆管(5)组成,伸缩臂(3)安装在施工层的桁车上可随桁车在施工层移动,注浆管(5)安装在伸缩臂(3)上且可下伸至浇筑点,布料管(4)连接泵送管(2)和注浆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臂(3)由多段臂组成,多段臂之间可滑动安装,相连的两段臂之间安装有液压伸缩杆(6),液压伸缩杆(6)可推拉伸缩臂(3)伸开或收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快速布料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曾凤娟陈静周恒徐宁程晟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