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6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涉及地下室防渗排水技术领域,包括地基层、防渗层以及地表层,地基层中设置有半透排水管;地基层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梯形凸棱。先在地基上挖好凸棱的模,然后进行地基层的浇注,浇筑过程中铺设好半透排水管,再在地基层上铺设防渗层,最后浇注地表层。地基层底部的梯形凸棱,增加与地底渗透液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渗透液面对地基层地面向上的压力,梯形凸棱的侧面改变渗透液对地基层的压力方向,将向上的压力进行分散减小,减小底板受渗透液的压力而损伤裂缝的可能,设于地基层中的半透防渗管,能将渗透进入地基层的液体通过半透的特性收集到排水管内部然后排出,有效的增加底板的抗洪涝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防渗排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的处理对于地下室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水裂缝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建造主要依靠混凝土,因而混凝土的选择必须要慎重并且严谨。混凝土具有水化热的特性,它遇到水会与水反应,同时会散发出一定的热量,而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以混凝土为主,一旦施工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的特性难以排解出,从而为地下室渗水造成了一个先决条件。除此之外,因为有些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等事情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对此有基础的了解,有可能导致施工中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时并不会引起渗水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渐渐显露出来。高楼大厦中承载着一个企业的诚信和效益,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以诚信为本,有些商家为了从中抽取更多的利益,而选取廉价的混凝土,这就为后期出现的地下室渗水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现有的地下室底板结构,多是以混凝土的强度来增加底板的防渗性能,但功能单一的底板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自然环境,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排水功能不足也导致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排水功能不足也导致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地基层、防渗层和地表层,地基层中设置有半透排水管;地基层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梯形凸棱。本结构,先在地基上挖好凸棱的模,然后进行地基层的浇注,浇筑过程中铺设好半透排水管,再在地基层上铺设防渗层,最后浇注地表层。地基层底部的梯形凸棱的设计,增加了与地底渗透液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减小渗透液面对地基层地面向上的压力,和平面对比,梯形凸棱的侧面可以改变渗透液对地基层的压力方向,将向上的压力进行分散减小,从而减小底板受渗透液的压力而损伤裂缝的可能,设于地基层中的半透防渗管,能将渗透进入地基层的液体通过半透的特性收集到排水管内部然后排出,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的抗洪涝的能力,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排水功能不足也导致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的问题。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形凸棱的间距为20cm~50cm,凸棱的底边宽度不小于凸棱之间的间距。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基层的厚度不小于40cm,其中凸棱的厚度不小于10cm,所述地表层的厚度不小于30cm。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渗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隔水层和吸水层。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半透排水管包括普通管壁和半透管壁,半透管壁和普通管壁各占二分之一,且半透管壁位于下方,普通管壁位于上方。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凸棱的底边宽度,且一个凸棱对应一根排水管。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地基层底部的梯形凸棱的设计,增加了与地底渗透液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减小渗透液面对地基层地面向上的压力,和平面对比,梯形凸棱的侧面可以改变渗透液对地基层的压力方向,将向上的压力进行分散减小,从而减小底板受渗透液的压力而损伤裂缝的可能,设于地基层中的半透防渗管,能将渗透进入地基层的液体通过半透的特性收集到排水管内部然后排出,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的抗洪涝的能力,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排水功能不足也导致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的问题。2、防渗层设置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隔水层和吸水层,吸水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一些渗透出来的水,减小渗透液对位于中间的隔水层压力,对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位于上方的保护层,主要是保护位于中间的隔水层,避免隔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而受损伤,保证底板的防渗性能为最佳,半透排水管的设置为半透管壁和普通管壁各占二分之一,因为渗透液是从下往上,因此最大的作用面为排水管的下半部分,所以将排水管的上半部分设置为普通管壁,不影响排水效果的同时,提升抗压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名称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构成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名称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防渗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名称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的半透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地表层;2-防渗层;3-地基层;4-排水管;5-普通管壁;6-半透管壁;201-保护层;202-隔水层;203-吸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地基层3、防渗层2和地表层1,地基层3中设置有半透的排水管4;地基层3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梯形的凸棱。本结构,先在地基上挖好凸棱的模,然后进行地基层3的浇注,浇筑过程中铺设好半透的排水管4,再在地基层3上铺设防渗层2,最后浇注地表层1。地基层3底部的梯形凸棱的设计,增加了与地底渗透液面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减小渗透液面对地基层3地面向上的压力,和平面对比,梯形凸棱的侧面可以改变渗透液对地基层3的压力方向,将向上的压力进行分散减小,从而减小底板受渗透液的压力而损伤裂缝的可能,设于地基层3中的半透防渗管,能将渗透进入地基层3的液体通过半透的特性收集到排水管4内部然后排出,可以有效的增加底板的抗洪涝的能力,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排水功能不足也导致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的问题。于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3,所述梯形凸棱的间距为20cm~50cm,凸棱的底边宽度不小于凸棱之间的间距。所述地基层3的厚度不小于40cm,其中凸棱的厚度不小于10cm,所述地表层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地基层、防渗层和地表层;地基层中设置有半透的排水管,地基层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梯形凸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地基层、防渗层和地表层;地基层中设置有半透的排水管,地基层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梯形凸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凸棱的间距为20cm~50cm,凸棱的底边宽度不小于凸棱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防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层的厚度不小于40cm,其中凸棱的厚度不小于10cm,所述地表层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勤果设计营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