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5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本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隔板、桩柱、斜撑和底撑,桩柱的底部固定插头,底撑的端部朝下固定定位杆;其中,在隔板的顶部设置延伸板,延伸板的正侧面的下部由外向里依次固定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橡胶中空垫的四个侧面均匀分布排气孔,延伸板的正侧面的上部固定荧光条;其中,还可在荧光条的下方安装太阳能板、警示灯和蜂鸣器,在橡胶中空垫内安装震动传感器和控制器。上述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将支护结构与防护结构进行整合,减少了相应的设备数量及安装成本;防护结构设置多重防撞缓冲结构以保护人员免于受伤,且能在紧急情况下具有警示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但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仅用于对基坑进行支护以保护基坑的稳定,而对于防止人误入的防护结构均需额外单独安装,这使得防护设备的数量繁多安装繁琐,且现有的防护结构仅依靠反光条进行防护,其警示作用并不是很好,也未涉及相应的防撞缓冲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将防护结构结合至支护结构的主体上,减少相应的设备数量,同时在防护结构中设置多个警示部件,提高其安全警示效果,且设置多重防撞缓冲结构以保护人员免于受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两端具有槽口的隔板、位于隔板背侧面的桩柱以及用于支撑桩柱的斜撑和底撑,所述桩柱的底部固定插头,所述底撑的端部朝下固定定位杆;其中,在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正侧面的下部由外向里依次固定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所述橡胶中空垫的四个侧面均匀分布排气孔,所述延伸板的正侧面的上部固定荧光条。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所述长度为延伸板长度的3/4~4/5,所述宽度为延伸板宽度的1/5~1/3,所述海绵垫的厚度为所述橡胶中空垫的厚度的1/5~1/2。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中空垫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各自均匀布置2~4个排气孔,所述橡胶中空垫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自设置1~2个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之间、所述橡胶中空垫与延伸板之间均采用软胶水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垫的内部嵌设至少2个缓冲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端具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厚度不大于插头和定位杆的高度。进一步地,在所述荧光条的下方安装太阳能板和警示灯,所述太阳能板内置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为所述警示灯供电。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中空垫的内侧面设置一空槽,所述空槽内嵌设一固定至所述延伸板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安装震动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蓄电池为所述震动传感器和控制器供电,所述震动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警示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荧光条的下方安装蜂鸣器,所述蓄电池为所述蜂鸣器供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蜂鸣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与隔板的安装方式采用螺钉拧接,具体可为在延伸板的下部对称设置2个凹槽,在凹槽下方的延伸板中设置贯通的第一螺纹孔,在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隔板顶部设置第二螺纹孔,操作时,将螺钉从凹槽嵌入至第一螺纹孔上方,将螺钉依次拧接至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下部为设置于基坑内的支护结构,能较好维持基坑的稳定,其上部为伸出地面的防护结构,能有效地防止人员误撞受伤,具体地,其设置荧光条以在白天和晚上进行警示;设置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能有效缓冲人误撞产生的反冲击力,降低人产生身体损伤的概率;还设置由太阳能供电的警示灯,其在晚上开启进一步对操作人员及行人产生警示作用,无需外部供电;另外,其在橡胶中孔垫内设置震动传感器,在有人员或物体误撞产生一定强度的震动后,开启蜂鸣器,以提醒施工人员前去查看,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位于基坑支护结构上部的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警示装置的控制简易示意图;其中,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隔板;2-槽口;3-桩柱;4-斜撑;5-插头;6-底撑;7-定位杆;8-海绵垫;9-橡胶中空垫;10-太阳能板;11-荧光条;12-警示灯;13-蜂鸣器;14-蓄电池;15-延伸板;91-震动传感器;92-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件及未说明的安装方式均为本领域常规形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较佳结构形式的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3所示,上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两端具有槽口2的隔板1、位于隔板1背侧面的桩柱3以及用于支撑桩柱3的斜撑4和底撑6,桩柱3的底部固定插头5,底撑6的端部朝下固定定位杆7,上述各结构的形式及安装均为本领域常规形式,如专利CN211228528U中所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在上述隔板1的底端具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厚度不大于插头5和定位杆7的高度,以增大基坑支护结构与基坑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发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在隔板1的顶部设置延伸板15,延伸板15与隔板1的厚度相同,其采用螺钉拧接从而实现可拆卸安装,一具体的连接方式如下:在延伸板的下部对称设置2个凹槽,在凹槽下方的延伸板中设置贯通的第一螺纹孔,在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隔板顶部设置第二螺纹孔,操作时,将螺钉从凹槽嵌入第一螺纹孔上方,采用直角扳手将螺钉依次旋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从而实现延伸板15与隔板1的固定;在上述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下部由外向里依次采用软胶水固定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橡胶中空垫9的四个侧面均匀分布排气孔,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上部固定荧光条11以在白天和夜晚产生警示作用,在荧光条11的下方安装太阳能板10和警示灯12,太阳能板10内置蓄电池14,蓄电池14为警示灯12供电,其在夜晚时开启警示灯12。为了实现较好的防护作用,对海绵垫和橡胶中空垫的尺寸进行了优化: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其长度为延伸板15长度的4/5,宽度为延伸板15宽度的1/4,海绵垫8的厚度为橡胶中空垫9的厚度的1/4,海绵垫8的厚度与延伸板15的厚度相同。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海绵垫8的内部平均嵌设3个缓冲弹簧以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橡胶中空垫9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各自均匀布置4个排气孔,橡胶中空垫9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自设置2个排气孔,以在被撞击时将橡胶中空垫9中的空气缓慢从排气孔中排出,从而起到二次缓冲,更好地对人员进行防护。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橡胶中空垫9的内侧面设置一空槽,空槽内嵌设一采用螺钉固定至延伸板15前侧面的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内采用常规安装方式固定震动传感器91和控制器92,蓄电池14为震动传感器91和控制器92供电,震动传感器91与控制器92电连接,控制器92与警示灯12电连接;在荧光条11的下方还可安装蜂鸣器13,蓄电池14为蜂鸣器13供电,控制器92与蜂鸣器13电连接。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简述如下:控制器92设定程序在晚上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两端具有槽口(2)的隔板(1)、位于隔板(1)背侧面的桩柱(3)以及用于支撑桩柱(3)的斜撑(4)和底撑(6),所述桩柱(3)的底部固定插头(5),所述底撑(6)的端部朝下固定定位杆(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1)的顶部设置延伸板(15),所述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下部由外向里依次固定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所述橡胶中空垫(9)的四个侧面均匀分布排气孔,所述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上部固定荧光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两端具有槽口(2)的隔板(1)、位于隔板(1)背侧面的桩柱(3)以及用于支撑桩柱(3)的斜撑(4)和底撑(6),所述桩柱(3)的底部固定插头(5),所述底撑(6)的端部朝下固定定位杆(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1)的顶部设置延伸板(15),所述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下部由外向里依次固定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所述橡胶中空垫(9)的四个侧面均匀分布排气孔,所述延伸板(15)的正侧面的上部固定荧光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所述长度为延伸板(15)长度的3/4~4/5,所述宽度为延伸板(15)宽度的1/5~1/3,所述海绵垫(8)的厚度为所述橡胶中空垫(9)的厚度的1/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中空垫(9)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各自均匀布置2~4个排气孔,所述橡胶中空垫(9)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自设置1~2个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房屋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8)和橡胶中空垫(9)之间、所述橡胶中空垫(9)与延伸板(15)之间均采用软胶水进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