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键盘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0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键盘构造,由一下层板、一薄膜电路、一上层板、一架桥、一弹性体及一键帽所构成,主要是下层板上具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相对应处设有一组相对称的抵挡部;而上层板上具有一组相对称且对应于第一扣合部的第二通孔,而第二通孔对应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此第二扣合部前端具有供上述抵挡部通过的孔;在架桥以单一方向组装于上下层板时,以架桥的枢接端斜向插入于第二扣合部与抵挡部所形成的空间后,再将架桥另一枢接端扣接于第一扣合部上;在拆卸时,推动上层板,使上层板的第二扣合部离开枢接端一段距离后,即可轻松拆卸架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键盘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键盘构造,尤指一种以单一方向将按键的架桥组接于键盘上的组装构造。
技术介绍
已知,目前笔记本型计算机所使用的键盘构造大致上包括有:一金属板、至少一片薄膜电路、一绝缘片、一架桥组、弹性体及键帽,在组装时,先将薄膜电路及绝缘片组装于金属板上后,再利用金属板上的扣接部a、b、c、d、e(五脚位)扣枢接架桥(如图1所示),在架桥枢接完成后,再依序组装弹性体及键帽,即完成键盘构造的组装。由于上述组接架桥的五个扣接部是单独设计在同一块金属板上(如图1所示),则五个(脚位)扣接部在设计上则是扣接部a、b同方向开设,而扣接部c、d也同方向开设,但扣接部c、d与前述接合部a、b不同方向开设,因此导致组装者在操作时,不易组装,且在组装时若架桥发生装错、故障或损坏时,皆不易将架桥拆卸,必须将架桥破坏才可从金属板上拆离。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键盘组接构造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技术利用一全新构造,让架桥从单一方向组装,也从单一方向拆卸。-->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让架桥在单一方向组装与拆卸,让组装者可轻易将架桥组装于金属板上或从其上拆卸。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组装时,更节省工时及工序,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的目的,将传统的金属板分成下层板及上层板所构成,于下层板上具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相对应处设有一组相对称的抵挡部;而上层板上具有一组相对称且对应于第一扣合部的第二通孔,而第二通孔对应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此第二扣合部前端具有供上述抵挡部通过的孔;在架桥以单一方向组装于上下层板时,以架桥的枢接端斜向插入于第二扣合部与抵挡部所形成的空间后,再将架桥另一枢接端扣接于第一扣合部上;在拆卸时,推动上层板,使上层板的第二扣合部离开枢接端一端距离后,即可轻松拆卸架桥。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构造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公知基板局部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键盘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1为本技术的组装动作示意图。图3-2为本技术的组装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5-1为本技术的拆卸动作示意图。图5-2为本技术的拆卸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键盘构造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改进型键盘构造,包括有:一下层板1、一薄膜电路2、一上层板3、一架桥4、一弹性体5及一键帽6所构成,利用前述下层板1与上层板3,让架桥4可快速与下层板1及上层板3组装或拆卸。上述所提的下层板1上具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一扣合部11、11’,该第一扣合部11、11’相对应处设有一组相对称的抵挡部12、12’;本技术中,薄膜电路2可以夹设于上、下层板3、1间,也可配置于上层板3的上方或者配置于下层板1的下方,其具体结构相类似。下面以薄膜电路2夹设于上、下层板3、1间为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薄膜电路2上具有一对应上述第一扣合部11、11’及抵挡部12、12’的第一通孔21、21’、22、22’;该上层板3上具有一组相对称且对应于第一扣合部11、11’的第二通孔31、31’,而第二通孔31、31’对应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32、32’,此第二扣合部32、32’前端具有供上述抵挡部12、12’通过的孔33、33’,以及第二通孔31、31’及第二扣合部32、32’间具有一第三通孔34;另,于第二扣合部32、32’间具有供架桥4的定位部35;该架桥4由第一、二支撑体41、42交错枢接而成,并于第一,二支撑体41、42上各具有一组枢接端411、411’、-->421、421’,借枢接端411、421得以枢接于上述第一、二扣合部11、11’、32、32’上;该弹性体5由一软性橡胶所制成,且配置于上述架桥4中,其内部具有一压掣部(图中未示),在弹性体5受压迫时,其内部的压掣部会通过上述的第三通孔34而压掣于薄膜电路2上,即可输出一按键被按下的信号;该键帽6枢设于架桥4上,在键帽6受外力压迫时,即带动架桥4动作而压掣上述的弹性体5。如是,借上述构成一全新的键盘构造。参见图3-1、3-2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组装动作及组装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首先,先将下层板1、薄膜电路2及上层板3组装在一起,在组装时,下层板1上的第一扣合部11、11’及抵挡部12、12’皆通过第一通孔21、21’、22、22’后,该第一扣合部11、11’则通过上层板3的第二通孔31、31’,而抵挡部12、12’则进入到上层板3的孔33、33’与第二扣合部32、32’相对应。在上述下层板1、薄膜电路2及上层板3组装完成后,将架桥4的第一支撑体41上的枢接端411斜向插入于第二扣合部32、32’与抵挡部12、12’所形成的空间中;待第一支撑体41的枢接端411组接后,再将第二支撑体42的枢接端421扣接于第一扣合部11、11’上,即完成架桥4与下层板1及上层板3的组接;待架桥4组接完毕后,再依序组装弹性体5及键帽6等组件,即完成按键的组装(如图3所示)。参见图5-1、5-2所示,为本技术的拆卸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按键拆下时,先将键帽6及弹性体5拆卸后,再推动上层板3,使上层板3的第二扣合部离开枢接端411一端距离后,以解除第二扣合部32、32’及抵挡部12、12’与枢接端411的卡掣状态,此时枢接端411即可轻松脱离于第二扣合-->部32、32’及抵挡部12、12’之间(或者将上下层板3、1反转后,该枢接端411即可自动脱落),此时再解除第一扣合部与枢接端42 1枢接状态后,即可将架桥4拆离于上、下层板3、1上。由于上述架桥4与下层板1及上层板3组装时,是将架桥4由单一方向组装于下层板1及上层板3上,在组装时若是架桥4有故障或损坏时,皆可让组装者易于拆卸,让组装者在组装或拆卸键盘时,能够缩短工时及工序,让键盘组装或拆卸上更加容易简单,也让制作成本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键盘构造,由一下层板(1)、一薄膜电路(2)、一上层板(3)、一架桥(4)、一弹性体(5)及一键帽(6)所构成,在键帽(6)受外力压迫时,即带动架桥(4)动作而压掣于弹性体(5)上,即可输出一按键被按下的信号,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下层板(1)上具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一扣合部(11、11’),该第一扣合部(11、11’)相对应处设有一组相对称的抵挡部(12、12’); 一上层板(3),其上具有一组相对称且对应于第一扣合部(11、11’)的第二通孔(31、31’),而第二通孔(31、31’)对应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32、32’),此第二扣合部(32、32’)前端具有供上述抵挡部(12、12’)通过的孔(33、33’); 借此,上述架桥(4)以单一方向组装于上下层板(3、1)时,以架桥(4)的枢接端(411、411’)斜向插入于第二扣合部(32、32’)与抵挡部(12、12’)所形成的空间后,再将架桥(4)另一枢接端(412、412’)扣接于第一扣合部(11、11’)上;在拆卸时,推动上层板(3),使上层板(3)的第二扣合部(32、32’)离开枢接端(411、411’)一段距离后,即可轻松拆卸架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键盘构造,由一下层板(1)、一薄膜电路(2)、一上层板(3)、一架桥(4)、一弹性体(5)及一键帽(6)所构成,在键帽(6)受外力压迫时,即带动架桥(4)动作而压掣于弹性体(5)上,即可输出一按键被按下的信号,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下层板(1)上具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一扣合部(11、11’),该第一扣合部(11、11’)相对应处设有一组相对称的抵挡部(12、12’);一上层板(3),其上具有一组相对称且对应于第一扣合部(11、11’)的第二通孔(31、31’),而第二通孔(31、31’)对应有一组相对称的第二扣合部(32、32’),此第二扣合部(32、32’)前端具有供上述抵挡部(12、12’)通过的孔(33、33’);借此,上述架桥(4)以单一方向组装于上下层板(3、1)时,以架桥(4)的枢接端(411、411’)斜向插入于第二扣合部(32、32’)与抵挡部(12、12’)所形成的空间后,再将架桥(4)另一枢接端(412、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添敏陈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