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平专利>正文

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07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包括碳纤维布本体和连接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本体包含有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所述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之间留有连接缝,且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之均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带的表面缝制有第一缝合线,且第一编织带的边缘处通过连接带相连,所述第二编织带的表面缝制有第二缝合线,所述碳纤维布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且碳纤维布本体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块。该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能够避免碳纤维布的边缘处出现散落的现象,裁剪后也能保证平整性,并且能够与建筑物更加贴合,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布
,具体为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
技术介绍
碳纤维布是通过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工业、消防等领域,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等优良特点,并且碳纤维布本身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然而现有的碳纤维布依旧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碳纤维布均通过编织而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边缘处极易出现散落的现象,这就会影响碳纤维布的完整性,当需要对碳纤维布裁剪使用时,裁剪位置也会出现散落的现象;2.并且传统的碳纤维布表面较为光滑,与建筑表面贴合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影响其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碳纤维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在使用过程中碳纤维布边缘处极易出现散落的现象,这就会影响碳纤维布的完整性,并且传统的碳纤维布表面较为光滑,与建筑表面贴合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包括碳纤维布本体和连接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本体包含有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且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之间留有连接缝,且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之均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带的表面缝制有第一缝合线,且第一编织带的边缘处通过连接带相连,所述第二编织带的表面缝制有第二缝合线,所述碳纤维布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且碳纤维布本体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块,并且碳纤维布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碳纤维布。优选的,所述连接缝的宽度小于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的宽度,且第一编织带和第二编织带材质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呈螺旋状,且两者相互缠绕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呈相互垂直的交叉状设置,且两者均为碳纤维材质。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截面为波浪状结构,且其凸起位置与连接缝处于同一横轴线上,并且连接带为弹性材料。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和固定槽为卡合连接,且两者分别在碳纤维布本体的上下表面呈对应式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能够避免碳纤维布的边缘处出现散落的现象,裁剪后也能保证平整性,并且能够与建筑物更加贴合,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1.碳纤维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拉伸,这样其边缘处容易出现散落的现象,通过在编织带的边缘处设置具有弹性的连接带,能够提升碳纤维布的抗拉伸性,并且编织带之间通过缝合线相连接,进一步的增强了其稳定性,也能够避免碳纤维布在裁剪之后依旧保持完整性;2.将碳纤维布与连接碳纤维布相拼接之后,限位块能够与固定槽相卡合,以便多重碳纤维布的拼接使用,或者碳纤维布上的限位块与其他建筑物之间连接,能够提升两者的贴合性,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拼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碳纤维布构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编织带构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碳纤维布本体;2、第一编织带;3、第二编织带;4、连接缝;5、第一连接线;6、第二连接线;7、第一缝合线;8、第二缝合线;9、连接带;10、固定槽;11、限位块;12、连接碳纤维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包括碳纤维布本体1、第一编织带2、第二编织带3、连接缝4、第一连接线5、第二连接线6、第一缝合线7、第二缝合线8、连接带9、固定槽10、限位块11和连接碳纤维布12,碳纤维布本体1包含有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间留有连接缝4,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均通过第一连接线5和第二连接线6编织而成,第一编织带2的表面缝制有第一缝合线7,且第一编织带2的边缘处通过连接带9相连,第二编织带3的表面缝制有第二缝合线8,碳纤维布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0,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1,并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碳纤维布12;连接缝4的宽度小于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的宽度,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材质相同,第一连接线5和第二连接线6呈螺旋状,且两者相互缠绕设置,第一缝合线7和第二缝合线8呈相互垂直的交叉状设置,且两者均为碳纤维材质,连接带9的截面为波浪状结构,且其凸起位置与连接缝4处于同一横轴线上,并且连接带9为弹性材料,通过螺旋状并相互缠绕的连接线能够提升编织带自身的强度,连接带9能够提升碳纤维布本体1的抗拉伸性,缝合线的设置能够在碳纤维布本体1裁剪之后依旧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限位块11和固定槽10为卡合连接,且两者分别在碳纤维布本体1的上下表面呈对应式均匀分布,碳纤维布本体1在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接时,通过均匀分布的限位块11能够提升贴合的稳定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时,如图4-5所示,首先碳纤维布本体1通过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编织而成,而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均通过第一连接线5和第二连接线6交织而成,通过螺旋状并相互缠绕的连接线能够提升编织带自身的强度,并且编织带的边缘处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接带9相连接,这样能够提升碳纤维布本体1的抗拉伸性,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缝合线7和第二缝合线8相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增加碳纤维布本体1的强度,在碳纤维布本体1裁剪之后依旧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如图1-3所示,将碳纤维布本体1与连接碳纤维布12拼接之后,能够让限位块11与固定槽10进行卡合,提升两者拼接后的稳定性,同时碳纤维布本体1在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接时,通过均匀分布的限位块11能够提升贴合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位移的现象。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包括碳纤维布本体(1)和连接碳纤维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本体(1)包含有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间留有连接缝(4),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均通过第一连接线(5)和第二连接线(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带(2)的表面缝制有第一缝合线(7),且第一编织带(2)的边缘处通过连接带(9)相连,所述第二编织带(3)的表面缝制有第二缝合线(8),所述碳纤维布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0),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1),并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碳纤维布(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包括碳纤维布本体(1)和连接碳纤维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本体(1)包含有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间留有连接缝(4),且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编织带(3)之均通过第一连接线(5)和第二连接线(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带(2)的表面缝制有第一缝合线(7),且第一编织带(2)的边缘处通过连接带(9)相连,所述第二编织带(3)的表面缝制有第二缝合线(8),所述碳纤维布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10),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1),并且碳纤维布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碳纤维布(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且适应能力强的碳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缝(4)的宽度小于第一编织带(2)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平
申请(专利权)人:袁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