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07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包括高位油槽和油剂管,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其进油端,还包括一组以上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前端排气管为单次弯曲弯管,弯曲方向向下,其连通高位油槽和油剂管,其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前端排气管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前端排气管相互串联。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气装置时,进入油剂管前油剂乳液中的气泡可基本排出,能有效的减少进入油剂管的气泡量,改善上油均匀性,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目前现场按此方式改造后的纺位,产品的条干CV值比改造之前平均下降0.12%,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排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上油装置
,涉及一种化纤生产过程中的上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简易高效且具有连续排气功能的油剂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纤维的生产以及后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纤维的平滑性和集束性,消除纤维表面的静电,在纤维生产中必须对纤维进行上油。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油嘴上油,这种上油方式对油剂乳液中的气泡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乳液内有气泡,它会随乳液一起到达油嘴,造成丝束上油不匀,直接影响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现有化纤生产过程中用于上油的油剂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高位油槽1、油剂管2、尾端排气管4和连接软管5,高位油槽1上出油口与油剂管2通过连接软管5连通,油剂管2与尾端排气管4相连,油剂管2内的气泡通过尾端排气管4排出,油剂管2朝向纺位的一侧开有与纺位中心对应的多个通孔,多个油剂泵3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连接。生产现场一般都是多个纺位共用一根油剂管,这样油剂管较长,往往长达30米以上。油剂乳液在配制、输送过程中会持续产生气泡,为了利于气泡逸出,在油剂管安装时,尾端一般比进油端高20cm左右,并在管道尾端正上方开孔设排气孔。由于油剂管尾端位置较高,管中油剂内的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会沿着管道上方内壁往尾端移动,从尾端排气孔排出。但由于油剂内气泡较多,还是会有部分气泡进入油泵引起上油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油剂管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排气装置,以提高上油均匀性,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廉、安装简单、排气效果好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包括高位油槽和油剂管,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其进油端,以利于气泡逸出,油剂管朝向纺位的一侧开有与纺位中心对应的多个通孔,多个油剂泵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在通孔上焊接上对应纺位的出油口接头,通过软管把出油口接头与每个油剂泵连接,还包括一组以上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前端排气管为单次弯曲弯管,弯曲方向向下,其连通高位油槽和油剂管,其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前端排气管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前端排气管相互串联;前端排气管为单次弯曲弯管且弯曲方向向下保证了其只有一处最高点,油剂内的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会快速聚集到最高点从主排气管排出;前端排气管的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即前端排气管的排气孔开在前端排气管的最高点,否则在前端排气管的最高点易造成气泡聚集。本技术的排气装置油剂进入油剂管之前,通过前端排气管时,气泡会快速聚集到最高点从排气孔排出,能有效地减少气泡进入油剂管,进入油剂管的少量气泡可从油管尾端排气孔进一步排出,从而减少气泡进入油剂泵造成上油不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比其进油端高15~25cm,以便于气泡最大限度地逸出。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如果油剂管的长度大于等于30m,则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组数为2;反之,则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组数为1;油剂管供应上油的纺位越多,管道越长,油剂在前端排气管的流速越快,对于油剂管超过30m的上油系统,经过前端排气管时部分气泡可能来不及排出,因而可以并排增加一个前端排气管,以更有效的排出气泡。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前端排气管为倒U型管,选用倒U型管主要是因为其制作和焊接简单,油剂通过时顺滑无死角。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前端排气管的两端中心距为油剂管的长度的1~2%,前端排气管两端中心距是根据改造现场空间及油剂管长度来定,一般选择是油剂管的长度的1~2%,此时有利于排出气泡,两端中心距越小油剂在前端排气管内停留时间越短,部分气泡来不及从排气孔排出就进了油剂管,过大则现场安装不便。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前端排气管的顶部的水平高度比油剂管的出油端高15~20cm,以便于气泡最大限度地逸出。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主排气管为直管,主排气管的作用是排出气体,将其设置为直管有利于减小气体排出时的阻力。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还包括尾端排气管,油剂管靠近其出油端的位置设有与尾端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还包括连接法兰,最靠近高位油槽的前端排气管的一端与高位油槽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安装简单、快捷、牢固,能防止排气装置松动倾斜。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还包括连接软管,最靠近油剂管的前端排气管的一端与油剂管通过连接软管连接,软管连接对管道的位置、水平高度等要求不高,管道对接操作简单快捷。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排气装置时,进入油剂管前油剂乳液中的气泡可基本排出,能有效的减少进入油剂管的气泡量,改善上油均匀性,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目前现场按此方式改造后的纺位,产品的条干CV值比改造之前平均下降0.12%,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高位油槽,2-油剂管,3-油剂泵,4-尾端排气管,5-连接软管,6-前端排气管,7-主排气管,8-连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高位油槽1、油剂管2、一组以上前端排气管6和主排气管7(如果油剂管2的长度大于等于30m,则前端排气管6和主排气管7的组数为2;反之,则前端排气管6和主排气管7的组数为1;图中仅示出了一组)、尾端排气管4、连接法兰8和连接软管5;油剂管2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比油剂管2的进油端高15~25cm,以便于气泡最大限度地逸出;油剂管2朝向纺位的一侧开有与纺位中心对应的多个通孔,多个油剂泵3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在通孔上焊接上对应纺位的出油口接头,通过软管把出油口接头与每个油剂泵3连接;前端排气管6为倒U型管,弯曲方向向下,其连通高位油槽1和油剂管2,其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7连接的排气孔;前端排气管6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前端排气管6相互串联;前端排气管6的两端中心距为油剂管2的长度的1~2%;前端排气管6的顶部的水平高度比油剂管2的出油端高15~20cm,以便于气泡最大限度地逸出;主排气管7为直管,主排气管7的作用是排出气体,将其设置为直管有利于减小气体排出时的阻力;油剂管2靠近其出油端的位置设有与尾端排气管4连接的排气孔;最靠近高位油槽1的前端排气管6的一端与高位油槽1的出油口通过连接法兰8连接,法兰连接安装简单、快捷、牢固,能防止排气装置松动倾斜;最靠近油剂管2的前端排气管6的一端与油剂管2通过连接软管5连接,软管连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包括高位油槽和油剂管,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其进油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以上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前端排气管为单次弯曲弯管,弯曲方向向下,其连通高位油槽和油剂管,其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前端排气管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前端排气管相互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包括高位油槽和油剂管,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其进油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以上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前端排气管为单次弯曲弯管,弯曲方向向下,其连通高位油槽和油剂管,其顶部设有与同组的主排气管连接的排气孔;前端排气管的数量大于1时,各个前端排气管相互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剂管的出油端的水平高度比其进油端高15~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油剂管的长度大于等于30m,则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组数为2;反之,则前端排气管和主排气管的组数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排气管为倒U型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简易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卓怀智陈奇敏石绍辉洪鹏飞朱贤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