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98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臭氧发生机构、水冷机构,壳体两端设置有密封头,臭氧发生机构与水冷机构均设置在壳体内;臭氧发生机构包括内极管,内极管外套设有外极管,内极管与外极管间隙配合,外极管与壳体间隙配合,内极管两端和外极管两端均与密封头固定连接;壳体顶端的密封头上设置有进气管,壳体底端的密封头上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内极管和外极管之间的间隙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内极管内腔冷却水所占空间,提高冷却水利用率,同时在进水管进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内极管内冷却水更换速度,提高内极管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臭氧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工业用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产生臭氧,在内电极外层套有一层介电体,在介电体外层与外电极之间是气体放电间隙,原料气体在间隙内留过,在交流电的作用下,放电气隙间形成交流电,原料气被电离,电离后的氧离子以及氧分子之间产生反应,最终形成臭氧,在形成臭氧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但温度越高,臭氧的分解速度越快,因此放电电极需要良好的冷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水冷或者风冷方式,对臭氧发生器的内极管和外极管进行降温处理,然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散热过程中,内极管和外极管所产生的热量仅仅被与其表面直接接触的少量的水所吸收,传递不到水流的中心,远离内壁表面的水仍然为冷水,且内极管与外极管冷却水占据空间较大,使臭氧发生器中的冷却水更换缓慢,从而导致散热效率下降,进而影响臭氧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提高臭氧发生器内的冷却水更换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臭氧发生机构、水冷机构,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密封头,所述臭氧发生机构与所述水冷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机构包括内极管,所述内极管外套设有外极管,所述内极管与所述外极管间隙配合,所述外极管与所述壳体间隙配合,所述内极管两端和所述外极管两端均与所述密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端的密封头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底端的密封头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与所述内极管和所述外极管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壳体底端设置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内进水管与外进水管,所述内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底端的密封头上,所述内进水管与所述内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内极管的内腔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密封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极管与所述储水箱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极管和所述储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外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底端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外极管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为内出水管和外出水管,所述内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的密封头上,所述内出水管与所述内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内出水管内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进水端位于所述储水箱内,所述外出水管贯穿所述壳体顶端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外极管之间的间隙连通。优选的,所述抽水管出水端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连通有抽水泵,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抽水管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抽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位于所述螺纹套下方。优选的,所述螺旋板直径不大于所述内出水管直径。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箱壁上设置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储水箱顶端内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内极管外设置有介质管。优选的,所述介质管为搪瓷管。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对散热需求更高的内极管设置储水箱,减少内极管内冷却水所占空间,提高冷却水利用率,同时在进水管进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内极管内冷却水更换速度,提高内极管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臭氧生产效率,同时在外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抽水管上的螺旋板搅拌储水箱内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水,加快储水箱内冷却水的散热速度,从而加快热交换完毕的冷却水重新进入循环,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管式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壳体,2-内极管,3-外极管,4-密封头,5-进气管,6-出气管,7-内进水管,8-外进水管,9-连接块,10-储水箱,11-内出水管,12-外出水管,13-抽水管,14-螺旋板,15-隔热板,16-抽水泵,17-旋转电机,18-螺纹套,19-水位传感器,20-旋转密封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1、臭氧发生机构、水冷机构,所述壳体1两端设置有密封头4,所述臭氧发生机构与所述水冷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臭氧发生机构包括内极管2,所述内极管2外套设有外极管3,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外极管3间隙配合,所述外极管3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所述内极管2两端和所述外极管3两端均与所述密封头4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进气管5和所述出气管6均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壳体1底端设置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内进水管7与外进水管8,所述内进水管7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进水管7与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设置有储水箱10,所述储水箱10与所述壳体1两端的密封头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储水箱10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储水箱10固定连接,所述外进水管8贯穿所述壳体1底端并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为内出水管11和外出水管12,所述内出水管11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出水管11与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内出水管11内设置有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进水端位于所述储水箱10内,所述外出水管12贯穿所述壳体1顶端并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通过抽水管13对储水箱10内的冷却水进行正常抽取,所述抽水管13出水端通过旋转密封接头20连通有抽水泵16进水端,保证抽水过程中密闭性,所述壳体1外设置有旋转电机17,所述抽水管13上还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8,所述螺纹套18与所述旋转电机17输出轴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抽水管13进行旋转。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储水箱10内的冷却水的搅动效果,进而提高储水箱10内的冷却水散热速度,所述抽水管13上固定连接有螺旋板14,所述螺旋板14位于所述螺纹套18下方。进一步的,为了使抽水管13可以取出臭氧发生器,便于对抽水管13的维护与更换,所述螺旋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臭氧发生机构、水冷机构,所述壳体(1)两端设置有密封头(4),所述臭氧发生机构与所述水冷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n所述臭氧发生机构包括内极管(2),所述内极管(2)外套设有外极管(3),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外极管(3)间隙配合,所述外极管(3)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所述内极管(2)两端和所述外极管(3)两端均与所述密封头(4)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进气管(5)和所述出气管(6)均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n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壳体(1)底端设置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内进水管(7)与外进水管(8),所述内进水管(7)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进水管(7)与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设置有储水箱(10),所述储水箱(10)与所述壳体(1)两端的密封头(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储水箱(10)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储水箱(10)固定连接,所述外进水管(8)贯穿所述壳体(1)底端并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为内出水管(11)和外出水管(12),所述内出水管(11)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出水管(11)与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内出水管(11)内设置有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进水端位于所述储水箱(10)内,所述外出水管(12)贯穿所述壳体(1)顶端并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臭氧发生机构、水冷机构,所述壳体(1)两端设置有密封头(4),所述臭氧发生机构与所述水冷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
所述臭氧发生机构包括内极管(2),所述内极管(2)外套设有外极管(3),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外极管(3)间隙配合,所述外极管(3)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所述内极管(2)两端和所述外极管(3)两端均与所述密封头(4)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进气管(5)和所述出气管(6)均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壳体(1)底端设置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内进水管(7)与外进水管(8),所述内进水管(7)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进水管(7)与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内极管(2)的内腔设置有储水箱(10),所述储水箱(10)与所述壳体(1)两端的密封头(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极管(2)与所述储水箱(10)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极管(2)和所述储水箱(10)固定连接,所述外进水管(8)贯穿所述壳体(1)底端并与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极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壳体(1)顶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分为内出水管(11)和外出水管(12),所述内出水管(11)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端的密封头(4)上,所述内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雪峰程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涞水县高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