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96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包括底座和平移台;所述底座升降吊装在仓储架内;所述平移台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和第二链条机;所述平移台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和所述第二链条机之间;所述仓储架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和第二链轮座;所述第一链条机与所述第一链轮座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与所述第二链轮座对应配合;通过底座的升降配合平移台的横移,就可以实现运动方式的多样化,在装卸货时能够利用伸出的平移台来接引货品,减少仓储架在空间上的干扰,提升装卸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
本技术涉及载货升降机设备
,尤其涉及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
技术介绍
常规的升降机平台只能进行简单的竖直方向运动,其工作方式大大受限。在对于一些需要在水平方向进行接应的货品,在上货时往往费时费力。同时,电机在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本身的发热如不及时排除也会导致设备寿命缩短。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移动方式多样、散热效果好的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方式多样、散热效果好的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包括底座和平移台;所述底座升降吊装在仓储架内;所述平移台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和第二链条机;所述平移台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和所述第二链条机之间;所述仓储架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和第二链轮座;所述第一链条机与所述第一链轮座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与所述第二链轮座对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承重架;所述承重架上表面关于重心对称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平移台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链条机设置在第一导轨远离承重架重心的一侧;所述第二链条机设置在第二导轨远离承重架重心的一侧;所述承重架中心处设置有载货电机;所述载货电机通过传动杆驱动第一链条机和第二链条机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架为中空的框形结构;所述载货电机嵌设在承重架的框形中心区域。进一步地,所述载货电机上方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底部与所述载货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块;所述保护罩的顶部与所述平移台的底部对应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块为橡胶材质。进一步地,所述载货电机远离动力输出部位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圈件和导热带;所述圈件与所述载货电机的对应端间隔相连;所述风扇配合安装在所述圈件内部;若干条所述导热带贴合设置在所述载货电机的表面;所述风扇的进风侧与所述导热带位置对应。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包括底座和平移台;所述底座升降吊装在仓储架内;所述平移台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和第二链条机;所述平移台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和所述第二链条机之间;所述仓储架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和第二链轮座;所述第一链条机与所述第一链轮座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与所述第二链轮座对应配合;通过底座的升降配合平移台的横移,就可以实现运动方式的多样化,在装卸货时能够利用伸出的平移台来接引货品,减少仓储架在空间上的干扰,提升装卸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载货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仓储架顶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和平移台2;所述底座1升降吊装在仓储架3内;所述平移台2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通过底座1的升降配合平移台2的横移,就可以实现运动方式的多样化,在装卸货时能够利用伸出的平移台2来接引货品,减少仓储架3在空间上的干扰,提升装卸货效率;所述底座1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21和第二链条机22;所述平移台2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21和所述第二链条机22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仓储架3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31和第二链轮座32;所述第一链条机21与所述第一链轮座31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22与所述第二链轮座32对应配合,通过底座1内的电机设备驱动链条在链条机设备和链轮座设备之间运行,实现载货平台的升降,其链条的具体绕设装配工作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可采用的绕设方式较为多样,可参照吊车的升降挂钩等设备,在此不做赘述。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承重架11;所述承重架11上表面关于重心对称设置有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02;所述平移台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101、第二导轨10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链条机21设置在第一导轨101远离承重架11重心的一侧;所述第二链条机22设置在第二导轨102远离承重架11重心的一侧;这种将链条机设置在最边缘处的做法,能够增大两个受力边之间的间距,从而提升其整体的提升稳定性;所述承重架11中心处设置有载货电机23;所述载货电机23通过传动杆24驱动第一链条机21和第二链条机22转动,其传动配合参照电动三轮车及汽车的驱动结构,在零部件采购时为组装好的状态,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承重架11为中空的框形结构;所述载货电机23嵌设在承重架11的框形中心区域,这样既可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框形结构也能够降低承重架11的自重,从而在运行中降低能耗。所述载货电机23上方设置有保护罩25;所述保护罩25底部与所述载货电机23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块251;所述保护罩25的顶部与所述平移台2的底部对应贴合,所述减震垫块251为橡胶材质,可以利用减震垫块251的弹性对承重架11的承靠面进行扩展,从而进一步降低局部压强,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吸收部分震动,对下方载货电机23起到保护作用;图中为了展示清楚保护罩25和载货电机23的高度关系,将保护罩25的位置做了错开处理。所述载货电机23远离动力输出部位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26;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组件26包括风扇261、圈件262和导热带263;所述圈件262与所述载货电机23的对应端间隔相连;所述风扇261配合安装在所述圈件262内部;若干条所述导热带263贴合设置在所述载货电机23的表面;所述风扇261的进风侧与所述导热带263位置对应;因为驱动载货平台升降需要极大的功率,所以载货电机23在一段时间工作后容易造成热量聚集,因此需要专门的散热设备;导热带263贴在载货电机23表面,可以将其全身的热量有效传导至圈件262上,随后借助风扇261将这些热量吹走,从而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平移台(2);所述底座(1)升降吊装在仓储架(3)内;所述平移台(2)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底座(1)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21)和第二链条机(22);所述平移台(2)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21)和所述第二链条机(22)之间;所述仓储架(3)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31)和第二链轮座(32);所述第一链条机(21)与所述第一链轮座(31)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22)与所述第二链轮座(32)对应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平移台(2);所述底座(1)升降吊装在仓储架(3)内;所述平移台(2)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底座(1)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链条机(21)和第二链条机(22);所述平移台(2)的运动轨迹位于所述第一链条机(21)和所述第二链条机(22)之间;所述仓储架(3)顶部设置有第一链轮座(31)和第二链轮座(32);所述第一链条机(21)与所述第一链轮座(31)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链条机(22)与所述第二链轮座(32)对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提升式载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承重架(11);所述承重架(11)上表面关于重心对称设置有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02);所述平移台(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101)、第二导轨(10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链条机(21)设置在第一导轨(101)远离承重架(11)重心的一侧;所述第二链条机(22)设置在第二导轨(102)远离承重架(11)重心的一侧;所述承重架(11)中心处设置有载货电机(23);所述载货电机(23)通过传动杆(24)驱动第一链条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磊吴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