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72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杆箱,包括箱体、后轮组件、前轮组件、第一套管和立杆,所述立杆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套管内,所述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杆的下端部,所述第一套管的下部与所述前壁的下部和底壁的前部通过第一转动轴枢轴连接,所述箱体的底壁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所述拉杆箱还具有第一拉行状态,在拉杆箱由骑行状态向第一拉行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套管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在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拉杆箱具有骑行状态,乘坐空间大,省时省力,还具有多种拉行状态,可以缓解不同部位肌肉的疲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杆箱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杆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行旅游进行户外运动越来越多,为了旅途方便,大家都携带旅行箱,但旅行箱内如果携带东西太多的情况下,携带吃力,此外由于没有考虑到传统旅行箱在运输过程中摆放问题以及代步方便问题,特别是没有解决停车场到车站候车室或机场候机厅的几公里距离代步以及长途乘车时没有座位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骑行且便于收纳的多功能拉杆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杆箱,可以便捷地在骑行和拉行状态切换且收纳快捷。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左侧壁和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的上边缘之间通过顶壁相连接,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的下边缘之间通过底壁相连接,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的前边缘之间通过前壁相连接,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的后边缘之间通过后壁相连接,所述前壁、所述顶壁、所述后壁和所述底壁依次相接,所述前壁、所述顶壁、所述后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共同构成一个箱体内腔;后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后壁下部或/和所述底壁后部上;第一套管;立杆,所述立杆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杆的下端部;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前壁的下部或/和底壁的前部通过第一转动轴枢轴连接,所述箱体的底壁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当所述拉杆箱处于所述骑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位于所述前壁下部或/和所述底壁前部,所述拉杆箱还具有第一拉行状态,在所述拉杆箱由骑行状态向第一拉行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套管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在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箱还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壁上,在所述骑行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设置在前壁上,在所述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脱离所述前壁。进一步地,所述立杆能够在所述第一套管内轴向滑动,使得在拉杆箱处于第一拉行状态时,部分所述立杆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箱体的前壁之间设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拉杆箱处于骑行状态,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箱体的前壁锁定连接;当拉杆箱处于第一拉行状态,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箱体的前壁相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立杆之间设有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限制所述立杆沿轴向滑动,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立杆能够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沿轴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下端部与第二立杆的上端部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设有第三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三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连接为刚性的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箱还具有第二拉行状态,在第二拉行状态下,所述第三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一立杆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杆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套,在第三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部,在第三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套脱离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部,所述锁定套仅套设在所述第一立杆上;锁定套操纵部件,所述锁定套操纵部件包括插销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立杆的两侧内腔侧壁开有沿所述第一立杆轴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所述插销穿过所述锁定套、所述第一立杆的条形导向孔和所述滑动块,在第三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时,所述插销沿着所述条形导向孔滑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压在所述滑动块上,该弹性件具有使得所述锁定套趋于套住所述第二立杆上端部的趋势。进一步地,所述后壁的上部设有辅助车轮,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车轮,在第一拉行状态下,所述辅助车轮与所述后车轮共同接触地面,从而对整个所述箱体提供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壁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箱体的后壁在上下方向的长度。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1)具有骑行状态,乘坐空间大,乘坐感更加舒适,省时省力;2)具有多种拉行状态,缓解不同部位肌肉的疲倦;3)骑行和拉行模式切换便捷,且收纳方便;4)尽量保留了拉杆箱的储物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骑行状态左前方视角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骑行状态左后方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第一拉行状态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第一拉行状态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由骑行状态转换为第一拉行状态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骑行状态竖直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第一拉行状态竖直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的第三锁定机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第二拉行状态左前方视角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第二拉行状态左后方视角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骑行状态左前方视角立杆拉伸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骑行状态左后方视角立杆拉伸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的立杆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的立杆爆炸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箱体,11-左侧壁,12-右侧壁,13-顶壁,14-底壁,15-前壁,16-后壁,17-收纳槽,171-卡槽,18-第一转动轴,19-脚踏,2-后轮组件,3-前轮组件,4-立杆,41-第一立杆,411-条形导向孔,42-第二立杆,421-导向槽,43-第二转动轴,44-把手,45-第三立杆,451-锁定块,452-锁定片,453-第一滑动件,46-第四立杆,461-第二滑动件,462-高度调节件,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61-第一锁定件,71-第二锁定件,81-锁定套,82-插销,83-滑动块,8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杆箱,具有骑行状态,包括/n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左侧壁(11)和与所述左侧壁(11)相对的右侧壁(12),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上边缘之间通过顶壁(13)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下边缘之间通过底壁(14)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前边缘之间通过前壁(15)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后边缘之间通过后壁(16)相连接,所述前壁(15)、所述顶壁(13)、所述后壁(16)和所述底壁(14)依次相接,所述前壁(15)、所述顶壁(13)、所述后壁(16)、所述底壁(14)与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共同构成一个箱体(1)内腔;/n后轮组件(2),所述后轮组件(2)设置在所述后壁(16)下部或/和所述底壁(14)后部上;/n第一套管(51);/n立杆(4),所述立杆(4)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管(51)内;/n前轮组件(3),所述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立杆(4)的下端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51)与所述前壁(15)的下部或/和底壁(14)的前部通过第一转动轴(18)枢轴连接,所述箱体(1)的底壁(14)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17);当所述拉杆箱处于所述骑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3)位于所述前壁(15)下部或/和所述底壁(14)前部,所述拉杆箱还具有第一拉行状态,在所述拉杆箱由骑行状态向第一拉行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套管(51)绕所述第一转动轴(18)转动,在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3)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箱,具有骑行状态,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左侧壁(11)和与所述左侧壁(11)相对的右侧壁(12),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上边缘之间通过顶壁(13)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下边缘之间通过底壁(14)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前边缘之间通过前壁(15)相连接,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的后边缘之间通过后壁(16)相连接,所述前壁(15)、所述顶壁(13)、所述后壁(16)和所述底壁(14)依次相接,所述前壁(15)、所述顶壁(13)、所述后壁(16)、所述底壁(14)与所述左侧壁(11)和所述右侧壁(12)共同构成一个箱体(1)内腔;
后轮组件(2),所述后轮组件(2)设置在所述后壁(16)下部或/和所述底壁(14)后部上;
第一套管(51);
立杆(4),所述立杆(4)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管(51)内;
前轮组件(3),所述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立杆(4)的下端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51)与所述前壁(15)的下部或/和底壁(14)的前部通过第一转动轴(18)枢轴连接,所述箱体(1)的底壁(14)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17);当所述拉杆箱处于所述骑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3)位于所述前壁(15)下部或/和所述底壁(14)前部,所述拉杆箱还具有第一拉行状态,在所述拉杆箱由骑行状态向第一拉行状态转换时,所述第一套管(51)绕所述第一转动轴(18)转动,在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3)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箱还包括第二套管(52),所述第二套管(52)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前壁(15)上,在所述骑行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52)设置在前壁(15)上,在所述第一拉行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52)脱离所述前壁(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4)能够在所述第一套管(51)内轴向滑动,使得在拉杆箱处于第一拉行状态时,部分所述立杆(4)收纳在所述收纳槽(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52)与所述箱体(1)的前壁(15)之间设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所述拉杆箱处于骑行状态,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52)与所述箱体(1)的前壁(15)锁定连接;当所述拉杆箱处于第一拉行状态,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套管(52)与所述箱体(1)的前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杨平源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