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90264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具体来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血管支架包括内层、外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的多层结构。与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血管支架可以用于制备血管修复制品或制备血管修复动物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血管中的多种细胞分布均匀,并且多种细胞之间均保留了良好的细胞间连接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血管支架与真实血管相比,具有相仿的解剖学结构,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优异,并且原料易于获取,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能够大批量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血管支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属于医用植入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致残致死率第一位的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治疗烟雾病、颅内复杂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常用于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血管主要为自体血管、异体血管及传统的人工血管。但是,无论是自体血管,或者是异体血管,还是传统的人工血管,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3]一方面,自体血管为截取患者自体临近病变区域或远隔部位的血管获得的,为目前临床手术最常用的来源,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可导致桥血管供血区的副损伤,且自体血管的来源有限,无法多次取材,若移植血管在截取过程中如果受到损害则可导致移植血管无法使用,甚至手术失败;另外,疾病状态下可能因一些全身性的因素而导致截取的自体血管质量不高,使其使用范围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异体血管移植则存在免疫排斥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人工血管主要为涤纶或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所制作,这类人工血管缺乏生物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包括内层、外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其中,所述内层为形成于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内侧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柱形体;所述外层为第一支撑材料层,其形成所述人工血管支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中间层为第二支撑材料层;所述第二中间层为混合细胞层,并且所述混合细胞层形成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支撑材料层均不含有细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材料层和/或第二支撑材料层的材料源自于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或者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可选的,所述材料包括选自聚丙烯腈、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乳酸、聚酰亚胺、聚乙烯醇、明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壳聚糖、丝素蛋白、纤维蛋白、胶原蛋白、普朗尼克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内层的直径为0.30-0.55mm;所述外层的厚度为200-725μm;所述第一中间层的厚度为155-480μm;和/或所述第二中间层的厚度为45-47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混合细胞层中含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选的,以数量计,所述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含量的比值为(3.9-4.1):1:(4.9-5.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内层、外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复合成型的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成型步骤:配制能够和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或者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交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雯陈光忠黄庆徐弢龙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