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28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型材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支架机构,为架体结构,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支撑;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上,设置在待加工工件一侧,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夹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推杆、限位板、施力杆、支座和连接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杆铰接在所述支座上;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时,所述施力杆被拉动,通过所述连接杆,使得所述推杆朝向待加工工件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固定机构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夹持,使得加工同时不易发生工件移位,保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型材加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设备、交通运输以及隐形武器等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碳纤维不但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耐高温、耐腐蚀、抗蠕变以及自润滑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还具有纤维的柔性和可编织性等特点。碳纤维型材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在其表面进行加工处理,而现有技术中,对碳纤维型材进行处理时往往不能很好的进行固定,使得加工同时易发生工件移位,导致产品生产质量较差。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固定机构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夹持,使得加工同时不易发生工件移位,保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固定机构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夹持,使得加工同时不易发生工件移位,保证加工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机构,为架体结构,具有一定高度,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支撑;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上,设置在待加工工件一侧,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夹紧;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推杆、限位板、施力杆、支座和连接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上;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孔,供所述推杆穿过;所述推杆一端抵在待加工工件侧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杆铰接在所述支座上;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时,所述施力杆被拉动,通过所述连接杆,使得所述推杆朝向待加工工件位移。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杆上套有橡胶套。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处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底座底部开设的滑道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与待加工工件之间设置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垫片表面设置有调整槽,与所述推杆相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内撑模具;所述内撑模具为框架结构,设置在待加工工件内部,对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进行支撑,防止工件在加工时形变。进一步地,所述内撑模具内部设置有若干调整螺栓。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采用固定机构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夹持,使得加工同时不易发生工件移位,保证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支架机构1、内撑模具2、固定机构3、滑轨11、调整螺栓21、底座31、推杆32、垫片33、限位板34、施力杆35、支座36和连接杆3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支架机构1,为架体结构,具有一定高度,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支撑;固定机构3,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设置在待加工工件一侧,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夹紧;其中,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座31、推杆32、限位板34、施力杆35、支座36和连接杆37;所述底座31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所述限位板34设置在所述底座31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孔,供所述推杆32穿过;所述推杆32一端抵在待加工工件侧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7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杆35铰接在所述支座36上;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时,所述施力杆35被拉动,通过所述连接杆37,使得所述推杆32朝向待加工工件位移。具体的,先把工件放置在支架机构1上,然后拉动施力杆35,通过连接杆37使得推杆32沿限位板34上的限位孔位移,推动工件位移,实现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所述施力杆35上套有橡胶套。具体的,在施力杆35上套有橡胶套,方便操作者操作,防滑。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所述支架机构1与所述底座31连接处设置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所述底座31底部开设的滑道配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所述推杆32与待加工工件之间设置有垫片33。具体的,在推杆32与待加工工件之间设置垫片33,来缓冲推力,使得工件受力更加均匀。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所述垫片33表面设置有调整槽,与所述推杆32相配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还包括内撑模具2;所述内撑模具2为框架结构,设置在待加工工件内部,对待加工工件的内壁进行支撑,防止工件在加工时形变。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4所示,所述内撑模具2内部设置有若干调整螺栓21。具体的,内撑模具2可以由若干个小模具构成,通过调整螺栓21来改变小模具的使用数量,适应不同的工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机构(1),为架体结构,具有一定高度,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支撑;/n固定机构(3),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设置在待加工工件一侧,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夹紧;/n其中,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座(31)、推杆(32)、限位板(34)、施力杆(35)、支座(36)和连接杆(37);所述底座(31)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所述限位板(34)设置在所述底座(31)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孔,供所述推杆(32)穿过;所述推杆(32)一端抵在待加工工件侧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7)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杆(35)铰接在所述支座(36)上;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时,所述施力杆(35)被拉动,通过所述连接杆(37),使得所述推杆(32)朝向待加工工件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机构(1),为架体结构,具有一定高度,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支撑;
固定机构(3),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设置在待加工工件一侧,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夹紧;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座(31)、推杆(32)、限位板(34)、施力杆(35)、支座(36)和连接杆(37);所述底座(31)固定在所述支架机构(1)上;所述限位板(34)设置在所述底座(31)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孔,供所述推杆(32)穿过;所述推杆(32)一端抵在待加工工件侧面,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7)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7)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杆(35)铰接在所述支座(36)上;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固定时,所述施力杆(35)被拉动,通过所述连接杆(37),使得所述推杆(32)朝向待加工工件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型材用加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李嘉俊吴章玉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