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199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水箱系统,包括:清水箱体;注水部,所述注水部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部,且所述注水部与所述清水箱体连通,所述注水部开设有注水口;遮挡缓冲部,所述遮挡缓冲部连通于所述清水箱体和所述注水部之间;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以检测所述清水箱体内的液位,所述液位检测组件与补水泵电性连接,所述补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注水部连接。清洁机器人,包括骨架及所述的清水箱系统,所述清水箱系统设置于所述骨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构思巧妙、缓冲遮挡效果好、防涌动效果好、自动化等特点。自动化等特点。自动化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和物业服务智能化的不断进步,物业清洁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住宅小区、写字楼、医院等应用场景。
[0003]在使用过程中,智能化水平高的物业清洁机器人大多采用自动补给清水、自动喷洒清水、自动洗地的作业模式。
[0004]在机器人自动补给清水时,经常会出现因为液位传感器灵敏度差、信号传输偶发延时等原因,致使自动补给清水不能及时停止,清水从清水箱补给口溢出。在机器人自主行进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地面凹凸不平、机器人加减速等各种原因,造成机器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颠簸情况,进而造成清水箱内清水的涌动,清水亦会从补给口溢出。上述两种情况,补给口溢出的清水都会进入机器人内部,对内部电器件造成很大危害。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业内通常采用加大补给口和水箱实际液面的高度差加以解决。但是,高度差过大,就会牺牲掉很多水箱实际使用体积,进而造成机器人整体体积加大,而清洁机器人体积轻量化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高度差过小,只会使得清水溢出的概率降低,该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
[0006]因此,以上两种方式弊端过于明显,均不能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较优解决方案。
[0007]为解决物业清洁机器人出现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构思巧妙、缓冲遮挡效果好、防涌动效果好、自动化的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0009]本专利技术的清水箱系统,包括:
[0010]清水箱体;
[0011]注水部,所述注水部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部,且所述注水部与所述清水箱体连通,所述注水部开设有注水口;
[0012]遮挡缓冲部,所述遮挡缓冲部连通于所述清水箱体和所述注水部之间;
[0013]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以检测所述清水箱体内的液位。
[0014]本专利技术的清水箱系统通过在注水部和清水箱体之间设置遮挡缓冲部,可以利用遮挡缓冲部对清水形成缓冲和遮挡,减弱清水涌动的强度和冲击力度,降低清水从注水部溢出的可能性,且最大限度利用清水箱体的体积,解决了清水从清水箱体进入清洁机器人内部的问题;利用液位检测组件自动检测清水箱体内的液位情况,从而启动自动补水命令,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
[001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水部的底板自所述注水口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向下倾斜;
[0016]所述遮挡缓冲部包括遮挡部和缓冲部;
[0017]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注水部和所述缓冲部之间,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清水箱体连通;
[0018]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缓冲部设置为自上而下的阶梯形。
[0019]将所述注水部的底板倾斜设置,使得所述注水部内的清水可以顺势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流动,防止清水在所述注水部堆积;所述遮挡部和所述缓冲部分别起到对清水的遮挡和缓冲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弱清水涌动的强度和冲击力;被所述遮挡部遮挡遮挡的清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缓冲部,并流回所述清水箱体内。
[0020]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遮挡部的上端高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所在平面;
[0021]所述遮挡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所在平面;
[0022]所述缓冲部的底板自其与所述遮挡部连接处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向下倾斜。
[0023]将所述遮挡部的上端设置为高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所在平面,可以使所述遮挡部挡住清水的冲击,减少清水进入所述注水部;所述遮挡部开设的凹槽则可以将所述注水部内的清水导出到所述缓冲部,防止清水在所述注水部堆积;将所述缓冲部的底板自其与所述遮挡部连接处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向下倾斜,可以使清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流动。
[0024]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竖向设置于所述缓冲部的空间内;
[0025]所述遮挡板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孔,其下部开设有排水孔;
[0026]所述遮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缓冲部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0027]所述遮挡板可以形成对清水的第一层遮挡,能够极大减弱清水涌动的幅度和冲击的力度;所述排气孔可使得清水箱体内部气体流动顺畅;所述排水孔可通过清水,不致涌动的清水对遮挡板冲击力过大;设置的所述间隙有利于清水向所述清水箱体回流。
[002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可视水管,所述可视水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的一侧,所述可视水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引流管,所述可视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清水箱体的下部连通。利用所述可视水管,可在外观表面观察清水箱体内水面高度,方便对设备维修、维护,利用所述第一引流管可以将高于正常液位的清水引出,避免所述清水箱体内的液位过高。
[0029]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箱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竖向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的一侧,所述可视水管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0030]所述可视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快插接头,位于所述可视水管上端的快接插头与所述第一引流管连接,位于所述可视水管下端的快接插头与所述清水箱体的下部连通。
[0031]利用所述支架将所述可视水管固定,增强所述可视水管固定的牢固性;利用所述快插接头可以实现将所述可视水管与所述清水箱体及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快速拆装,便于维护。
[0032]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外径,所述第二引流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出口;
[0033]所述第一引流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引流管竖直设置。
[0034]在极偶发的清水多余情况下,所述第二引流管可以进一步将所述第一引流管引流出的清水引流至地面,彻底解决清水进入机器人内部的问题。
[003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箱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
[0036]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过滤器和出水泵,所述过滤器连接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出水泵之间。
[0037]所述过滤器可以解决由于清水中杂质对泵或阀的损坏,降低维修、维护工作量。
[003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下液位传感器分设于所述清水箱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下液位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清水箱体的上限液位和下限液位,从而进行补水或停止补水操作,避免所述清水箱体内的液位过高或过低。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骨架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清水箱系统,所述清水箱系统设置于所述骨架上。
[004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清水箱系统及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注水部和清水箱体之间设置遮挡缓冲部,可以利用遮挡缓冲部对清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水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箱体;注水部,所述注水部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部,且所述注水部与所述清水箱体连通,所述注水部开设有注水口;遮挡缓冲部,所述遮挡缓冲部连通于所述清水箱体和所述注水部之间;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上以检测所述清水箱体内的液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自所述注水口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向下倾斜;所述遮挡缓冲部包括遮挡部和缓冲部;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注水部和所述缓冲部之间,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清水箱体连通;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缓冲部设置为自上而下的阶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水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的上端高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所在平面;所述遮挡部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注水部的底板所在平面;所述缓冲部的底板自其与所述遮挡部连接处向所述清水箱体方向向下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水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竖向设置于所述缓冲部的空间内;所述遮挡板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孔,其下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遮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缓冲部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系统还包括可视水管,所述可视水管竖向设置于所述清水箱体的一侧,所述可视水管的上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德朋徐锦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房智高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