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96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包括冲压机和模具,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压平台上,上模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头上,通过冲头带动上模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下模上的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操作,下模包括模壳和模芯,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左模芯和右模芯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模壳上开设的凹槽内,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凹槽内设置有伸入矩形通孔内的顶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现有的模具结构,变固定的模芯为活动模芯,实现对电机线圈的内孔进行固定支撑,便于对压弧后的电机线圈进行拿取,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磁场线圈成型方法是:操作者把工件套在成型模具上的模芯上后按动开关使冲压设备开始工作,当冲压设备达到预先设置的时间后自动停止,完成冲压成型,然后操作者把工件取出,完成整个成型工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冲压后的电机线圈由于具有一定的弧度,导致内孔变形,与成型模具上的模芯挤压,不便于操作者把电机线圈从模芯上取下;现有技术中是采用螺丝刀把电机线圈撬下来,工序繁琐,浪费时间,容易损伤电机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改变现有的模具结构,变固定的模芯为活动模芯,实现对电机线圈的内孔进行固定支撑,便于对压弧后的电机线圈进行拿取,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劳动强度的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包括冲压机和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压平台上,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头上,通过冲头带动所述上模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操作;所述下模包括模壳和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所述模壳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伸入所述矩形通孔内的顶块。进一步的,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坡面,所述顶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坡面配合把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顶开的第二坡面。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球包括设置在凹槽底部的第一定位球和设置在凹槽侧壁的第二定位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球和第二定位球螺接在凹槽内的固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模壳上侧顶角呈弧形结构,且其上还设置有与之为一体结构并对电机线圈进行支撑的弧形块,两者形成连续的弧面。进一步的,所述模壳上设置有矩形凸起,所述矩形凸起上设置有供电机线圈引线嵌入的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通过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冲头上,所述冲压平台上设置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上套装复位弹簧后并贯穿连接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改变现有的模具结构,变固定的模芯为活动模芯,实现对电机线圈的内孔进行固定支撑,便于对压弧后的电机线圈进行拿取,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劳动强度。2、本技术的模芯由两个呈U型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构成,其放置在下模上的凹槽内,并套在凹槽内的顶块上,当上模向下移动时,压在模芯上使模芯向下移动,在顶块的作用下实现左模芯和右模芯的分开操作,实现对压弧时的电机线圈内孔进行固定支撑,方便快捷,便于电机线圈套在模芯上。3、本技术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当左模芯和右模芯分开运动时,定位球移动并压缩弹簧,当上模撤除,在弹簧的作用下左模芯和右模芯复位,便于电机线圈从模芯上拿取。4、本技术模壳上设置有矩形凸起,矩形凸起上设置有供电机线圈引线嵌入的限位槽,当电机线圈套在模芯上时,电机线圈引线嵌入限位槽内,实现对电机线圈进行定位,防止人员放错电机线圈的方向导致次品的产生。5、本技术模壳上侧顶角呈弧形结构,且其上还设置有与之为一体结构并对电机线圈进行支撑的弧形块,两者形成连续的弧面,在压弧操作时对电机线圈进行支撑,保证电机线圈的质量。6、本技术连接板与冲压平台设置有导向柱,对上模的移动进行导向,保证上模与下模的紧密配合,保证压弧质量,复位弹簧实现上模和下模接触的减震作用,减少噪音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模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模芯分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机线圈套在模芯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模与下模对电机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压弧操作后电机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压弧操作前电机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图中,1-冲压平台,2-上模,3-冲头,4-模壳,5-左模芯,6-右模芯,7-凹槽,8-顶块,9-第一坡面,10-第二坡面,11-第一定位球,12-第二定位球,13-弧形块,14-矩形凸起,15-限位槽,16-连接板,17-导向柱,A-电机线圈,B-引线。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包括冲压机和模具,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压平台上,上模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头上,通过冲头带动上模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下模上的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操作,下模包括模壳和模芯,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左模芯和右模芯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模壳上开设的凹槽内,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凹槽内设置有伸入矩形通孔内的顶块;通过改变现有的模具结构,变固定的模芯为活动模芯,实现对电机线圈的内孔进行固定支撑,便于对压弧后的电机线圈进行拿取,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劳动强度。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下模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压平台1上,上模2设置在冲压机的冲头3上,通过冲头3带动上模2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下模上的电机线圈A进行压弧操作;下模包括模壳4和模芯,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5和右模芯6,左模芯5和右模芯6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模壳4上开设的凹槽7内,凹槽7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左模芯5和右模芯6进行支撑的定位球,凹槽7内设置有伸入矩形通孔内的顶块8。左模芯5和右模芯6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坡面9,顶块8上设置有与第一坡面9配合把左模芯5和右模芯6顶开的第二坡面10。定位球包括设置在凹槽7底部的第一定位球11和设置在凹槽7侧壁的第二定位球12。第一定位球11和第二定位球12螺接在凹槽7内的固定孔内。模壳4上侧顶角呈弧形结构,且其上还设置有与之为一体结构并对电机线圈A进行支撑的弧形块13,两者形成连续的弧面。模壳4上设置有矩形凸起14,矩形凸起14上设置有供电机线圈A的引线B嵌入的限位槽15。上模2通过连接板16设置在冲头3上,冲压平台1上设置有导向柱17,且导向柱17上套装复位弹簧后并贯穿连接板16。使用时,把电机线圈A放在模壳4上,模芯从电机线圈A的内孔穿过,电机线圈A的引线B嵌入限位槽15内,冲压机工作,冲头3带动上模2向下移动,上模2与左模芯5和右模芯6接触时,左模芯5和右模芯6向下移动,在左模芯5和右模芯6上第一坡面9与顶块8上第二坡面10的作用下,左模芯5和右模芯6分开移动,分别使与之对应的第一定位球11和第二定位球12压缩,此时,左模芯5和右模芯6张开对电机线圈A内孔进行支撑,实现上模2对电机线圈A的压弧操作。当冲头3带动上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包括冲压机和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压平台上,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头上,通过冲头带动所述上模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操作;/n所述下模包括模壳和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所述模壳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伸入所述矩形通孔内的顶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包括冲压机和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压平台上,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冲压机的冲头上,通过冲头带动所述上模上下移动,实现对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电机线圈进行压弧操作;
所述下模包括模壳和模芯,所述模芯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相对形成具有矩形通孔的矩形结构,其并嵌入所述模壳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底部和侧壁均设置有对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进行支撑的定位球,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伸入所述矩形通孔内的顶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坡面,所述顶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坡面配合把所述左模芯和右模芯顶开的第二坡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拿取的电机线圈压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现林赵培帅孙金鑫刘江辉张建强张锡斌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