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71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包括内转子,外转子,用于驱动内转子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外转子的第二电机;外转子呈中空结构,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用于容纳待研磨材料,内转子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刀具,外转子的内壁设置若干第二刀具,在第一、二电机驱动下,内、外转子转动,第一、二刀具随之转动。利用该装置可以大幅提高研磨得到的磁粉的均匀性,并且提高研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粉研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性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磁粉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磁性材料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研磨过程将片状等的磁材粉碎为颗粒状粉末。现有的磁粉研磨装置主要是以球磨或砂磨为主的研磨装置,这些装置多为单向转动研磨,部分装置可以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研磨,但是无法同时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研磨,研磨出的磁粉均匀性有待提高,同时研磨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大幅提高研磨得到的磁粉的均匀性,并且提高研磨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包括内转子,外转子,用于驱动内转子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驱动外转子的第二电机;外转子呈中空结构,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用于容纳待研磨材料;内转子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刀具,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内转子转动,第一刀具随之转动;外转子的内壁设置若干第二刀具,在第二电机驱动下,外转子转动,第二刀具随之转动。作为优选,所述磁粉研磨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转速与转动方向。作为优选,所述磁粉研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转子外围的套筒,用于保护内转子、外转子以及其他套筒内的部件,套筒与外传子之间存在间隙。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间隙处设置隔板,在套筒与外转子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可用于容纳冷却介质,套筒设置入口与出口,冷却介质可通过入口进入所述间隙,通过出口流出所述间隙。该结构设计有利于驱散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研磨材料温度。所述冷却介质不限,包括冷却液体,例如冷却水等,或者冷却气体。第一刀具在内转子外表面的分布不限,例如第一刀具在内转子外表面呈对称分布,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第二刀具在内转子内壁的分布不限,例如第二刀具在内转子内壁呈对称分布,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内转子主轴的材料不限,可以是硬质合金等,可根据不同磁粉按需选择。研磨刀具和套筒的材料不限,可以是氧化锆、天然玛瑙、聚氨酯、氧化铝等材质其中一种,可根据不同磁粉按需选择。外转子主轴的材料不限,可以是氧化锆、天然玛瑙、氧化铝及硬质合金中的一种,可根据内转子、研磨刀具搭配使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外转子与第二刀具呈一体式结构。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内转子和第一刀具结构化设计,中间通过键销固定,方便安装拆卸和清洗。在控制单元调控下,内外转子的转速与转向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作为优选,内外转子转向相反,例如内转子沿顺时针转动,外转子沿逆时针转动,或者内转子沿逆时针转动,外转子沿顺时针转动。作为优选,控制单元设置内外转子的转速比,可以通过转速比获得不同粒径大小的片状磁粉,例如可设置内外转子转速比为1:1、2:1、3:1、1:2、1:3等其中一种转速比。作为优选,所述磁粉研磨装置还包括盖板,与套筒一起用于密封内转子与外转子以及其他部件,可用于防止研磨过程中研磨材料飞溅等。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盖板设置出料口与进料口,研磨材料和/或研磨用溶剂可通过入料口送入所述腔体,通过所述出料口输出。作为进一步优选,进料口与出料口设置过滤网,避免脏物进入。所述过滤网可设置为易拆卸结构,方便清洗更换。本技术的磁粉研磨装置包括内转子与外转子构成的双层转动结构,工作状态时将待研磨磁体放置在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的腔体,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驱动下,内转子与外转子分别转动,实现了磁体的双层研磨,当内转子与外转子的转动方向不同时,实现了磁体的双向同时研磨,大大提高了研磨均匀性,同时提高了研磨效率。另外,本技术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双层转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控,简单易行,安全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磁粉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外转子与内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内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为:控制台1、套筒3、盖板4、控制单元5、第一伺服电机6、内转子7、第二研磨刀具8、第二伺服电机9、第一研磨刀具10、键销11、外转子12、隔板13、冷却介质入口14、冷却介质出口15、进出口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本实施例中,磁粉研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内转子7,外转子12,套筒3,盖板4,用于驱动内转子的第一伺服电机6,用于驱动外转子的第二伺服电9机,以及设置控制单元5的控制台1。如图2所示,外转子呈中空结构,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用于容纳待研磨材料。如图1、2、3所示,内转子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研磨刀具10,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内转子转动,第一研磨刀具随之转动。本实施例中,内转子和第一研磨刀具结构化设计,中间通过键销11固定,方便安装拆卸和清洗,当研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通过拆卸固定键销更换或清洗内转子。如图1、2所示,外转子的内壁设置若干第二研磨刀具8,在第二电机驱动下,外转子转动,第二研磨刀具随之转动。本实施例中,外转子与第二研磨刀具呈一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套筒设置在外转子外围,盖板设置在外转子与内转子上方。套筒与盖板用于密封保护内转子、外转子以及其他部件,还可用于防止研磨过程中研磨材料飞溅等。套筒与外传子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设置隔板13,在套筒与外转子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可用于容纳冷却介质,套筒设置冷却介质入口14与冷却介质出口15,冷却介质可通过冷却介质入口14进入所述空间,通过冷却介质出口15流出所述空间。该结构设计有利于驱散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研磨材料温度。冷却介质可以是冷却水等冷却液体,或者是冷却气体。盖板设置出料口与进料口,研磨材料和/或研磨用溶剂可通过入料口送入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通过所述出料口输出。进料口与出料口设置过滤网,避免脏物进入。过滤网可设置为易拆卸结构,方便清洗更换。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料口与进料口集成为进出口16。另外,盖板和内、外转子支架设有一定空间,目的是防止在研磨过程中磁粉卡在上盖板和内外转子之间。工作状态时,将待研磨磁体和研磨溶剂放置在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的腔体,在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驱动下,内转子与外转子分别转动,带动第一研磨刀具与第二研磨刀具转动,实现了对磁体的双层研磨。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与转动方向。当内转子与外转子的转动方向不同,即分别为顺时针(逆时针)与逆时针(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实现了对磁体的双向同时研磨,大大提高了研磨均匀性,同时提高了研磨效率。另外,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设置内外转子的转速比为不同值时可以获得不同粒径大小的磁粉,例如可设置内外转子转速比为1:1、2:1、3:1、1:2、1:3等其中一种转速比。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范围内所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转子,外转子,用于驱动内转子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外转子的第二电机;/n所述外转子呈中空结构,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用于容纳待研磨材料;/n所述内转子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刀具,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内转子转动,第一刀具随之转动;/n外转子的内壁设置若干第二刀具,在第二电机驱动下,外转子转动,第二刀具随之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转子,外转子,用于驱动内转子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外转子的第二电机;
所述外转子呈中空结构,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的腔体用于容纳待研磨材料;
所述内转子的外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刀具,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内转子转动,第一刀具随之转动;
外转子的内壁设置若干第二刀具,在第二电机驱动下,外转子转动,第二刀具随之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转速与转动方向的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外转子外围的套筒,套筒与外传子之间存在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间隙处设置隔板,在套筒与外转子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粉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套筒设置入口与出口,冷却介质通过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超勇葛现金李绪亮满其奎李润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