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70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括若干暖气片模块、进水模块、出水模块,将若干暖气片模块设于进水模块和出水模块之间,在每块暖气片模块内置有换热管组件从而形成一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安装有气流供应模块,换热管组件通过气流供应模块将空气气流从换热管组件后方吹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前方流出,所述进水模块的水流从换热管组件的顶部流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下方流出使得换热管组件将原先的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基础上改为错流强制对流换热,大大地增加暖气片模块对房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整体换热量,也提高暖气片模块的传热效率。也提高暖气片模块的传热效率。也提高暖气片模块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供暖的
,具体涉及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暖气片是一种以采暖、供热为主的供热设备,主要用于冬天寒冷的北方地区,暖气片具有保暖的作用。
[0003]冬天在北方使用暖气片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0004](1)暖气片内由于水温度过高,在暖气片满负荷工作时,暖气片表面温度相对较高,如果用户直接接触散热器外表面会被烫伤,会危害到生命健康;
[0005](2)现有的暖气片大部分是通过自然对流换热的方式对用户房间进行升温,由于现有的暖气片自然对流换热能力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暖气片设计的尺寸会比较较大,成本也会比较高;
[0006](3)现有的暖气片通过自然对流换热的方式来对用户房间进行升温,传热效率比较低。
[0007]由此可知,现有技术是存在不足之处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采暖设备会出现烫伤用户、对流换热能力比较局限、采暖设备尺寸大、成本高、传热效率低等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用户被烫伤、将换热暖气模块内的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变为辐射换热和纯逆流强制对流换热、降低成本、防止用户被烫伤、传热效率高的供热装置。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括若干暖气片模块、进水模块、出水模块,所述若干暖气片模块设于进水模块和出水模块之间,每块暖气片模块内置有换热管组件从而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进水模块和换热管组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模块和换热管组件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安装有气流供应模块,所述气流供应模块朝向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通过气流供应模块将空气气流从换热管组件后方吹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前方流出,所述进水模块的水流从换热管组件的顶部流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下方流出使得换热管组件将原先的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改为错流强制对流换热。
[0010]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组件由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组成,所述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1mm壁厚在常温下所承受内压为10.0MPa

15.0MPa,所述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为自支撑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无折流板,所述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的三维变空间无死角且表面光滑使得进入换热管组件内的杂质也不会滞留形成污垢。
[0011]优选地,所述每块暖气片模块由换热管组件和设于换热管组件四周的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所述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包围在换热管组件的四周以实现换热管组件的内置。
[0012]优选地,所述气流供应模块包括与若干暖气片模块数量相对应的若干排电力风扇,每排电力风扇固定在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并距离换热管组件的管壁有1

2mm,所述每排电力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换热管组件使空气气流从换热管组件后方流入。
[0013]优选地,所述每排电力风扇电连接有电动百叶控制器,所述每排电力风扇通过控制电动百叶控制器从而调节电力风扇输送的风量以实现对不同风量的调节。
[0014]优选地,所述若干暖气片模块上的每排电力风扇和每排电力风扇之间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以避免其中有一排电力风扇发生故障而干扰到其它排电力风扇。
[0015]优选地,所述电力风扇为低噪音型的轴流式风扇。
[0016]优选地,所述每块暖气片模块的左侧板下方均设有进水口,所述暖气片模块的右侧板上方设有出水口。
[0017]优选地,所述进水模块包括供水水箱和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和供水水箱相连通,所述进水总管上引出与若干换热暖气模块数量相对应的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为L型进水管,所述进水支管通过长边和暖气片模块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总管和进水支管的短边相连,所述进水总管和进水支管上均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进水模块通过第一控制阀对流入暖气片模块内的水流量和速度进行控制。
[0018]优选地,所述出水模块包括出水总管上引出与若干换热暖气模块数量相对应的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为L型出水管,所述出水支管通过长边和暖气片模块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出水总管和出水支管的短边相连,所述出水总管和出水支管上均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出水模块通过第二控制阀对暖气片模块内流出的水流量和速度进行控制。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至少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包括若干暖气片模块、进水模块、出水模块,将若干暖气片模块设于进水模块和出水模块之间,在每块暖气片模块内置有换热管组件从而形成一体结构,通过换热管组件内置于暖气片模块内,可以节省换热管组件的占用空间,也方便用户的使用。
[0021](2)本专利技术在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安装有电力风扇,其中,电力风扇出风端朝向换热管组件,使空气从换热管组件的后方进入,从换热管组件的前方流出,而换热管组件内水流从上方流入,从下方流出,从而将暖气片原先的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改为错流强制对流换热,大大地增加暖气片模块对房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整体换热量,也提高暖气片模块的传热效率,减少暖气片模块所需要占用的尺寸、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供热温度,也可以防止用户烫伤。
[0022](3)本专利技术的若干暖气片模块是由若干模块化的暖气片组成,通过改变模块的数量,以及改变小风扇的风量档次,可更灵活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供暖空间。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的空气气流和水流流向示意图。
[0026]图中:暖气片模块1、换热管组件11、上侧板12、下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进水口16、出水口17、进水模块2、进水总管21、进水支管22、出水模块3、出水总管31、出水支管32、气流供应模块4、电力风扇41、电动百叶控制器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包括若干暖气片模块、进水模块、出水模块,所述若干暖气片模块设于进水模块和出水模块之间,每块暖气片模块内置有换热管组件从而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进水模块和换热管组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模块和换热管组件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安装有气流供应模块,所述气流供应模块朝向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通过气流供应模块将空气气流从换热管组件后方吹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前方流出,所述进水模块的水流从换热管组件的顶部流入后从换热管组件的下方流出使得换热管组件将原先的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基础上改为错流强制对流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由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组成,所述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1mm壁厚在常温下所承受内压为10.0MPa

15.0MPa,所述若干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为自支撑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无折流板,所述三维变形换热管组件的三维变空间无死角且表面光滑使得进入换热管组件内的杂质也不会滞留形成污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暖气片模块由换热管组件和设于换热管组件四周的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所述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包围在换热管组件的四周以实现换热管组件的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供应模块包括与若干暖气片模块数量相对应的若干排电力风扇,每排电力风扇固定在换热管组件的后方并距离换热管组件的管壁有1

2mm,所述每排电力风扇的出风端朝向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生李露露涂爱民刘世杰莫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步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