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67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长壳体,包括开设于一端的第一开口以及形成于内部的导向结构;    一滑移件,设于该长壳体的导向结构内,并且具有一外露至该长壳体外的推动部;以及    一存储器电路板,具有一与该滑移件连接的存储单元,以及一对应该第一开口设置且与该存储单元电性连接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以通过推动该推动部而令该滑移件带动该存储器电路板,使该数据传输连接单元由该第一开口自如伸缩,得以在该便携式储存装置与一电子装置连接后进行数据传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储存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便携式储存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插接在电子装置上以进行数据传输的便携式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轻松容易,许多电子产品,如电子字典、电子翻译机、数字照相机等,在日常生活中已频繁使用,且这些电子产品通常可与计算机联机使用。以数字照相机为例,数字照相机是将所摄取到的影像转换成数字资料,并将数字资料储存在一存储卡(memory card)上,取代了传统相机成像在胶片上的方式,而数字照相机又可连接到计算机,将影像的数字资料传送到计算机储存,如此即可利用计算机显示影像或打印影像。再者,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存储卡的尺寸越来越小,存储容量却越来越大,目前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存储卡,如CF卡(Compact FlashCards)、SM卡(Smart Media Cards)、MMC卡(Multimedia cards)、SD卡(Secure Digital Cards)及MS卡(Memory Stick Cards)等,都有尺寸小、便于携带及大容量便于储存大量资料的优点,为了使计算机与存储卡之间能够传送资料,通常使用转接卡作为桥梁,使存储卡能与计算机连接而互相传送资料,但目前转接卡的种类繁多且规格不一,若要作资料传送则必须根据规格选择,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不便。又存储卡的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存储容量几乎可媲美小型的硬盘,并且整合有USB接口,成为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并可随身携带的可移动磁盘(市面上称为移动闪存盘,以下即称移动闪存盘);此类移动闪存盘不仅体积越来越小,还整合有USB接头,与上述CF卡、SM卡、MMC卡、SD卡及MS卡等近似产品相比较,移动闪存盘不需要使用驱动软件,因此使用者能够轻易将资料存入其中。移动闪存盘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快速、适应性高、结构强、不易损坏(与传统的硬盘相比)与成本低等优点;此外,移动闪存盘具有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不仅可即插即用不须电源,还能够简单地直接地将资料传送到其它的计算机相关产品,同时还具有安全性高、传输速度忆、操作方便、不须改动任何计算机的操作或改变计算机装备,-->且能适用于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及Mac0S8.6等操作系统,因此逐渐被消费者广泛的接受与使用。另外,一般输入计算机的资料,如文本文件、图文件或影像文件等资料,在无联机的情况下,需要在其它计算机上使用时,通常是将文件复制到软盘,再转移到其它计算机上使用;若复制的文件太大无法用一个软盘储存时,必须使用两个以上的软盘以压缩的方式分割储存,这样则会造成转换储存的麻烦与不便;上述移动闪存盘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且现在的计算机主机几乎都有USB接口,因此能够利用计算机的USB连接端口直接插装移动闪存盘,从而借由移动闪存盘直接进行资料存取,避免了现有以软盘进行存取的麻烦与不便。现有移动闪存盘,如图5所示,是在一壳体a内装设有存储器(附图中未标),且在壳体a一端装设有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使该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外露于壳体a,又该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连接在壳体a内的存储器上,并在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上套装一外盖c,用以保护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使用时将该外盖c取下,使移动闪存盘的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能够插接在计算机或其它相关电子产品的USB接口上,如此即可用以传输资料。在使用该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前必须将移动闪存盘的外盖c取下,使其露出来以插接在USB接口上,当存取资料完成后,又必须将外盖c盖回移动闪存盘的壳体a上,如此才可保护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若外盖c遗失,则无法借由外盖c保护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使得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上的接点容易受到损伤,造成接触不良而无法读取数据的情况,因而造成消费者使用上的困扰。而且,若诸如外盖c一旦遗失,并不容易找到替代品,使该USB数据传输连接单元b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造成损伤,所以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对消费者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盖体而仍可保护数据传输连接单元的便携式储存装置,以避免使用诸如外盖而造成遗失的麻烦与不便,得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自如地插接至电子装置的便携式储存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由一长壳体、一滑移件、以及一存储器电路板所组成。该长壳体包括开设于一端的第一开口以及形成于-->内部的导向结构。该滑移件设于长壳体的导向结构内,并且具有外露至长壳体外的推动部。该存储器电路板具有与该滑移件连接的存储单元,以及对应该第一开口设置且与该存储单元电性连接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通过推动该推动部而令滑移件带动存储器电路板,使数据传输连接单元由第一开口自如伸缩,以供该便携式储存装置与一电子装置连接后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长壳体上形成有一第二开口,通过该第二开口外露出该推动部。该长壳体内还形成有与该导向结构连设的一定位结构,利用该定位结构定位滑移件。本技术的便携式储存装置无须诸如外盖的盖体而仍可保护数据传输连接单元,免除现有技术中使用盖体而造成遗失的麻烦与不便,它可伸缩自如地插接该便携式储存装置至电子装置上,得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便携式储存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便携式储存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便携式储存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缩入长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便携式储存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伸出长壳体的剖视图;以及图5图是现有的移动闪存盘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主要是由一长壳体1、一滑移件2及一存储器电路板3组成,各构件的相关位置及构造分别叙述如下。该长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11,且在长壳体1内设有诸如直导槽12的定位结构及诸如转向导槽13的导向结构。如图所示,转向导槽13一端弯向长壳体1一端的内壁面,而转向导槽13后端弯向直导槽12的后端,使转向导槽13后端与直导槽12相对,并在长壳体1上设有一第二开口14。该滑移件2装设在长壳体1诸如转向导槽13的导向结构内,且大致为一软滑板,可在直导槽12内自由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将部-->分滑移件2设置于直导槽12内,以将该滑移件2定位于其中。如图所示,该滑移件2包括一板体21以及一设于该板体21上的推动部22;该板体21容设在长壳体1的转向导槽13内,且该板体21上的推动部22由长壳体1的第二开口14外露出。其中,虽本实施例的推动部22为一推钮,但是,该推动部22也可选择为肋条、齿条、凸块或其它可推动该板体21的等效结构,而非以此为限。该存储器电路板3与滑移件2彼此连接。该存储器电路板3包括一存储单元31,以及与该存储单元31连设且电性连接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33。该存储单元31用于储存资料,其中,存储单元31至少部分容置在长壳体1的直导槽12内,且该存储单元31后端与板体21结合,而数据传输连接单元33则可对应伸出长壳体1的第一开口11外或缩回至长壳体1内。其中,由于存储单元31及数据传输连接单元33的作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长壳体,包括开设于一端的第一开口以及形成于内部的导向结构;一滑移件,设于该长壳体的导向结构内,并且具有一外露至该长壳体外的推动部;以及一存储器电路板,具有一与该滑移件连接的存储单元,以及一对应该第一开口设置且与该存储单元电性连接的数据传输连接单元,以通过推动该推动部而令该滑移件带动该存储器电路板,使该数据传输连接单元由该第一开口自如伸缩,得以在该便携式储存装置与一电子装置连接后进行数据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向结构为转向导槽。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任
申请(专利权)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