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塔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64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申请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成塔外壳,其包括筒体、设在筒体顶端的顶盖以及设在筒体底端的球头组件,筒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进气管,球头组件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和出气管,筒体包括筒体中段、焊接固定在筒体中段顶端的筒体端部以及焊接固定在筒体中段底端的支座,筒体中段包括内筒以及套设在内筒外的多级层板,多级所述层板两两之间相互贴合。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筒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筒体在使用时由于筒体结构强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很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成塔外壳
本申请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合成塔外壳。
技术介绍
合成塔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与制药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的一种设备。合成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介质催化剂,以及通入不同的原料气,并在高压、高温下使原料气发生催化反应,以得到所需的合成物。授权公告号为CN20412210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甲醇合成塔装置,其包括合成塔筒体,合成塔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下管板,合成塔筒体分别与上、下管板焊接固定,上管板的顶部焊接固定设置有上管箱,下管板的底部焊接固定连接有下管箱,合成塔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设、并焊接在上、下管板上的管孔中,换热管的上管口与上管箱相连通,换热管的下管口与下管箱相连通,在靠近上管板的合成塔筒体上开设有带可开合的封盖的筒体人孔,下管箱内设置有工艺隔板,工艺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筒体内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高压的环境,因此对于筒体的结构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若筒体结构强度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合成塔筒体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合成塔外壳。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合成塔外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合成塔外壳,包括筒体、设在顶端的顶盖以及设在筒体底端的球头组件,所述筒体的顶端焊接固定有用于顶盖固定的上支座,筒体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用于球头组件固定的下支座,所述上支座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球头组件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筒体包括内筒以及套设在内筒外的多级层板,多级所述层板两两之间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由内筒和多级层板组成,并且内筒和多级层板与上支座或者下支座均具备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形成的筒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筒体在使用时由于筒体结构强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很小。可选的,所述内筒的两个端面均为内锥面,所述内锥面的小端为内筒内壁一侧,内锥面的大端为内筒外壁一侧,所述上支座的内壁以及下支座的内壁均设有内倒斜角,所述内锥面和内倒斜角的倒角面形成用于焊料填充的内填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焊缝不易存在间隙,筒体内的高压气体不易渗入焊缝内对焊缝造成冲击,因此焊缝具有更高的强度,以承受筒体内的高温高压。可选的,所述层板的轴心线穿过的两个端面均为外锥面,所述外锥面的大端为层板内壁一侧,外锥面的小端为层板外壁一侧,且多级层板的高度沿内筒轴心线向外延伸的方向逐级增大,所述上支座的外壁以及下支座的外壁均设有外倒斜角,所述外锥面和外倒斜角的倒角面形成用于焊料填充的外填充槽,所述外填充与层板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填充槽便于焊接,并且焊料位于外填充层内,使得隔层板之间贴合得更加紧密,以形成结构强度更高的筒体。可选的,所述球头组件包括固定在下支座底端的球头座、设在球头座底端的延伸管以及固定在延伸管远离球头座一端的接管法兰,所述第二进气管设在球头座上,所述出气管与延伸管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设在接管法兰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头组件与下支座之间安装稳固,从而球头组件与顶盖和筒体共同围合形成催化反应所需的高温高压场所。可选的,所述上支座的两侧设有轴向支耳,所述轴向支耳的轴心线与内筒的轴心线相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向支耳用于筒体或者合成塔外壳整体的吊装,以便于筒体或者合成塔外壳的安装和移动。可选的,所述球头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吊耳,所述接管法兰上设有第二吊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不仅可用于球头座和接管法兰安装时的固定,以使得安装过程更加省力和便捷,并且还可以用于合成塔外壳整体在移动时的辅助定位,使得合成塔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发生“溜尾”现象可选的,所述顶盖和上支座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顶盖和上支座之间设有双锥密封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时,筒体内的高压气体进入顶盖和双锥环之间,使双锥环径向扩张,从而起到径向自紧作用,上支座与顶盖之间的密封效果极好,筒体内高压气体不易泄露,降低了安全隐患。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穿过顶盖且与上支座螺纹连接的主螺栓、与主螺栓另一端螺纹连接的主螺母以及设在主螺母和顶盖之间的垫片,所述主螺栓靠近主螺母的一端设有螺塞,所述螺塞外设有螺柱保护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和上支座之间可实现紧固连接,螺柱保护套减缓主螺栓的防老化速度,延长主螺栓和主螺母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筒体由内筒和多级层板组成,并且内筒和多级层板与上支座或者下支座均具备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形成的筒体的结构强度更高,筒体在使用时由于筒体结构强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很小;2.通过设置轴向支耳,轴向支耳用于筒体或者合成塔外壳整体的吊装,以便于筒体或者合成塔外壳的安装和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合成塔外壳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合成塔外壳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C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11、内筒;111、内填充槽;112、外填充槽;12、层板;121、单元体;2、顶盖;3、球头组件;31、球头座;311、第二进气管;312、第一吊耳;32、延伸管;321、出气管;33、接管法兰;331、法兰盘;332、第三进气管;333、第二吊耳;4、上支座;41、第一进气管;42、轴向支耳;421、轴管;422、限位环沿;423、加固板;5、下支座;6、连接组件;61、主螺栓;62、主螺母;63、垫片;64、螺塞;65、螺柱保护套;7、双锥密封环;71、双锥环;72、托环;721、螺钉;73、软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合成塔外壳。参照图1,合成塔外壳包括筒体1、顶盖2和球头组件3。筒体1用于安装合成塔的内件,例如催化剂床、换热器和进气内管等;顶盖2设置于筒体1的顶端,球头组件3设置于筒体1的底端,顶盖2和球头组件3围合形成的腔室用作催化反应的场所。参照图2和图3,筒体1包括内筒11和层板12,内筒1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层板12设有多级,层板12的级数应当根据实际合成塔的规格进行适当的选择,以确定筒体1侧壁的最佳壁厚。本实施例中,多级层板12依次套设在内筒11上,多级层板12之间两两相互贴合。筒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支座4和下支座5,上支座4和下支座5的内部均中空,且上支座4和下支座5的内径等于内筒11的内径,上支座4焊接固定在筒体1的顶端,上支座4用于筒体1与顶盖2固定连接。上支座4上焊接固定有第一进气管41,第一进气管41通过进气内管等内件向筒体1的顶部通入冷激气。下支座5焊接固定在筒体1的底端,下支座5用于筒体1与球头组件3固定连接。若筒体1采用壁厚较厚的一层壳体,筒体1与上支座4和下支座5焊接固定时,则只能在连接处的内壁和外壁形成焊缝,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塔外壳,包括筒体(1)、设在顶端的顶盖(2)以及设在筒体(1)底端的球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端焊接固定有用于顶盖(2)固定的上支座(4),筒体(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用于球头组件(3)固定的下支座(5),所述上支座(4)设有第一进气管(41),所述球头组件(3)设有第二进气管(311)、第三进气管(332)和出气管(321),所述筒体(1)包括内筒(11)以及套设在内筒(11)外的多级层板(12),多级所述层板(12)两两之间相互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塔外壳,包括筒体(1)、设在顶端的顶盖(2)以及设在筒体(1)底端的球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端焊接固定有用于顶盖(2)固定的上支座(4),筒体(1)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用于球头组件(3)固定的下支座(5),所述上支座(4)设有第一进气管(41),所述球头组件(3)设有第二进气管(311)、第三进气管(332)和出气管(321),所述筒体(1)包括内筒(11)以及套设在内筒(11)外的多级层板(12),多级所述层板(12)两两之间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塔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1)的两个端面均为内锥面,所述内锥面的小端为内筒(11)内壁一侧,内锥面的大端为内筒(11)外壁一侧,所述上支座(4)的内壁以及下支座(5)的内壁均设有内倒斜角,所述内锥面和内倒斜角的倒角面形成用于焊料填充的内填充槽(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塔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12)的轴心线穿过的两个端面均为外锥面,所述外锥面的大端为层板(12)内壁一侧,外锥面的小端为层板(12)外壁一侧,且多级层板(12)的高度沿内筒(11)轴心线向外延伸的方向逐级增大,所述上支座(4)的外壁以及下支座(5)的外壁均设有外倒斜角,所述外锥面和外倒斜角的倒角面形成用于焊料填充的外填充槽(112),所述外填充与层板(12)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宪章张平雷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