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膜过滤技术已在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回用中被采用,其中,纳滤膜工艺能有效降低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易生物累积的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在再生水生产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聚酰胺纳滤膜因其稳定性好、可接受的价格,是目前污水深度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纳滤膜。然而,传统纳滤膜用于污水处理时常常受到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此消彼长的trade
‑
off效应的阻碍,即具有较高水通量的膜通常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截留性能较差。
[0003]在纳滤膜的分离层构建额外的水分子快速传输通道可显著提高膜的渗透性。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水通道对膜通量的提升,往往引起膜截留性能的破坏,其推广应用常常受到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此消彼长的trade
‑
off效应阻碍,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再生水水质要求。所以,在构建水通道时,应关注于通道构筑材料对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双重影响,除增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多孔二硫化钼纳米片将二硫化钼加入到1
‑
甲基
‑2‑
吡咯烷酮中,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后,用有机溶剂冲洗,再经过真空干燥,得到多孔二硫化钼纳米片;(2)配制水相溶液向水中加入哌嗪和多孔二硫化钼纳米片,超声处理至完全分散,得到水相溶液;(3)配制有机相溶液向有机溶剂中加入均苯三甲酰氯,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有机相溶液;(4)制备复合聚酰胺纳滤膜首先,将水相溶液倒入多孔基底表面,并控制多孔二硫化钼纳米片在多孔基底表面的沉积量为0.05
‑
2μg/cm2;然后,加入有机相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多余的有机相溶液,再用有机溶剂对膜表面进行冲洗;最后,对膜进行热处理,即得所述复合聚酰胺纳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硫化钼和1
‑
甲基
‑2‑
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1%
‑
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第一次超声处理的功率为15
‑
25W,时间为1
‑
2h;所述第二次超声处理的功率为400
‑
600W,时间为1
‑
2h;所述离心分离的速度为5000
‑
15000r/min,时间为5
‑
15min;所述真空干燥的压强为40
‑
80kPa,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升,曹邦卿,徐俊,蒋耿民,邢利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