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147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改性方法,使用碱性醇溶液对新生纳滤膜进行后处理改性,通过发挥碱性物质与醇类溶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纳滤膜聚酰胺活性层中残余高分子链条的溶解与清除,进而完成对聚酰胺活性层的“刻蚀”与“打薄”,与此同时保留能够起到溶质截留作用的核心功能层,从而在保证该纳滤膜截留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其传质阻力,提升其水分子渗透性能,表现为纯水通量的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可达10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后处理改性方式成本低、易于操作,且处理效果优于其他传统改性方法,有望在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性能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改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膜分离
,涉及一种简便有效,可实现多项膜结构与膜性能参数的同步调控与优化的纳滤膜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伴随水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致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由于其优良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污废水回收等水处理领域,以及食品加工、生物化学与制药、石油开采及提炼等其他工业行业,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3]为了提高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产水通量并降低其应用能耗,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改性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与性能提高,如层层自组装、纳米材料共混、等离子体改性、基膜预处理、新型单体选用等。但各类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层层自组装改性膜的稳定性欠缺,共混改性存在无机纳米颗粒在选择层中分散不均匀、易于团聚等问题。此外,研究发现许多膜材料改性方法都面临着水通量提升与溶质截留率降低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35℃条件下,利用碱性醇溶液对新生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进行后处理改性,改性时间为2~3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醇溶液中,碱的浓度为0.1~2.0mol/L,醇的体积分数为30~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醇溶液由碱、水和醇三类物质混合而成,其中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醇为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碱性醇溶液倾倒于新生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表面,并将纳滤膜表面完全浸没。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君苏松田家宇高珊珊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