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59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搅拌桶,及绞龙叶片,竖直设置于搅拌桶中心轴线处,且通过搅拌桶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以将搅拌桶内的土料混匀;多个搅拌部,均布于绞龙叶片的四周,且通过搅拌桶上方设置的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上料部,包括软管绞龙部和管道部,软管绞龙部与管道部通过容纳腔连接;管道部用于伸入搅拌桶内,与绞龙叶片形成绞龙,以将搅拌桶内的土料传输至容纳腔内,再通过软管绞龙将容纳腔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将混合均匀后的土料反复移动的繁琐,而且通过软管绞龙部的灵活性,能够将土料较为均匀的撒入夯土墙模板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夯土墙的建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搅拌上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夯土墙指用夯土方法修筑的墙,夯土技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智慧的人民就把夯土技术成功应用在了民居墙体、墓葬夯土封层、军事防御的堡垒、城墙、坑道等领域,夯土墙结构房屋因为取材方便、造价低廉、亲近自然、节约能源、保温隔热、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由于夯土墙在垒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搅拌均匀的土料运输至夯土墙侧边的上料装置中,然后通过上料装置将运输来的土料再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过多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上料装置也不能够将土料较为均匀的铺洒至夯土墙模板中,后续还需铺平装置进行反复的推拉铺平作业,使夯土墙建造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包括搅拌桶,还包括:绞龙叶片,竖直设置于所述搅拌桶中心轴线处,且通过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搅拌桶内的土料混匀;多个搅拌部,均布于所述绞龙叶片的四周,且通过所述搅拌桶上方设置的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上料部,包括软管绞龙部和管道部,所述软管绞龙部与管道部通过容纳腔连接;所述管道部用于伸入所述搅拌桶内,与所述绞龙叶片形成绞龙,以将搅拌桶内的土料传输至所述容纳腔内,再通过软管绞龙将所述容纳腔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其中,所述软管绞龙部内的叶片端部进入所述容纳腔的距离为一预设值。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提升部,该提升部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上料部进行上下移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部包括伸缩竖杆和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伸缩竖杆用于带动所述横杆进行上下移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竖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桶侧边的地面上;和/或,所述伸缩竖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桶侧壁上。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管绞龙部包括一出料口,且在该软管绞龙部具有出料口的端部设有第三电机,该第三电机用于带动该软管绞龙部内的叶片进行转动,以将所述容纳腔中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上方设有一圆形盖体,且位于所述绞龙叶片正上方,该盖体能够进行开合,以便于所述管道部伸入。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绞龙叶片上端部与所述盖体之间的距离介于4~8cm之间。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进料口,该进料口开设于所述搅拌桶的斜上方,用于所述土料进入。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清理口,开设于所述搅拌桶的斜下方,便于搅拌完成后清理所述搅拌桶内的残留土料。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下方设有多个支撑杆,用于支撑该搅拌桶。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根据提供的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一方面可将绞龙叶片当做搅拌桶内的搅拌装置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可将该绞龙叶片与上料部中的管道部结合,从而形成一绞龙,将搅拌桶内的土料旋出搅拌桶,并由搅拌桶上方设置的软管绞龙部通过容纳腔进行接收,从而将土料继续传输至软管绞龙部的前端到夯土墙模板中,该种设置不仅避免了将混合均匀后的土料反复移动的繁琐,而且通过软管绞龙部的灵活性,能够将土料较为均匀的撒入夯土墙模板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夯土墙的建造效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搅拌上料装置的一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搅拌上料装置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软管绞龙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搅拌桶100;进料口101;清理口102;绞龙叶片200;第一电机201;搅拌部300;第二电机301;上料部400;软管绞龙部401;出料口4011;第三电机4012;容纳腔402;管道部403;提升部500;伸缩竖杆501;横杆502;支撑杆600。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此外,附图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参考图1中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搅拌桶100、绞龙叶片200、多个搅拌部300和上料部400。所述绞龙叶片200竖直设置于所述搅拌桶100中心轴线处,且通过所述搅拌桶100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201驱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搅拌桶100内的土料混匀;多个搅拌部300均布于所述绞龙叶片200的四周,且通过所述搅拌桶100上方设置的第二电机301驱动进行旋转;上料部400包括软管绞龙部401和管道部403,所述软管绞龙部401与管道部403通过容纳腔402连接;所述管道部403用于伸入所述搅拌桶100内,与所述绞龙叶片200形成绞龙,以将搅拌桶100内的土料传输至所述容纳腔402内,再通过软管绞龙将所述容纳腔402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其中,所述软管绞龙部401内的叶片端部进入所述容纳腔402的距离为一预设值。根据提供的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一方面可将绞龙叶片200当做搅拌桶100内的搅拌装置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可将该绞龙叶片200与上料部400中的管道部403结合,从而形成一绞龙,将搅拌桶100内的土料旋出搅拌桶100,并由搅拌桶100上方设置的软管绞龙部401通过容纳腔402进行接收,从而将土料继续传输至软管绞龙部401的前端到夯土墙模板中,该种设置不仅避免了将混合均匀后的土料反复移动的繁琐,而且通过软管绞龙部401的灵活性,能够将土料较为均匀的撒入夯土墙模板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夯土墙的建造效率。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3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包括搅拌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n绞龙叶片,竖直设置于所述搅拌桶中心轴线处,且通过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搅拌桶内的土料混匀;/n多个搅拌部,均布于所述绞龙叶片的四周,且通过所述搅拌桶上方设置的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n上料部,包括软管绞龙部和管道部,所述软管绞龙部与管道部通过容纳腔连接;/n所述管道部用于伸入所述搅拌桶内,与所述绞龙叶片形成绞龙,以将搅拌桶内的土料传输至所述容纳腔内,再通过软管绞龙将所述容纳腔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n其中,所述软管绞龙部内的叶片端部进入所述容纳腔的距离为一预设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夯土墙的搅拌上料装置,包括搅拌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绞龙叶片,竖直设置于所述搅拌桶中心轴线处,且通过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以将所述搅拌桶内的土料混匀;
多个搅拌部,均布于所述绞龙叶片的四周,且通过所述搅拌桶上方设置的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
上料部,包括软管绞龙部和管道部,所述软管绞龙部与管道部通过容纳腔连接;
所述管道部用于伸入所述搅拌桶内,与所述绞龙叶片形成绞龙,以将搅拌桶内的土料传输至所述容纳腔内,再通过软管绞龙将所述容纳腔的土料传输至夯土墙模板中;
其中,所述软管绞龙部内的叶片端部进入所述容纳腔的距离为一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搅拌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提升部,该提升部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上料部进行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搅拌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包括伸缩竖杆和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伸缩竖杆用于带动所述横杆进行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搅拌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竖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升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同鑫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