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轮车,所述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值为0.17~0.29;货箱翻转到最大角度时,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轮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轮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常常用于野外运输、野外救援、野外勘探、野外施工等用途,而野外地形复杂,如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等,导致车辆行驶遇到的阻力大,故而全地形车往往装载有强劲的动力系统;同时由于野外没有固定的宽敞的道路,全地形车行驶的路段往往会存在各种障碍物,故而全地形车的车身均相对娇小。
[0003]而众所周知的,强劲的动力系统往往带来高热量,相对娇小的车身又使得驾驶舱与发动机十分接近,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舱内需要受到发动机的持续烘烤,严重影响驾驶舒适性,另外,现有的驾驶舱的收纳空间很小,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舱内的舒适性的同时,提升驾驶舱内的收纳能力的四轮车。
[0005]一种四轮车,包括:
[0006]车轮组件,该车轮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以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的点所形成的平面作为第一基准面,以车宽方向中心线所在的与第一基准面垂直的面作为第二基准面;
[0007]车架,由所述前轮和后轮支撑;
[0008]货箱,由所述车架支撑,其包括货箱骨架和货箱箱体,货箱骨架由管件拼接形成;
[0009]驾驶舱,由所述车架支撑,驾驶舱内设置有仪表台、至少一个座椅和控制组件;
[0010]动力系统,由所述车架支撑,其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耦合的第一变速组件及与第一变速组件相连的第二变速组件,所述发动机具有固定速比部、至少一个气缸,该气缸包括气缸体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内设有燃烧室;
[0011]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耦合,以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2]进排气系统,包含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其中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燃烧室联接,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变速组件联接;
[0013]所述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值为0.17~0.29;货箱翻转到最大角度时,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0
°
~60
°
;所述座椅下方设置有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3~72L。当第一定位基点到后轮轮心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大于0.29时,发动机的热量影响驾驶舒适性,且储物空间较小,发动机检修不便;当第一定位基点到后轮轮心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小于0.17时,发动机的重量影响整车配重。
[0014]进一步,所述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55
°
,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为0.19~0.27,
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5~71L。
[0015]进一步,所述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8
°
~53
°
,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为0.2~0.25,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7~70L。
[0016]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中心为包罗所述固定速比部的球体的球心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
[0017]进一步,所述货箱骨架上固定有货箱扳手,该货箱扳手相比货箱的载物区域更靠近座椅;货箱扳手与车架之间设置货箱连接机构,该货箱连接机构包括挂钩组件和钩扣件,挂钩组件设置于货箱扳手上,钩扣件设置于车架上;挂钩组件和钩扣件结合时,货箱的底面与第一基准面基本平行;挂钩组件和钩扣件分离时,货箱的底面与第一基准面之间具有40
°
~60
°
的夹角。
[0018]进一步,所述货箱扳手包括沿车宽方向设置的杆件和沿车长方向设置的扳手部,该扳手部从后向前延伸、与杆件相连,杆件从任意一侧的扳手部开始、沿车宽方向、向靠近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延伸、而后先向前再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接着再向后、而后再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直到靠近车体外侧;货箱扳手的运动方向与杆件的最靠近座椅的部位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9]进一步,所述挂钩组件安装于杆件上,挂钩组件包括钩件、杆件固定块、杆件连接件及杆件复位件,钩件设置在杆件上,杆件固定块设置在杆件上、且与杆件连接件联接,杆件连接件与货箱骨架可拆卸连接,杆件复位件一端与货箱骨架联接,另一端与钩件联接。
[0020]进一步,所述杆件上设有凹部,该凹部的最大宽度与杆件的长度比为1:3.3~1:3.6。
[0021]进一步,所述货箱扳手相比货箱骨架更靠近驾驶舱,货箱骨架具有前梁,前梁沿车宽从车体外侧向靠近第二基准面的方向延伸、在接近第二基准面但尚未到达第二基准面的部位、先向远离驾驶舱的方向延伸、而后再沿车宽跨过第二基准面、再向靠近驾驶舱的方向延伸,然后再从此沿车宽向另一侧的车体外延伸;前梁的靠近驾驶舱的一侧具有前肋板,前梁的远离驾驶舱的一侧具有后肋板,该后肋板的最底部相比前肋板的最底部更靠近第一基准面。
[0022]进一步,所述货箱的底板底面设有板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消音器,该消音器与燃烧室连通;从俯视方向看,板件与第一排气管和消音器有重叠,板件相比货箱更靠近第一基准面。
[002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发动机的安装位置相对远离驾驶舱,热源远离驾驶员,提升舒适性;
[0025]2、气缸避让座椅,解放了座椅下方的空间,储物空间增大;
[0026]3、在热源远离驾驶员、储物空间增大的同时,还使得在货箱翻起时,发动机气缸盖能够直接露出,方便检修,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的立体图。
[0028]图2为图1中全地形车去掉货箱的立体图。
[0029]图3为图1中动力系统的立体图。
[0030]图4为图1中去掉货箱和顶棚的立体图。
[0031]图5为图1中车架和顶棚的立体图。
[0032]图6为图5中车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33]图7为图1中座椅的立体图。
[0034]图8为图1中储物箱与座椅支架的立体图。
[0035]图9为图7中座椅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36]图10为图1中副靠垫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37]图11为图1中变速器空滤器的立体图。
[0038]图12为图1中燃烧室空滤器立体图。
[0039]图13为图1中燃烧室空滤器的剖视图。
[0040]图14为图1中燃烧室空滤器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41]图15为图1中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油箱的俯视图。
[0042]图16为图1中燃烧室空滤器进气口部分的俯视图。
[0043]图17为图13中A处的放大图。
[0044]图18为图1中碳罐的立体图。
[0045]图19为图1中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座椅支架的侧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车,包括:车轮组件,该车轮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以车轮组件与地面接触的点所形成的平面作为第一基准面,以车宽方向中心线所在的与第一基准面垂直的面作为第二基准面;车架,由所述前轮和后轮支撑;货箱,由所述车架支撑,其包括货箱骨架和货箱箱体,货箱骨架由管件拼接形成;驾驶舱,由所述车架支撑,驾驶舱内设置有仪表台、至少一个座椅和控制组件;动力系统,由所述车架支撑,其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耦合的第一变速组件及与第一变速组件相连的第二变速组件,所述发动机具有固定速比部、至少一个气缸,该气缸包括气缸体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内设有燃烧室;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耦合,以驱动所述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进排气系统,包含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其中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燃烧室联接,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变速组件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值为0.17~0.29;货箱翻转到最大角度时,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0
°
~60
°
;所述座椅下方设置有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3~72L。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55
°
,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为0.19~0.27,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5~71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与第二基准面相交的线与第一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48
°
~53
°
,发动机的中心到后轮轮心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的距离与前后轮轴距的比为0.2~0.25,储物空间的容积为67~70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中心为包罗所述固定速比部的球体的球心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上的投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民,陈蒙,阳贻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