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142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包括:(1)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2)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3)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4)加固区域钢筋网片绑扎;(5)加固区域四边钢筋与中庭处地下室底板四边外伸钢筋连接牢固;(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7)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8)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吊装机械停靠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现场复杂环境及地下室顶板承载力要求,有效对比了地下室顶板跨外吊、布设塔吊吊装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地下室顶板上吊装”方案,技术方案合理有效,满足工期要求。满足工期要求。满足工期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0003]钢结构吊装过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吊装上部各类型钢构件需要长期停靠吊装机械,一般采用“地下室顶板下部加固法”实施时,即在地下室顶板下部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或支撑柱支撑,但是其不仅实施周期长,而且影响地下室其他专业施工,严重影响工程整个周期,因此,采用“地下室顶板下部加固法”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另外一方面,考虑到整个场地可利用空间有限,并且地下室顶板不能直接满足机械停靠承载力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更为高效而且稳定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核心技术方案中将顶板加固区(吊装机械停靠区)设置在整个项目“中庭区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工艺:a.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顶板加固区包括中心部加固区和通道加固区两部分组成;当地下室原有的结构柱要能够兼顾加固区顶板支撑柱体时,无需重新布置多余钢支撑柱;当原有的结构柱通过计算无法满足后续吊装机械荷载时,需要增设钢支撑柱;顶板加固区的钢支撑柱采用钢

混劲性结构,钢

混劲性结构柱的外钢柱的顶部开设有槽口,用于与预制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相对接,并且槽口要控制后续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标高要求;顶板加固区的钢支撑柱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应比非加固区柱体强度高至少一个等级,混凝土浇筑至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齐平或低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30mm;b. 顶板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位置要结合后浇混凝土浇筑厚度提前布局就位标高,确保后浇混凝土施工完毕顶面与周边已施工完毕的地下室底板顶面齐平;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前,严格复核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标高,确定好误差量并在钢

混劲性结构柱侧边弹好标高位置线,并且槽口底标高为“负误差”,槽
口底标高只允许低于设计标高,保证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的吊装准确就位;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在与加固区边柱对接时,在进行常规梁体外伸钢筋锚入柱体的同时,将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外伸的无粘结预应力筋逐根伸入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另外一边槽口,并外露满足张拉要求的长度,以便方便后续预应力筋张拉、锚固;c.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完毕,调节好竖向支撑后进行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加固区楼板厚度为非加固区楼板厚度的2.5倍,因此顶部标高与非加固区地下室顶板顶标高齐平,底标高为固定值,中部要合理确定加固区叠合板的预制厚度与后浇混凝土厚度;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过程中,叠合板外伸钢筋端头要逐根设置锚固板伸入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上部叠合区内;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完毕后,整体校核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叠合板的位置,产生误差及时调整;d.加固区域钢筋网片绑扎;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后,绑扎叠合板上部的整体钢筋网片,在吊装机械后续长期停靠位置处,钢筋网片进行加密;e.加固区域四边钢筋与中庭处地下室底板四边外伸钢筋连接牢固;加固区地下室顶板浇筑厚度比已施工完毕的周边地下室顶板的厚度大,加固区域四边钢筋与中庭处地下室底板四边外伸钢筋连接时,当高差超过50mm,采用斜向抗剪钢筋逐根焊接拉结,并且在钢筋网片与非加固区地下室顶板边缘外伸钢筋处布置加强负筋;f.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待钢筋连接完毕,进行整体工序的“二次复核”后,浇混凝土的施工,加强养护;g.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为便于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施工,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位置设在箱梁左右腹板和底板内,待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工作;h.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吊装机械停靠区域;由于地下室顶板无法承受吊装机械荷载,为保证后续施工安全,在加固区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并且机械进场吊装施工前,在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或临时布设警示性防护栏杆,不可越界吊装施工;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或临时布设警示性防护栏杆各边要距离加固区边缘至少1000mm,留有安全距离。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在顶板加固区的下方设置的钢支撑柱,并在其上方安装的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然后进行叠合板吊装,并通过钢筋网片绑扎进行加固,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并放置警示标示,方便机械机场吊装施工,不仅无需放置大量的手脚架,导致空间占用,而且顶部经过加固够能够满足吊装机械进行施工,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施例中地下室顶板加固区布置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图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09]实施例:如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工艺:a.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顶板加固区包括中心部加固区和通道加固区两部分组成,设计图纸中的地下室结构柱要能够兼顾加固区顶板支撑柱体,即在选择顶板加固区域范围时要综合兼顾原始地下室结构柱,无需重新布置多余支撑柱。若原始设计结构柱通过计算无法满足后续吊装机械荷载时,可进行增设钢支撑柱。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采用钢

混劲性结构,钢

混劲性结构柱的外钢柱在工厂加工时,由于要考虑钢

混劲性结构柱要与预制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对接,因此钢

混劲性结构柱的外钢柱顶部要预留对接预制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形状、尺寸一致的槽口,并且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设置的槽口要能够控制后续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标高要求。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应比非加固区柱体强度高至少一个等级,混凝土浇筑至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齐平或低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30mm,从而保证钢

混劲性结构柱安装后的稳定性。
[0010]b.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位置要充分结合后浇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工艺:a.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顶板加固区包括中心部加固区和通道加固区两部分组成;当地下室原有的结构柱要能够兼顾加固区顶板支撑柱体时,无需重新布置多余钢支撑柱;当原有的结构柱通过计算无法满足后续吊装机械荷载时,需要增设钢支撑柱;顶板加固区的钢支撑柱采用钢

混劲性结构,钢

混劲性结构柱的外钢柱的顶部开设有槽口,用于与预制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相对接,并且槽口要控制后续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标高要求;顶板加固区的钢支撑柱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应比非加固区柱体强度高至少一个等级,混凝土浇筑至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齐平或低于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30mm;b. 顶板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位置要结合后浇混凝土浇筑厚度提前布局就位标高,确保后浇混凝土施工完毕顶面与周边已施工完毕的地下室底板顶面齐平;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前,严格复核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槽口底标高,确定好误差量并在钢

混劲性结构柱侧边弹好标高位置线,并且槽口底标高为“负误差”,槽口底标高只允许低于设计标高,保证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的吊装准确就位;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在与加固区边柱对接时,在进行常规梁体外伸钢筋锚入柱体的同时,将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外伸的无粘结预应力筋逐根伸入钢

混劲性结构柱顶部的另外一边槽口,并外露满足张拉要求的长度,以便方便后续预应力筋张拉、锚固;c.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红曹留峰刘伟宏余佳李燕钱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