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26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2
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包括炒药筒、炒药隔间、进药口、出药口和电加热器;所述炒药筒设置在炒药隔间的内部;炒药隔间的侧壁上设置有进药口和出药口;所述炒药筒一端正对进药口、出药口设置;进药口、出药口上分别设置有进药门和出药门;所述炒药筒设置为卧式圆筒结构;炒药筒内部水平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炒药隔间外部;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运动;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筒;套筒上设置有搅拌桨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环保,坚固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加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中药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炒药”是相当重要的一步,炒制是将净药材或净生片,置炒药锅内,加热不断翻动,使药材均匀受热的一种制作方法。炒制中药起到如下作用:(1)利于煎出药效和捣碎;(2)可增强其消导作用;(3)利于保持中药质量:经加热炒制后,可使酶失去活力以保存固有的有效物质。同时药材受热后可除去残余水分,杀灭霉菌和虫害,保持药材的质量。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中药的炒制设备,但存在的问题是炒制的烟气排出困难,造成车间烟气太高,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另外,不同药材的炒制条件不同,炒锅温度较高,不利于实时监测炒制状况;炒制后的烟气不能有效回收净化,造成环境污染;炒制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药材的投放和取出也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包括炒药筒1、炒药隔间2、进药口3、出药口4和电加热器5;所述炒药筒1设置在炒药隔间2的内部;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药口3和出药口4;所述炒药筒1一端正对进药口3、出药口4设置;进药口3、出药口4上分别设置有进药门6和出药门7;所述炒药筒1设置为卧式圆筒结构;炒药筒1内部水平设置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设置在炒药隔间2外部;电机8带动旋转轴11旋转运动;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筒12;套筒12上设置有搅拌桨片13;炒药隔间2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5;电加热器5设置在炒药筒1的下方;炒药隔间2的上方设置有排烟风扇9;排烟风扇9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道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凹槽14;套筒12的内部对应轴向设置有卡条;卡条抽插设置在凹槽14的内部,与旋转轴11活动连接;旋转轴11带动套筒12旋转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桨片13交错间隔设置在套筒12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套筒12靠近电机8的一端设置有推料板15;所述推料板15设置为圆形板状结构,推料板15的外径略小于炒药筒1的内径。进一步的,出药口4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板16。进一步的,所述进药口3内设置有导料通道17;进药口3和炒药筒1通过导料通道17连通。进一步的,炒药筒1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口18;炒药筒1内的烟气通过导料通道17和烟气口18进入排烟风扇9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本装置投料、出料方便,适合不降温不间断生产使用;本技术的排烟效果良好,可以同时通过导料通道和烟气口一起排烟,使得炒制的药材质量更好,烟气杂质少。综上,本技术安全环保,坚固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旋转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炒药筒1;炒药隔间2;进药口3;出药口4;电加热器5;进药门6;出药门7;电机8;排烟风扇9;排烟管道10;旋转轴11;套筒12;搅拌桨片13;凹槽14;推料板15;导料板16;导料通道17;烟气口18;保温层19;卡条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包括炒药筒1、炒药隔间2、进药口3、出药口4和电加热器5;所述炒药筒1设置在炒药隔间2的内部;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药口3和出药口4;所述炒药筒1一端正对进药口3、出药口4设置;进药口3、出药口4上分别设置有进药门6和出药门7;所述炒药筒1设置为卧式圆筒结构;炒药筒1内部水平设置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设置在炒药隔间2外部;电机8带动旋转轴11旋转运动;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筒12;套筒12上设置有搅拌桨片13;炒药隔间2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5;电加热器5设置在炒药筒1的下方;炒药隔间2的上方设置有排烟风扇9;排烟风扇9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道1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凹槽14;套筒12的内部对应轴向设置有卡条20;卡条20抽插设置在凹槽14的内部,与旋转轴11活动连接;旋转轴11带动套筒12旋转运动。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的搅拌桨片13交错间隔设置在套筒12的表面。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靠近电机8的一端设置有推料板15;所述推料板15设置为圆形板状结构,推料板15的外径略小于炒药筒1的内径。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出药口4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板16。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所述进药口3内设置有导料通道17;进药口3和炒药筒1通过导料通道17连通。实施例7: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炒药筒1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口18;炒药筒1内的烟气通过导料通道17和烟气口18进入排烟风扇9排出。实施例8:在实施例1-7的基础上,所述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9。本申请的工作流程为:将待炒的物料从进药门6投入,沿着导料通道17进入炒药筒1内;启动电机8,电机8带动着旋转轴11转动,套设在旋转轴11上的套筒12连同搅拌桨片13一起转动,使炒药筒1搅拌均匀;与此同时,启动电加热器5,加热到适宜温度,进行炒药,在炒药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由进药口3和烟气口18排出,通过排烟风扇吸走进入排烟管道,然后排到装置外部;炒药完成以后,打开出药门7,将套筒12缓缓抽出,套筒12上的推料板15可以将炒药筒1内的药品都推出出药口,沿着导料板16下落收集到储药容器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本装置投料、出料方便,适合不降温不间断生产使用;本技术的排烟效果良好,可以同时通过导料通道和烟气口一起排烟,使得炒制的药材质量更好,烟气杂质少。综上,本技术安全环保,坚固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药筒(1)、炒药隔间(2)、进药口(3)、出药口(4)和电加热器(5);/n所述炒药筒(1)设置在炒药隔间(2)的内部;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药口(3)和出药口(4);所述炒药筒(1)一端正对进药口(3)、出药口(4)设置;进药口(3)、出药口(4)上分别设置有进药门(6)和出药门(7);/n所述炒药筒(1)设置为卧式圆筒结构;炒药筒(1)内部水平设置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设置在炒药隔间(2)外部;电机(8)带动旋转轴(11)旋转运动;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筒(12);套筒(12)上设置有搅拌桨片(13);/n炒药隔间(2)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5);电加热器(5)设置在炒药筒(1)的下方;炒药隔间(2)的上方设置有排烟风扇(9);排烟风扇(9)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药筒(1)、炒药隔间(2)、进药口(3)、出药口(4)和电加热器(5);
所述炒药筒(1)设置在炒药隔间(2)的内部;炒药隔间(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药口(3)和出药口(4);所述炒药筒(1)一端正对进药口(3)、出药口(4)设置;进药口(3)、出药口(4)上分别设置有进药门(6)和出药门(7);
所述炒药筒(1)设置为卧式圆筒结构;炒药筒(1)内部水平设置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一端连接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设置在炒药隔间(2)外部;电机(8)带动旋转轴(11)旋转运动;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筒(12);套筒(12)上设置有搅拌桨片(13);
炒药隔间(2)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5);电加热器(5)设置在炒药筒(1)的下方;炒药隔间(2)的上方设置有排烟风扇(9);排烟风扇(9)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生产用便于进出料的炒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1)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凹槽(14);套筒(12)的内部对应轴向设置有卡条(20);卡条(20)抽插设置在凹槽(14)的内部,与旋转轴(11)活动连接;旋转轴(11)带动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平李学春周国凌田娟黎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