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120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道路径流控制模块,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收集降水的支撑箱体、从所述支撑箱体顶部开口伸入到支撑箱体内部的截污篮以及覆盖在所述截污篮顶部开口的排水栅盖,所述截污篮的篮体在侧壁上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透水孔,所述支撑箱体侧壁上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有输水孔,第二高度位置设置有排水孔,其中,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通过设置道路径流控制模块收集变电站场地道路上的降水,能够一定程度的控制户外变电站场地的降水径流量,一定程度消除降水对场地内设施的造成的威胁。通过支撑箱体收集降水能够为站址偏僻并且不具备打井条件的变电站区域供水,解决缺水问题。解决缺水问题。解决缺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降水丰沛地区建设户外变电站,造成建设场地的透水面积、地表透水性等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致使降雨后相应场地内降水流量加大、汇流速度加快,导致户外变电站场地存在洪涝压力,对场地内设施的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中,道路是户外变电站场区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较大部分场区面积。车辆污染与大气尘降污染多集中在道路上。降雨后,地表形成的初期径流将这些污染物带入雨水管网中,这不仅不利于利用这些径流,同时对地表水体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道路是变电站场区地表径流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控制道路径流在获取径流资源和保护水体质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户外变电站场地道路的降水径流量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能够控制户外变电站场地道路的降水径流量。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道路径流控制模块,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收集降水的支撑箱体、从所述支撑箱体顶部开口伸入到支撑箱体内部的截污篮以及覆盖在所述截污篮顶部开口的排水栅盖,所述截污篮的篮体在侧壁上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透水孔,所述支撑箱体侧壁上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有输水孔,第二高度位置设置有排水孔,其中,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还包括过滤板,所述截污篮的篮体上部呈长方体,下部呈倒立的方锥体,所述过滤板贴合于篮体下部的内侧。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还包括溢流翻板,所述溢流翻板与所述篮体上部的侧壁上的透水孔形状匹配,所述溢流翻板与篮体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围构成所述透水孔的边框转动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板包含纳米氧化铁材料。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箱体侧壁上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有排污孔,其中,第三高度小于第一高度。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储水模块,所述储水模块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进水管与支撑箱体上的输水孔连通。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池的侧壁和底壁均分别设置有防渗膜层。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模块还包括吸泥管,所述蓄水池底部设置有集污沟槽,所述吸泥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集污沟槽内。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模块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伸入到所述蓄水池内的一端安装有冲洗喷头。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降水利用模块,所述降水利用模块包括降水利用管路,所述降水利用管路上依次连接有传输水泵和净水设备。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水净化模块,所述污水净化模块包括污水净化池以及与所述污水净化池连通的污水输入管,所述污水净化池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层,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支撑箱体的排污孔。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设置道路径流控制模块收集变电站场地道路上的降水,能够一定程度的控制户外变电站场地的降水径流量,一定程度消除降水对场地内设施的造成的威胁。
[0018]2.通过支撑箱体收集降水能够为站址偏僻并且不具备打井条件的变电站区域供水,解决缺水问题。
[0019]3.通过排水栅盖和截污篮能够一定程度滤除降水中携带的落叶等杂质,又能够防止老鼠等污染源进入支撑箱体中,提升了集水的品质。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2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降水处理系统的道路径流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道路径流控制模块的截污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降水处理系统的储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降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储水模块;110、冲洗管;111、冲洗喷头;120、进水管;130、顶板;140、出水管;150、吸泥管;160、骨架;170、防渗底面;180、防渗膜层;190、集污沟槽;200、污水净化模块;210、原始土层;220、防渗层;230、污水输入管;240、土壤层;250、溢流管;300、道路径流控制模块;310、支撑箱体;311、开孔区;312、开孔标记;320、截污篮;321、透水孔;322、方锥篮体;323、把手;330、溢流翻板;340、排水栅盖;350、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在详细说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前,有必要对做出本专利技术的背景进行再次强调。
[0030]变电站站址常较偏远,常存在其周边无给水管网,且不具备打井条件的情况,不得不面对无水可用的现状。在降雨充沛的地区,利用雨水是缓解变电站用的困难的方法之一。然而,户外变电站建设后,建设场区的透水面积、地表透水性等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降雨后场区内产流量加大、汇流速度加快。单纯利用传统的排水除涝措施控制变电
站场区的地表径流,无法将雨、洪水转变为可利用资源,且短时间内的大量集中排水加重了周边区域防洪除涝压力。最终,变电站面临着无水可用却又有水无法利用的尴尬境地。
[0031]道路是户外变电站场区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较大部分场区面积。车辆污染与大气尘降污染多集中在道路上。降雨后,地表形成的初期径流将这些污染物带入雨水管网中,这不仅不利于利用这些径流,同时对地表水体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道路是变电站场区地表径流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控制道路径流在获取径流资源和保护水体质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003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道路径流控制模块300、储水模块100、降水利用模块和污水净化模块200,各模块之间由管网依次相连。本专利技术利用变电站道路形成径流收集、处理、利用系统,以解决变电站用、排水的困难,并实现变电站场区低影响开发,削减变电站周边的防洪排涝压力。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道路径流控制模块300包括用于收集降水的支撑箱体310、从所述支撑箱体310顶部开口伸入到支撑箱体310内部的截污篮320以及覆盖在所述截污篮320顶部开口的排水栅盖340,所述截污篮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道路径流控制模块,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收集降水的支撑箱体、从所述支撑箱体顶部开口伸入到支撑箱体内部的截污篮以及覆盖在所述截污篮顶部开口的排水栅盖,所述截污篮的篮体在侧壁上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透水孔,所述支撑箱体侧壁上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有输水孔,第二高度位置设置有排水孔,其中,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还包括过滤板,所述截污篮的篮体上部呈长方体,下部呈倒立的方锥体,所述过滤板贴合于篮体下部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径流控制模块还包括溢流翻板,所述溢流翻板与所述篮体上部的侧壁上的透水孔形状匹配,所述溢流翻板与篮体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围构成所述透水孔的边框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包含纳米氧化铁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侧壁上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有排污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峰吴小蕙张章亮李嘉杰车伟娴雷翔胜潘柏崇王兴华邓小玉王向兵陈建东任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