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20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包括枕头主体、肩枕、头枕、颈部突出部和肩充气腔;其中枕头主体连接在肩枕下部;肩充气腔为两个对称连接在肩枕内侧,位于枕头主体下方;肩充气腔上设置充排气孔一;颈部突出部设置在枕头主体上;头枕为若干个设置在枕头主体上,位于颈部突出部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高,并且方便患者改变体位以及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
技术介绍
颈椎疾病、颈椎外伤尤其是颈椎手术及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对颈部进行保护和制动。特别是术后早期,颈部制动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术后有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为了防止脑脊液逆流,患者也需保持患侧卧位,以避免逆流性颅内感染。目前普通的枕头不仅会压迫伤口,导致患者疼痛不适,还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患者维持相应的卧位。现有技术中也有较多研究颈椎固定枕的,以使固定更牢固、患者更舒适,多数利用充气腔进行充气和放气,以达到固定和使得患者更为舒适的状态,但是完全利用充气腔充气进行固定,安全性并不高,考虑到患者需要绝对固定的安全护理,如何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的固定枕才是患者真正需要的。同时患者每2小时适当改变体位,防止压疮的形成,在患者改变体位时候需要较大的颈部空间进行体位的改变,而利用充气腔放气后再充气,需要时间较长,影响使用。因此提供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能够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高,并且方便患者改变体位以及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能够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高,并且方便患者改变体位以及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包括枕头主体、肩枕、头枕、颈部突出部和肩充气腔;其中枕头主体连接在肩枕下部;肩充气腔为两个对称连接在肩枕内侧,位于枕头主体下方;肩充气腔上设置充排气孔一;颈部突出部设置在枕头主体上;头枕为若干个设置在枕头主体上,位于颈部突出部内侧。进一步的,颈部突出部包括基体突出部和腔体突出部;腔体突出部连接在基体突出部内侧;头枕位于腔体突出部内侧。进一步的,腔体突出部包括突出气柱、按摩气柱、充气腔和充排气孔二;其中充气腔连接在基体突出部内侧;突出气柱连接在充气腔的内侧;按摩气柱连接在充气腔底部的内侧;头枕设置在按摩气柱上方,位于突出气柱内侧;充排气孔二设置在充气腔上。进一步的,枕头主体内填充慢回记忆棉。进一步的,肩枕内部填充慢回记忆棉。进一步的,头枕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在枕头主体上。优选的,头枕内设置充排气孔。进一步的,基体突出部内填充慢回记忆棉。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能够在调节时候,利用腔体突出部调整舒适性,而基体突出部能够使得固定性较好。同时肩枕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固定患者,同时能够利用肩枕对患者进行支撑;最后在患者进行调节体位时,可使得充气腔放气,扩大部分挪动空间;在患者完成调节体位时,可使得充气腔充气,继续进行固定颈椎。而突出气柱的设置,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固定程度;按摩气柱可增加患者颈部舒适度,因此本技术能够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高,并且方便患者改变体位以及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颈椎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为枕头主体,2为肩枕,3为头枕,4为肩充气腔,5为充排气孔一,6为基体突出部,7为突出气柱,8为按摩气柱,9为充气腔,10为充排气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能够兼顾固定性好和舒适高,并且方便患者改变体位以及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其结构如图1。如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包括枕头主体1、肩枕2、头枕3、颈部突出部和肩充气腔4;其中枕头主体1连接在肩枕2下部;肩充气腔4为两个对称连接在肩枕2内侧,位于枕头主体1下方;肩充气腔4上设置充排气孔一5;颈部突出部设置在枕头主体1上;头枕3为若干个设置在枕头主体1上,位于颈部突出部内侧。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颈部突出部包括基体突出部6和腔体突出部;腔体突出部连接在基体突出部6内侧;头枕3位于腔体突出部内侧。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腔体突出部包括突出气柱7、按摩气柱8、充气腔9和充排气孔二10;其中充气腔9连接在基体突出部6内侧;突出气柱7连接在充气腔9的内侧;按摩气柱8连接在充气腔9底部的内侧;头枕3设置在按摩气柱8上方,位于突出气柱7内侧;充排气孔二10设置在充气腔9上。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枕头主体1内填充慢回记忆棉。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肩枕2内部填充慢回记忆棉。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头枕3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在枕头主体1上。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体突出部6内填充慢回记忆棉。本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将患者肩部卡在肩枕2之间的空隙里,利用与肩枕2相连的肩充气腔4进一步固定患者肩部,从而固定颈部;而利用头枕3充放气使得患者较为舒适;同时在患者进行调节体位时,可使得充气腔9放气,扩大部分挪动空间;在患者完成调节体位时,可使得充气腔9充气,继续进行固定颈椎。而突出气柱7的设置,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固定程度;按摩气柱8可增加患者颈部舒适度。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主体、肩枕、头枕、颈部突出部和肩充气腔;其中所述枕头主体连接在所述肩枕下部;所述肩充气腔为两个对称连接在所述肩枕内侧,位于所述枕头主体下方;所述肩充气腔上设置充排气孔一;所述颈部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枕头主体上;所述头枕为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枕头主体上,位于所述颈部突出部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主体、肩枕、头枕、颈部突出部和肩充气腔;其中所述枕头主体连接在所述肩枕下部;所述肩充气腔为两个对称连接在所述肩枕内侧,位于所述枕头主体下方;所述肩充气腔上设置充排气孔一;所述颈部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枕头主体上;所述头枕为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枕头主体上,位于所述颈部突出部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突出部包括基体突出部和腔体突出部;所述腔体突出部连接在所述基体突出部内侧;所述头枕位于所述腔体突出部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术后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突出部包括突出气柱、按摩气柱、充气腔和充排气孔二;其中所述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士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