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10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0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该微泵包括:基座,该基座具有上侧开口的空腔、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该第一流体通道上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二流体通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活塞,可移动的设于该空腔内;记忆合金件,上侧设有加热件且下侧与该活塞相连。该加热件对该记忆合金件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以使该记忆合金件的温度在形变温度点以上或以下变化,进而使得该记忆合金件的形态在该第一形态和该第二形态之间转换,从而带动该活塞反复地上下移动。该微泵的结构简单,该基座、该活塞和该记忆合金件均可以是薄片状,从而有利于该微泵的微型化。另外,其仅依靠该加热件即可实现该活塞的上下移动,从而具有能耗低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液冷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智能终端产品的散热方式主要是被动散热如热管、均温板、石墨片等。而这些散热方式只适合在结构方正如手机、平板等终端上使用,而在外形复杂的产品如AR、VR等上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智能终端产品的不断小型化,功能多样化,加上5G时代的高速数据处理,我们亟待一种高效散热技术解决其高密度的热耗问题。
[0003]主动式微液冷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散热方式,其是通过微泵将冷却液泵送至热源区的各个角落,从而实现高效散热。不难发现,微泵是主动式微液冷散热技术的驱动核心。然而,受限于目前微泵的体积难以做到微型化,导致微泵作为液体驱动核心的主动式微液冷技术还很难在智能终端上得以应用。
[0004]例如,申请号为CN20161112867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采用温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高精度有阀微泵,虽然具有单向截止性能佳、能在高频下工作的优点,但是其结构较复杂,难以实现体积微型化,导致其难以在不断小型化的智能终端产品上应用。
[0005]再如,申请号为CN20081006435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蠕动式微泵,其能实现对液体的精确分配,但是其泵送力较小,且同样因为结构较为复杂而难微型化,导致其难以在不断小型化的智能终端产品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所述微泵的结构简单而有利于能实现整体的微型化,且同时具有功耗低、无噪音、驱动力大的优点。从而,其可以应用于不断小型化的智能终端产品,实现智能终端产品的高效散热。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所述微泵包括:
[0008]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上侧开口的空腔,还具有分别与所述空腔的下侧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设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流入所述空腔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设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空腔流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的第二单向阀;
[0009]活塞,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活塞的周侧与所述空腔的内周面密封连接;
[0010]记忆合金件,通过与所述基座连接的垫片布设于所述活塞的上侧,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上侧设有加热件且下侧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记忆合金件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当所述记忆合金从所述第一形态转变成所述第二形态时可带动所述活塞向上移动,当所述记忆合金从所述第二形态转变成所述第一形态时可带动所述活塞向下移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加热件对所述记忆合金件进行加热或停止加
热,以使所述记忆合金件的温度在形变温度点以上或以下变化,进而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的形态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转换,从而带动所述活塞反复地上下移动,实现了流体的泵送。所述微泵的结构简单,如此设计使得所述基座、所述活塞和所述记忆合金件均可以是薄片状,从而有利于所述微泵的微型化。另外,其仅依靠所述加热件即可实现所述活塞的上下移动,从而具有能耗低的优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微泵还包括:
[0013]散热件,布置于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上侧;
[0014]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记忆合金件上侧的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散热件相接。
[0015]通过上述改进,当所述记忆合金件的温度高于形变温度点时,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此时记忆合金件上侧的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散热件相接,有利于所述记忆合金件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件快速散发,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的自身温度快速的降低到形变温度点以下,进而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快速的向所述第一形态转变,如此,提高了所述微泵的驱动力。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加热件的上侧设有导热件;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散热件相接。
[0017]通过上述改进,通过在所述加热件的上侧增加一个所述导热件,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导热件可以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内部的热量更加快速的传递至所述散热件,以使所述记忆合金件的自身温度更加快速的降低到形变温度点以下,进而使得所述记忆合金件更加快速的向所述第一形态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微泵的驱动力。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活塞的周侧与所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9]通过上述改进,所述密封圈的设置确保了所述活塞与所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性,确保流体不会溢出至所述空腔外。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空腔的内底面贴合。
[0021]通过上述改进,尽可能的增加所述活塞的行程,以使所述微泵的驱动力增强。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基座包括:
[0023]底壳,所述底壳内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0024]上盖,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上侧,所述上盖具有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分别与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0025]通过上述改进,将所述基座设计成由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构成,简化了所述基座的制作难度。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0027]通过上述改进,简化了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安装过程。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垫片设于所述上盖的上侧,所述垫片的中部具有与所述空腔对应的让位孔,所述记忆合金件的相对的两端插接于所述让位孔的孔壁。
[0029]通过上述改进,确保所述记忆合金件稳定地布置在所述活塞的上侧。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记忆合金件呈长条形;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时,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中部相对两端向下凹陷;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中部与两端平齐。
[0031]通过上述改进,由于所述记忆合金件在形态转换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向上凸起的情况,使得有利于降低所述微泵的整体高度,更利于实现所述微泵的微型化。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的改进,所述垫片由隔热材料制成。
[0033]通过上述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上侧开口的空腔,还具有分别与所述空腔的下侧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设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流入所述空腔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上设有仅允许流体从所述空腔流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的第二单向阀;活塞,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活塞的周侧与所述空腔的内周面密封连接;记忆合金件,通过与所述基座连接的垫片布设于所述活塞的上侧,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上侧设有加热件且下侧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记忆合金件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当所述记忆合金从所述第一形态转变成所述第二形态时可带动所述活塞向上移动,当所述记忆合金从所述第二形态转变成所述第一形态时可带动所述活塞向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还包括:散热件,布置于所述记忆合金件的上侧;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记忆合金件上侧的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散热件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上侧设有导热件;当所述记忆合金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散热件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双程记忆效应的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周侧与所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杨俊逸刘祖耀夏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