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9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包括内衬板的上盖组件;内锅,内锅的顶端设置有沿内锅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内锅翻边,内锅翻边到内衬板的垂直距离为H2;设置在内锅中且底部支撑在内锅中的蒸笼组件,蒸笼组件包括蒸笼,蒸笼的内部形成容纳腔,蒸笼的顶端设置有沿蒸笼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蒸笼翻边,蒸笼翻边与内锅翻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蒸笼的底部设置有上水通道;其中,H1与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保证蒸笼组件的底部与内锅装配的一致性,有效控制由上水通道进入蒸笼内的上水量,保证上水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低糖烹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养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意识到合理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是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现有电饭煲在煮米饭时,是将米和水一起放在内锅中进行加热,米饭煮熟后,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使得米饭的含糖量高,不适用于糖尿病人或者肥胖病人的食用,目前也存在可以烹饪低糖米饭的电饭煲,申请人在先申请过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烹饪器具,蒸笼组件支撑在内锅中,与内锅之间形成水密封产生压力差调节水上下洗刷米,但是蒸笼组件的高度是固定的,对于与其配套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尺寸要求严格。由于电饭煲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存在尺寸偏差,现有的蒸笼组件与内锅的配合方式无法保证装配的一致性,可能导致难以控制水进出蒸笼,从而影烹饪出的米饭的口感,无法顺利地烹饪出低糖米饭。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内衬板;内锅,所述内锅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翻边到所述内衬板的垂直距离为H2;蒸笼组件,所述蒸笼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锅中,且底部支撑在所述内锅中,所述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所述蒸笼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蒸笼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蒸笼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蒸笼翻边,所述蒸笼翻边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蒸笼的底部设置有上水通道;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蒸笼组件的底部支撑在内锅中,且蒸笼顶部的蒸笼翻边与内锅翻边之间的垂直距离H1和内锅翻边与内衬板之间的垂直距离H2满足0<H1<H2,一方面能够使得蒸笼组件的底部与内锅接触,而蒸笼组件的顶部处于悬浮状态,保证蒸笼组件的底部与内锅装配的一致性,有效克服因加工偏差导致的内锅高度不一而造成的装配不一致的影响,有效控制由上水通道进入蒸笼内的上水量,保证上水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低糖烹饪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蒸笼与内衬板之间相互干涉,保证上盖组件能够盖合至煲体。可选地,所述H1和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10mm。根据本方案,充分考虑了内锅的生产制造偏差,在蒸笼组件与不同高度的内锅相配合使用时,一方面保证蒸笼底座都能与内锅相接触,即保证蒸笼组件的底部与内锅装配的一致性,以便有效地控制由上水通道进入蒸笼内的上水量;另一方面避免蒸笼与内衬板之间相互干涉,保证上盖组件能够盖合至煲体。可选地,所述蒸笼组件还包括蒸笼底座,所述蒸笼底座设置在所述蒸笼的下方,并通过所述上水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蒸笼底座的底部与所述内锅接触,且存在接触间隙T,所述间隙形成补水通道,所述补水通道的面积S≤500mm2。根据本方案,蒸笼底座与内锅之间存在接触间隙,接触间隙形成补水通道,通过控制补水通道的面积S,使得S≤500mm2,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上水通道进入蒸笼内的上水量,保证上水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低糖烹饪的效果。可选地,所述补水通道的面积S为:10mm2≤S≤200mm2。根据本方案,通过合理地设置补水通道的面积,能够有效减小上水通道的阻力,保证足够量的水能够通过上水通道进入蒸笼内,以实现有效的煮米洗米,达到低糖烹饪的效果。可选地,所述上水通道构造为贯通所述蒸笼的底部的上水孔。根据本方案,能够提高进入蒸笼内的水和/或蒸汽的流速,以便于对蒸笼内的米进行充分均匀的浸泡与冲洗,更好的实现低糖烹饪。可选地,所述上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上水孔均匀间隔地布置。根据本方案,能够保证进入蒸笼内的水和/或蒸汽的均匀性,以便于对蒸笼内的米进行充分均匀地浸泡与冲洗,更好的实现低糖烹饪。可选地,所述上水通道的面积大于所述补水通道的面积。根据本方案,能够降低上水通道的流动阻力,保证有足够量的水和/或蒸汽通过上水通道进入蒸笼,以对蒸笼内的米进行充分地浸泡与冲洗。可选地,所述蒸笼的底部的外围区域设置有沥水孔。根据本方案,能够保证蒸笼内的水回流至内锅中,加快对蒸笼内米的冲洗进程以及对米的冲洗的均匀性,从而能够带出更多淀粉、糖分等物质,实现更好的低糖烹饪效果,并保证内锅中有足够量的水,以满足蒸笼上水的需求。可选地,所述沥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沥水孔均匀间隔地布置。根据本方案,能够保证对蒸笼内的米的冲洗的均匀性,更好的实现低糖烹饪。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以及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蒸笼组件与内锅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烹饪器具110:内锅111:内锅翻边120:蒸笼组件121:蒸笼122:蒸笼底座123:底壁124:侧壁125:上水通道126:补水通道127:上水孔128:沥水孔129:蒸笼翻边130:上盖组件131:内衬板140:煲体150:加热组件160:密封圈170:压力腔180: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100。本技术所提及的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100除具有烹饪低糖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参考图1,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40和上盖组件130,盖体组件130能够与煲体140可枢转地连接。煲体14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n上盖组件(130),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内衬板(131);/n内锅(110),所述内锅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内锅翻边(111),所述内锅翻边到所述内衬板的垂直距离为H2;/n蒸笼组件(120),所述蒸笼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锅中,且底部支撑在所述内锅中,所述蒸笼组件包括:/n蒸笼(121),所述蒸笼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80),所述蒸笼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蒸笼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蒸笼翻边(129),所述蒸笼翻边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蒸笼的底部设置有上水通道(125);/n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
上盖组件(130),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内衬板(131);
内锅(110),所述内锅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内锅翻边(111),所述内锅翻边到所述内衬板的垂直距离为H2;
蒸笼组件(120),所述蒸笼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锅中,且底部支撑在所述内锅中,所述蒸笼组件包括:
蒸笼(121),所述蒸笼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80),所述蒸笼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蒸笼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蒸笼翻边(129),所述蒸笼翻边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蒸笼的底部设置有上水通道(125);
其中,所述H1与所述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H1和所述H2之间的关系满足:0<H1<H2≤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组件还包括蒸笼底座(122),所述蒸笼底座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