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88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色胺酮类衍生物I-1~I-7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色胺酮类衍生物I-1~I-7显示出抗植物病毒活性,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同时该类化合物也表现出广谱的抗植物病菌活性,且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活性突出。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活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中的应用,属于农业防护


技术介绍

[0002]含氮杂环在新型药物创制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过程中,设计和合成含氮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含氮杂环类化合物中,含有吲哚骨架的化合物通常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对人体及环境低毒的特点,如色胺酮(结构式一)。
[0003][0004]色胺酮是由吲哚稠合喹唑啉环组成,是中药青黛和大青叶的主要成分,其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马蓝、蓼蓝、菘蓝等产蓝植物中,这类天然产物有着抗癌、抗人体病菌和消炎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该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菌病中的应用。本专利的色胺酮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植物病毒和病菌活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色胺酮衍生物I为下述I-1~I-7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二)。
[0007][0008]上述化学结构式I-1~I-7的合成方法如下:
[0009]色胺酮衍生物I-1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一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甲苯做溶剂,三乙胺做碱,5-甲氧基靛红(1)和靛红酸酐(2)110℃加热回流生成8-甲氧基色胺酮(3),然后以重蒸的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三氯化铝的作用下,40℃加热回流生成8-羟基色胺酮I-1。
[0010][0011]色胺酮衍生物I-2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二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甲苯做溶剂,三乙胺做碱,靛红(4)和靛红酸酐(2)110℃加热回流生成色胺酮(5),然后在-78℃下,以重蒸的四氢呋喃做溶剂,和乙基格氏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I-2。
[0012][0013]色胺酮衍生物I-3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三所示的方法制备,以甲醇做溶剂,2-肼吡啶(6)和色胺酮(5)在70℃下发生加成消除反应生成I-3。
[0014][0015]色胺酮衍生物I-4的合成:按照方程式四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醋酸为溶剂,在室温下色胺酮(6)和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7,然后在多聚磷酸作用下110℃加热脱水,生成I-4。
[0016][0017]色胺酮衍生物1-5~I-7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五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甲苯做溶剂三乙胺做碱,8-硝基靛红(8)和靛红酸酐(2)110℃加热生成8-硝基色胺酮(9),然后以乙醇做溶剂,在二氯化锡作用下90℃还原生成8-氨基色胺酮(10),然后以重蒸二氯甲烷做溶剂,与相应的酰氯40℃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I-5~I-7。
[0018][0019]本专利技术的色胺酮衍生物I-1~I-7表现出很好的抗植物病毒和病菌活性,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枯萎,花生褐斑,苹果轮纹,小麦纹枯,玉米小斑,西瓜炭疽,水稻恶苗,番茄早疫,小麦赤霉,水稻稻瘟,辣椒疫霉,油菜菌核,黄瓜灰霉,水稻纹枯14种植物病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述的实施例和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1]实施例1:色胺酮衍生物I-1的合成
[0022]第一步,8-甲氧基色胺酮(3)的合成。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甲氧基靛红(1)(1.0g,5.6mmol)、靛红酸酐(2)(0.92g,5.6mmol)、三乙胺(4.0mL,28.0mmol)和甲苯(40mL),110℃加热回流六个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得黄色固体(产品),滤液用乙酸乙酯稀释,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脱溶,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得黄色固体,合并产品,共得产品1.1g,收率73%,熔点270-272℃。1H NMR(400MHz,DMSO-d6)δ8.37(d,J=8.5Hz,1H),8.30(d,J=7.9Hz,1H),7.93(d,J=3.7Hz,2H),7.73(dt,J=8.2,4.2Hz,1H),7.45-7.39(m,2H),3.87(s,3H).
[0023]第二步,I-1的合成。将8-甲氧基色胺酮(3)(1.0g,3.6mmol)溶在50mL重蒸的二氯甲烷中,逐渐加入三氯化铝(2.5g,18.8mmol),氩气保护下,40℃加热回流,TLC检测反应结束,抽滤得橙色固体660mg,收率70%,熔点>300℃。1H NMR(400MHz,DMSO-d6)δ10.25-10.21(m,1H),8.28(d,J=6.6Hz,2H),7.95-7.89(m,2H),7.75-7.66(m,1H),7.26-7.19(m,1H),7.15(s,1H).
13
C NMR(100MHz,DMSO-d6)δ183.0,157.6,156.8,146.9,145.8,139.1,135.3,130.3,130.2,127.2,124.5,123.9,123.9,118.8,110.6.C
15
H8N2O3[M+H]+
265.0608,found 265.0605.
[0024]实施例2:色胺酮衍生物I-2的合成。
[0025]第一步:色胺酮(5)的合成。在一个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靛红(4)(1.0g,6.8mmol)、靛红酸酐(2)(1.12g,6.8mmol)、三乙胺(4.8mL,34mmol)和甲苯(40mL),110℃加热回流六个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抽滤得黄色固体(产品),滤液用乙酸乙酯稀释,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脱溶,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得黄色固体,合并产品,共得产品1.6g,收率95%,熔点267-269℃。1H NMR(400MHz,DMSO-d6)δ8.47(d,J=7.9Hz,1H),8.31(d,J=7.8Hz,1H),7.94(d,J=3.8Hz,2H),7.91-7.84(m,2H),
7.78-7.69(m,1H),7.48(t,J=7.5Hz,1H).
13
C NMR(100MHz,DMSO-d6)δ182.4,157.7,146.4,145.9,145.0,137.7,135.1,129.8,126.9,124.7,123.2,122.8,117.0.
[0026]第二步,I-2的合成。将色胺酮(5)(1.0g,4.0mmol)溶在重蒸四氢呋喃溶液(50mL)中,氩气保护,-78℃下缓慢滴加1M乙基格氏试剂(9.0mL,9.0mol),反应7小时,TLC检测反应结束,温度升至室温,加入1mL饱和氯化铵溶液,将大部分溶剂旋干,加入20mL饱和氯化铵溶液,抽滤,滤饼用氯仿重结晶,得白色固体400mg,产率33%,熔点188-190℃。1H NMR(400MHz,DMSO-d6)δ8.45(d,J=7.9Hz,1H),8.30(d,J=7.8Hz,1H),7.91(t,J=7.6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如下所示结构的色胺酮衍生物I,具体为I-1~I-7所示的化合物:2.权利要求1中I-1~I-7的制备方法:色胺酮衍生物I-1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一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甲苯做溶剂,三乙胺做碱,5-甲氧基靛红(1)和靛红酸酐(2)110℃加热回流生成8-甲氧基色胺酮(3),然后以重蒸的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三氯化铝的作用下,40℃加热回流生成8-羟基色胺酮I-1,色胺酮衍生物I-2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二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甲苯做溶剂,三乙胺做碱,靛红(4)和靛红酸酐(2)110℃加热回流生成色胺酮(5),然后在-78℃下,以重蒸的四氢呋喃做溶剂,和乙基格氏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I-2,色胺酮衍生物I-3的合成:按照方程式三所示的方法制备,以甲醇做溶剂,2-肼吡啶(6)
和色胺酮(5)在70℃下发生加成消除反应生成I-3,色胺酮衍生物I-4的合成:按照方程式四所示的方法制备,首先以醋酸为溶剂,在室温下色胺酮和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7,然后在多聚磷酸作用下110℃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清民郝亚男刘玉秀王兹稳宋红健李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