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652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包括铝壳体、面板、底板、加热板及导热铝加热模块,面板上设有避让口,导热铝加热模块穿过避让口放置于加热板上,铝壳体内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热围板,加热板位于隔热围板内的底部,隔热围板与导热铝加热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流通腔,隔热围板的后侧面上设有风道,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散热风扇,铝壳体后侧面上与后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后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有弹性隔热套,弹性隔热套与避让口之间密封配合,弹性隔热套与隔热围板上端开口之间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隔热,降低导热铝加热模块与铝外壳之间的热传导速率,避免铝壳体温度过高而变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式恒温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
技术介绍
干式恒温器是采用微电脑控制的恒温金属浴装置,以代替传统的水浴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样品的保存和反应、DNA扩增和电泳的预变性、血清凝固等领域。目前常规的干式恒温器包括壳体、加热板、PCB板及导热铝加热模块等零部件,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00~150℃。由于现有干式恒温器中壳体通常采用铝材质制成,导热性好,而导热铝加热模块直接暴露在壳体内且距离壳体较近,因此导热铝加热模块的热量极易传导至壳体,导致壳体温度较高(来不及散热),在使用时容易引起烫伤,此外,壳体过高的温度也容易造成PCB板上的电子器件老化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干式恒温器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巧妙,多通道散热,并能有效隔热,降低铝壳体温度,避免铝壳体温度过高的防烫干式恒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包括铝壳体、面板、底板、加热板及导热铝加热模块,所述面板及底板分别固定于铝壳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面板上设有避让口,所述加热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热铝加热模块穿过避让口放置于加热板上,所述铝壳体内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热围板,所述加热板位于隔热围板内的底部,导热铝加热模块下部位于隔热围板内,隔热围板与导热铝加热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流通腔,隔热围板的后侧面上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散热风扇,所述铝壳体后侧面上与后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后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有弹性隔热套,所述弹性隔热套与避让口之间密封配合,弹性隔热套与隔热围板上端开口之间间隙配合。本技术中利用隔热围板对导热铝加热模块进行隔热,避免导热铝加热模块上的热量直接传递至铝壳体上;流通腔以便于导热铝加热模块与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在流通腔中集中的热空气可通过风道及后散热风扇持续排出,既能避免热量传递至铝壳体上导致铝壳体变烫,又能保持导热铝加热模块的温度稳定;由于本技术中还包括PCB板、显示屏等其他零部件,装配后隔热围板上端面与面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导热铝加热模块会有部分位于隔热围板外,位于隔热围板外的导热铝加热模块上的热量、流通腔内的热空气会从隔热围板上端面与面板之间的间隙传递至隔热围板之外的空间内并传递给铝壳体,因此本技术在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弹性隔热套,弹性隔热套起到隔热与阻挡的作用,既能对位于隔热围板外的导热铝加热模块进行部分隔热,又能阻止流通腔内的热空气流通至隔热围板之外的空间内并传递给铝壳体,弹性隔热套与隔热围板上端开口之间间隙配合,便于导热铝加热模块放入隔热围板内,但是该间隙应尽量小一些;加热板的加热及控温等均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故不赘述,同理,本技术还含有显示屏、PCB板、操作面板等常规部件,本技术中也不赘述。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位于铝壳体前侧面与隔热围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底部散热风扇,底板上与底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底部散热孔。底部散热风扇独立于隔热围板之外,不会干扰和影响导热铝加热模块,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围板上端开口的边缘内侧设有内翻边,所述弹性隔热套与内翻边之间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隔热套上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避让口的边缘卡配形成密封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隔热套为隔热橡胶或隔热硅胶。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面四个边角位置处设有调整脚垫。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板底部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铝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设有侧散热孔。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新颖巧妙,通过隔热围板、弹性隔热套、流通腔、风道及后散热风扇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有效隔热,降低导热铝加热模块与铝外壳之间的热传导速率,从而有效降低铝壳体温度,避免铝壳体温度过高而变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热铝加热模块、弹性隔热套、隔热围板、加热板及后散热风扇的一种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一种右视图。图5是图4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铝壳体1,面板2,底板3,加热板4,导热铝加热模块5,避让口6,隔热围板7,流通腔8,风道9,后散热风扇10,弹性隔热套11,底部散热风扇12,内翻边13,卡槽14,调整脚垫15,支座16,侧散热孔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包括铝壳体1、面板2、底板3、加热板4及导热铝加热模块5,铝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开有若干侧散热孔17,面板及底板分别固定于铝壳体的顶部与底部,面板上开有避让口6,加热板底部固定有支座16(如图5所示),支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底板的底面四个边角位置处安装有调整脚垫15,铝壳体内固定有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热围板7,隔热围板上端面与面板之间留有间隙,加热板及支座均位于隔热围板内的底部,底板上位于铝壳体前侧面与隔热围板之间的位置处固定有底部散热风扇12,底板上与底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底部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穿过避让口放置于加热板上,导热铝加热模块下部位于隔热围板内,隔热围板与导热铝加热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流通腔8,隔热围板的后侧面上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风道9,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散热风扇10,铝壳体后侧面上与后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后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有弹性隔热套11,弹性隔热套由隔热硅胶制成,弹性隔热套上开有卡槽14,卡槽与避让口的边缘卡配并形成密封配合,隔热围板上端开口的边缘内侧凸出形成有内翻边13,弹性隔热套与内翻边之间间隙配合。本技术的运行原理为:将导热铝加热模块从避让口中放入隔热围板内,使弹性隔热套上的卡槽与避让口的边缘卡配形成密封配合,打开开关,加热板加热,导热铝加热模块加热后能与流通腔中的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流通腔中集中的热空气通过风道及后散热风扇持续排出,能避免热量直接传递至铝壳体上导致铝壳体变烫的同时保持导热铝加热模块的温度稳定;另外,独立于隔热围板之外的底部散热风扇能加速铝壳体与空气的热交换,进一步降低铝壳体内空间及铝壳体的温度,且不会干扰和影响导热铝加热模块的加热。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包括铝壳体(1)、面板(2)、底板(3)、加热板(4)及导热铝加热模块(5),所述面板及底板分别固定于铝壳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面板上设有避让口(6),所述加热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热铝加热模块穿过避让口放置于加热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壳体内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热围板(7),所述加热板位于隔热围板内的底部,导热铝加热模块下部位于隔热围板内,隔热围板与导热铝加热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流通腔(8),隔热围板的后侧面上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风道(9),所述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散热风扇(10),所述铝壳体后侧面上与后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后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有弹性隔热套(11),所述弹性隔热套与避让口之间密封配合,弹性隔热套与隔热围板上端开口之间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包括铝壳体(1)、面板(2)、底板(3)、加热板(4)及导热铝加热模块(5),所述面板及底板分别固定于铝壳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面板上设有避让口(6),所述加热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导热铝加热模块穿过避让口放置于加热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壳体内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热围板(7),所述加热板位于隔热围板内的底部,导热铝加热模块下部位于隔热围板内,隔热围板与导热铝加热模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流通腔(8),隔热围板的后侧面上设有与流通腔相连通的风道(9),所述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散热风扇(10),所述铝壳体后侧面上与后散热风扇对应的位置设有后散热孔,导热铝加热模块外侧面的上部包裹有弹性隔热套(11),所述弹性隔热套与避让口之间密封配合,弹性隔热套与隔热围板上端开口之间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干式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位于铝壳体前侧面与隔热围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底部散热风扇(12),底板上与底散热风扇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稼晖朱森杨米慈张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普睿博仪器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