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绵军专利>正文

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52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6
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属车轮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动力传动。它包括电机和轮毂钢圈,它设有第一液体引流圈和第一风圈,第一风圈具有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之间设有若干第一扇叶片,第一扇叶片之间是进风道,第一外圈的右端面与支撑环内的横向表面留有一定间距作为风冷通道;第一外圈与支撑环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风道;在刹车毂的圆周位置设有第二液体引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它自身就是一台离心泵,所以不需用任何油泵或其他泵类部件就能达到无死角全覆盖持续稳定的液体循环散热目的,从而强力保护了磁钢不被退磁和线圈不易被烧的新局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泵式电机
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属车轮动力传动
,尤其涉及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车轮动力传动。
技术介绍
电动车历史问世以来,在电机结构及动力方面基本没有改进和创新,特别是电机赖以生存的散热方面,还是原始的仅靠空气散热方式,其现有技术电动车均采用这种方式,并且它的电机是在被车体遮挡后近似于半封闭状态,只有车体纵向底盘以下很少部位有对流空气,但是大面积附载着温度的横向(轴向)端盖根本没有对流空气冷却散热。根据电机工作原理,超温运行时电机绕组的电阻会增大,以及热衰减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磁场转矩下降,以使电机效率和整机性能降低,同时又增大了能源浪费。而空气散热方式仅限于在平原平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负荷条件下电动车才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如在快速或载人行驶时就是在平原也会超温运行。然而在此条件以外,也就是按地理分布平原以外约70%的路面上,都会出现电机超温运行的情况,特别是在夏天或载重尤其是丘陵、山区更为突出,更会出现温升快,温度高的情况,很容易烧坏电机及控制器,大大缩减了电池及电机使用寿命和局限了电动车使用范围。现有技术的液体冷却电机,从原理来说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及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同时又存在一个极大的问题,当添加很少量的油液时,(只要油液进入定子转子的气隙)就会产生旋转油液阻力,电流表上就会显示电流增大(另有能源消耗),同时温度表上显示温度数据上升,这就是油液进入定子、转子的气隙内无法得到排出而产生的油阻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既有液体又无油阻的具有双重散热系统的电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包括电机和轮毂钢圈,电机包括电机轴、定子和转子,定子固定在电机轴上,转子套装在定子上,转子的外圈与轮毂钢圈固连,转子两端分别固连电机左盖和电机右盖,电机右盖上设有刹车毂,定子上布设电机线圈绕组,在转子和定子之间设有磁钢片,电机线从电机轴左边的轴孔内引出;电机左盖、电机右盖以及转子固连后形成的空间构成泵液工作室,在电机左盖的左侧安装第一环流散热罩,电机左盖、第一环流散热罩以及轮毂钢圈、转子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一油液循环冷却室;在电机右盖的右侧安装第二环流散热罩,电机右盖、第二环流散热罩以及轮毂钢圈、转子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二油液循环冷却室。其关键技术是在电机左盖左侧设有支撑环,在支撑环圆周位置设有第一液体引流圈;在支撑环内固连第一风圈,第一风圈具有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之间设有若干第一扇叶片,第一扇叶片之间是进风道,第一外圈的右端面与支撑环内的横向表面留有一定间距作为风冷通道;第一外圈与支撑环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风道;在刹车毂的圆周位置设有第二液体引流圈。所述支撑环的外表面开有第一密封圈槽,所述刹车毂的外表面开有第二密封圈槽。所述第一环流散热罩的左端圆周处均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凸块,在第一环流散热罩的中心设有中心孔与支撑环套装。所述第二环流散热罩的右端圆周处均布有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的上方开有气门嘴孔,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凸块,在第二环流散热罩的中心设有中心孔与刹车毂套装。所述另一结构第二风圈具有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之间设有第二扇叶片,第二扇叶片之间是进风道。在第二外圈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支撑块,第一环流散热罩设有第一导流环,第一支撑块安装在第一导流环内;第二外圈和第一导流环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出风道。所述第三风圈具有第三内圈和第三外圈,第三内圈和第三外圈之间设有第三扇叶片,第三扇叶片之间开有进风道。位于第三外圈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二支撑块,第二环流散热罩设有第二导流环,第二支撑块安装在第二导流环内;第三外圈和第二导流环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出风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它不同于现有动力机器(包括内燃机)在实现液体循环功能时需用油泵或其他泵类部件,而它自身就是一台离心泵,所以不需用任何油泵或其他泵类部件就能达到无死角全覆盖持续稳定的液体循环散热目的,从而强力保护了磁钢不被退磁和线圈不易被烧的新局面。2、本技术在其外部设计了散热窗口和采用了外加风圈产生气流散热结构,对电机轮毂横向表面施加对流性加速气流,让加速气流将附载在端盖上的热量迅速吹移散热冷却。解决了原电机在骑行时只有纵向很少部分得到对流空气冷却的问题。3、本技术使用一种绝缘润滑的液体油,通过第一液体引流圈和第二液体引流圈直接360度精准喷浇在电机做功产生热量的源头部位(电机线圈绕组和定子钢片)处,在电机内旋转部件运转形成的压力及气流冷却后又将载有温度的液体油喷洒在轮毂腔内壁上,通过循环功能使温度扩散至整个轮毂表面。而且工作过程中更没有液体油产生的阻力,即使添加较多油液或油液淹没气隙较深它都不会产生油阻,因为进入电机定子、转子气隙内的油液被转子出油槽彻底排出;所以没有油阻,也就没有产生油阻的能源浪费,更没有新增的温升温度。由于电机外壳安装了风圈,在工作过程中跟随电机同步转动,风圈设有若干扇叶片,扇叶片推动空气加速流动,让加速的气流通过进风道循环至出风道,过程中带走了电机壳表面的热量,最后车轮行驶在空气中被全面冷却,取得了液体油及空气传热、散热的双重良好效果。4、本技术给予了电动车电机一个良好的低温工作条件,降低了故障率,减少了使用成本,增加了使用寿命,使电动车发挥最佳的效率及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机左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机左盖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环流散热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风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风圈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机右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机右盖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环流散热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结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结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另一结构立体装配另一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10,本技术包括电机和轮毂钢圈1,电机包括电机轴16、定子12和转子2,定子12固定在电机轴16上,转子2套装在定子12上,转子2的外圈与轮毂钢圈1固连,转子2两端分别固连电机左盖3和电机右盖15,电机右盖15上设有刹车毂15.1,定子12上布设电机线圈绕组10,在转子2和定子12之间设有磁钢片11,电机线9从电机轴16左边的轴孔内引出;电机左盖3、电机右盖15以及转子2固连后形成的空间构成泵液工作室18,在电机左盖3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撑柱3.1固定安装第一环流散热罩5,电机左盖3、第一环流散热罩5以及轮毂钢圈1、转子2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一油液循环冷却室4;在电机右盖15的右侧通过第二支撑柱15.4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包括电机和轮毂钢圈(1),电机包括电机轴(16)、定子(12)和转子(2),定子(12)固定在电机轴(16)上,转子(2)套装在定子(12)上,转子(2)的外圈与轮毂钢圈(1)固连,转子(2)两端分别固连电机左盖(3)和电机右盖(15),电机右盖(15)上设有刹车毂(15.1),定子(12)上布设电机线圈绕组(10),在转子(2)和定子(12)之间设有磁钢片(11),电机线(9)从电机轴(16)左边的轴孔内引出;电机左盖(3)、电机右盖(15)以及转子(2)固连后形成的空间构成泵液工作室(18),在电机左盖(3)的左侧安装第一环流散热罩(5),电机左盖(3)、第一环流散热罩(5)以及轮毂钢圈(1)、转子(2)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一油液循环冷却室(4);在电机右盖(15)的右侧安装第二环流散热罩(14),电机右盖(15)、第二环流散热罩(14)以及轮毂钢圈(1)、转子(2)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二油液循环冷却室(17);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左盖(3)左侧设有支撑环(3.2),在支撑环(3.2)圆周位置设有第一液体引流圈(3.4);在支撑环(3.2)内固连第一风圈(8),第一风圈(8)具有第一内圈(8.1)和第一外圈(8.2),第一内圈(8.1)和第一外圈(8.2)之间设有若干第一扇叶片(8.3),第一扇叶片(8.3)之间是进风道(7),第一外圈(8.2)的右端面与支撑环(3.2)内的横向表面留有一定间距作为风冷通道;第一外圈(8.2)与支撑环(3.2)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风道(6);在刹车毂(15.1)的圆周位置设有第二液体引流圈(1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式电机,包括电机和轮毂钢圈(1),电机包括电机轴(16)、定子(12)和转子(2),定子(12)固定在电机轴(16)上,转子(2)套装在定子(12)上,转子(2)的外圈与轮毂钢圈(1)固连,转子(2)两端分别固连电机左盖(3)和电机右盖(15),电机右盖(15)上设有刹车毂(15.1),定子(12)上布设电机线圈绕组(10),在转子(2)和定子(12)之间设有磁钢片(11),电机线(9)从电机轴(16)左边的轴孔内引出;电机左盖(3)、电机右盖(15)以及转子(2)固连后形成的空间构成泵液工作室(18),在电机左盖(3)的左侧安装第一环流散热罩(5),电机左盖(3)、第一环流散热罩(5)以及轮毂钢圈(1)、转子(2)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一油液循环冷却室(4);在电机右盖(15)的右侧安装第二环流散热罩(14),电机右盖(15)、第二环流散热罩(14)以及轮毂钢圈(1)、转子(2)形成的空间构成第二油液循环冷却室(17);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左盖(3)左侧设有支撑环(3.2),在支撑环(3.2)圆周位置设有第一液体引流圈(3.4);在支撑环(3.2)内固连第一风圈(8),第一风圈(8)具有第一内圈(8.1)和第一外圈(8.2),第一内圈(8.1)和第一外圈(8.2)之间设有若干第一扇叶片(8.3),第一扇叶片(8.3)之间是进风道(7),第一外圈(8.2)的右端面与支撑环(3.2)内的横向表面留有一定间距作为风冷通道;第一外圈(8.2)与支撑环(3.2)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风道(6);在刹车毂(15.1)的圆周位置设有第二液体引流圈(1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支撑环(3.2)的外表面开有第一密封圈槽(3.2.1),所述刹车毂(15.1)的外表面开有第二密封圈槽(15.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式电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绵军袁长安唐宏康辉谢明江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绵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