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40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两个本体部,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和一个插接部,自所述两个本体部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第一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左侧边;和一对第二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右侧边。当所述导电端子插装到电路板上的插槽中时,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支撑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以使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路板垂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插装到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保持垂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插装在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插装在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能够与电路板的表面垂直,通常在导电端子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支撑翼,导电端子的左侧或右侧分别通过单个支撑翼被支撑在电路板上。这种单支撑结构在导电端子的前后两侧不对称,很难保证导电端子与电路板垂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两个本体部,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和一个插接部,自所述两个本体部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第一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左侧边;和一对第二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右侧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具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撑底面;当所述导电端子插装到电路板上的插槽中时,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的支撑底面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翼与所述第二支撑翼完全相同,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两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中的一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另一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后延伸预定长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中的一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另一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后延伸预定长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翼和所述第二支撑翼呈片状,并且在支撑在所述电路板上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条状的定位凸起部,所述定位凸起部适于与所述插槽的侧壁接触,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定位凸起部的下部形成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所述本体部插入到所述电路板的插槽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凸起部包括:一对第一定位凸起部,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在所述两个本体部上并靠近所述本体部的左侧边;和一对第二定位凸起部,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在所述两个本体部上并靠近所述本体部的右侧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接部包括两条连接腿,所述两条连接腿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本体部中的一个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上并沿所述本体部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预定长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本体部为通过对折单片金属料板形成的单个一体成型件。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导电端子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支撑翼,每对支撑翼对称地布置在导电端子的前后两侧,从而能够保证插装到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保持垂直。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从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从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平面展开图;图5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插装在电路板的插槽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两个本体部,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和一个插接部,自所述两个本体部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第一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左侧边;和一对第二支撑翼,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的右侧边。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00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100的平面展开图。如图1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100为通过折叠单张金属料板形成的单个一体成型件。该导电端子100包括两个本体部110和一个插接部。两个本体部110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插接部自两个本体部110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图2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100的从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100的从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还包括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对称地布置在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两个本体部110的左侧边。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对称地布置在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两个本体部110的右侧边。图5显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100插装在电路板200的插槽210中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导电端子100插装到电路板200上的插槽210中时,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支撑在电路板200的表面上,以使导电端子100与电路板200垂直。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具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撑底面。当导电端子100插装到电路板200上的插槽210中时,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的支撑底面与电路板200的表面接触。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翼111a与第二支撑翼111b完全相同,并对称地布置在本体部110的左右两侧。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中的一个沿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另一个沿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后延伸预定长度。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中的一个沿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n两个本体部(110),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和/n一个插接部,自所述两个本体部(110)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n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n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110)的左侧边;和/n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110)的右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
两个本体部(110),分别呈板状并层叠在一起,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和
一个插接部,自所述两个本体部(110)中的一个延伸预定长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
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110)的左侧边;和
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分别布置在所述本体部(110)的前后两侧并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本体部(110)的右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具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支撑底面;
当所述导电端子(100)插装到电路板(200)上的插槽(210)中时,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的支撑底面与所述电路板(200)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翼(111a)与所述第二支撑翼(111b)完全相同,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本体部(110)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翼(111a)中的一个沿所述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另一个沿所述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后延伸预定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翼(111b)中的一个沿所述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前延伸预定长度,另一个沿所述本体部(110)的厚度方向向后延伸预定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泽斌王黎明李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