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敏锋专利>正文

一种下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64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支架,其包含支承元件、伸缩元件及固定元件,支承元件具有容置槽,伸缩元件具有第一限位件,固定元件设有第二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元件对待固定物件进行下支撑,可防止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且固定元件转动连接在伸缩元件的一端,伸缩元件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承元件的容置槽中,结构精简,占用空间少,便于携带;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相互配合,尤其是第一限位件的第一斜面,和第二限位件的斜面设计,将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的可调节夹角限定在0°~90°之间,结构巧妙,可以避免固定元件转动过度影响固定/支撑效果,提高了下支撑机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承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可以移动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更改或转移)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移动电子设备)或者物件(例如书本、绘本等)的支承/固定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一些支承/固定装置(例如支架)通常通过固定或夹紧某设备/物件的两侧来实现支承/固定该设备/物件,在重力的影响下,该支承/固定效果欠佳,常常出现设备/物件滑落的现象,有时甚至因为滑落导致设备/物件损坏,给用户带来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支架。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支承/固定装置对可移动设备/物件的支承/固定效果欠佳,常常出现设备/物件滑落的现象,有时甚至因为滑落导致设备/物件损坏,给用户带来很多的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支撑机构,其包括:支承元件,用于支承待固定物件,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槽;伸缩元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伸缩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所述容置槽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置槽之外和/或缩回所述容置槽之内;以及固定元件,用于固定所述待固定物件,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所述固定元件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元件的一端;其中,所述伸缩元件连接有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固定元件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使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在0°~90°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0°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错开;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90°时,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接。优选地,所述伸缩元件具有本体,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连接在连接部的部分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包含所述斜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中心还开设有可供转轴连接的轴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伸缩元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固定元件的收纳槽。优选地,所述支承元件还具有至少一对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固定槽,所述至少一对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对称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两侧,所述固定槽中设有弹性元件。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元件相对的两侧壁均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弹性元件卡接,以限定所述伸缩元件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定位槽相互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其具有用于承托待固定物件的面板,其还包括上述的下支撑机构,所述下支撑机构的支承元件与所述面板为一体式设计,或者所述下支撑机构与所述支架为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架用于支承和/或固定移动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供的下支撑机构通过设置固定元件对待固定物件进行下支撑,可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且固定元件转动连接在伸缩元件的一端,伸缩元件可伸缩的设置于支承元件的容置槽中,结构精简,占用空间少,便于携带;通过伸缩元件的第一限位件,固定元件的第二限位件的相互配合,尤其是第一限位件的第一斜面,和第二限位件的斜面设计,将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的可调节夹角限定在0°~90°之间,结构巧妙,可以避免固定元件转动过度影响固定/支撑效果,提高了下支撑机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2、本技术提供的下支撑机构中,伸缩元件具有用于收纳固定元件的收纳槽,从而伸缩元件、固定元件可以作为整体被收容至支承元件的容置槽中,便于收纳,进一步节约了空间,提高了便携性,同时可以避免伸缩元件和固定元件在不使用时被碰撞损坏等,提高了机构整体的耐用性;3、本技术提供的下支撑机构中,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对与容置槽相连通的固定槽,该至少一对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对称设置在容置槽的两侧,固定槽中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可以对伸缩元件的侧壁/侧边进行抵接,从而限定伸缩元件的位置;伸缩元件的侧壁/侧边还可设有定位槽,以进一步提高抵接的效果;该定位槽相互连接可行成锯齿状或波浪状结构,从而伸缩元件在进行伸缩运动时,和弹性元件配合形成调节档位效果,提高了趣味性和调节的自由度;4、本技术提供的下支撑机构可以用于支架中,其可以和支架的面板结构结为一体,也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架面板上,使用方便,灵活,对待固定物体提供下支撑,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大大提高了支架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下支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实施例1的支撑元件的示意图;图3:实施例1的连接有固定元件的伸缩元件的背面示意图;图4:实施例1的伸缩元件的背面示意图;图5:实施例1伸缩元件的第一限位件的示意图;图6:实施例1的固定元件的示意图;图7:实施例1固定元件的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图8:实施例1的伸缩元件与固定元件间的可调夹角为0°时的示意图;图9:实施例1的伸缩元件与固定元件间的可调夹角为锐角时的示意图;图10:实施例1伸缩元件与固定元件间的可调夹角为90°时的示意图;图11:实施例1的弹性元件与伸缩元件定位槽配合的部分细节示意图;图12:实施例2的手机支架示意图;图13:实施例2的手机支架中下支撑机构盖合有上盖的示意图。图中:1、支承元件,11、容置槽,111、滑槽,112、凸块,12、固定槽,13、弹性元件,131、壳体,1311、凸部,132、弹簧;2、伸缩元件,21、本体,211、滑条,212、长槽,213、定位槽,214、收纳槽,22、第一限位件,221、第一连接部,2211、轴孔,222、第一限位部,2221、第一斜面,2222、第一配合面;3、固定元件,31、主体,311、操作孔,32、第二限位件,321、第二连接部,3211、转轴,322、第二限位部,3221、第二斜面,3222、第二配合面;4、手机支架,41、面板,42、上盖。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存在支承/固定装置对可移动设备/物件的支承/固定效果欠佳,常常出现设备/物件滑落的现象,有时甚至因为滑落导致设备/物件损坏,给用户带来很多的不便的技术问题。所以本技术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支撑机构,其包括支承元件1、伸缩元件2及固定元件3。其中,支承元件1用于支承待固定物件,其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槽11;伸缩元件2活动设置于容置槽11内,伸缩元件2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容置槽11开口的一端伸出容置槽11之外和/或缩回容置槽11之内;固定元件3用于固定待固定物件,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承元件,用于支承待固定物件,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槽;/n伸缩元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伸缩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所述容置槽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置槽之外和/或缩回所述容置槽之内;以及/n固定元件,用于固定所述待固定物件,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所述固定元件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元件的一端;/n其中,所述伸缩元件连接有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固定元件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使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在0°~90°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0°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错开;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90°时,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元件,用于支承待固定物件,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槽;
伸缩元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伸缩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所述容置槽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置槽之外和/或缩回所述容置槽之内;以及
固定元件,用于固定所述待固定物件,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件因重力作用滑落,所述固定元件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元件的一端;
其中,所述伸缩元件连接有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固定元件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使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在0°~90°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0°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错开;当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伸缩元件间的可调节夹角为90°时,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元件具有本体,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连接在连接部的部分表面上,所述限位部包含所述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锋
申请(专利权)人:陈敏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