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6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建筑模块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和定位孔。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件、基板和连接件。预埋件固定于地基上;基板固定于预埋件上;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安装孔相对应;连接件穿设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框架与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该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同时穿设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框架与承重构件的连接,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是由多个箱式结构单元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目前,模块化建筑与承重构件(如基础、楼盖、柱子、墙体等)之间通常采用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锚栓直接连接,即通过锚栓与支撑部分的混凝土连接固定;另一种是通过设置基础垫块实现连接,参照申请号为201610232102.5的中国专利,其基础垫块的底面与预埋在地基中的第一螺栓连接,基础垫块的顶面与底面的第二螺栓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对锚栓/预埋螺栓的定位精度要求很高,而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锚栓/螺栓易受震动和冲击偏离定位造成精度下降,极大地影响装配质量;另外,螺栓和其他钢铁部件之间通常采用满焊,高温焊接会影响螺栓的强度,可能导致螺栓断裂,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质量较好的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建筑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件,用于固定在承重构件上;基板,固定于所述预埋件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连接件,穿设所述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所述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所述框架与所述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竖立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连接孔间隔分布;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框架上的定位孔配合。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从所述基板上突出的立板和分别设于所述立板相对两侧上的凸棱;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基板的端部呈楔形。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呈矩形分布。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板通过点焊固定。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外周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盖;所述螺栓的头部设有凹槽,所述螺盖的其中一面凸设有盖榫,所述盖榫能够卡置于所述凹槽内实现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盖的连接,所述螺盖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设于所述螺栓头部外周的盖榫,所述盖榫凸伸出所述螺栓的外周;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榫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孔相通;所述盖榫能够卡置于所述凹槽内。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采用高强度沉头螺栓或大六角头高强螺栓。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采用所述大六角头高强螺栓时,所述基板上的连接孔包括多个内侧壁,其中至少两非相邻的内侧壁呈直线型。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件对应的开孔,所述连接件采用所述大六角头高强螺栓时,所述大六角头高强螺栓凸伸出所述基板,使六角螺栓头伸入所述开孔内。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六角螺栓头卡置于所述开孔内或所述六角螺栓头与所述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的过渡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相互垂直,所述过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上均设有所述连接孔。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包括上层板和固定于所述上层板底部的下层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包括框架和如权上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框架呈框架形,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包括设置于底部角落处的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垂直,所述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端板上。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同时穿设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框架与承重构件的连接,结构简单,易于装配。本技术的建筑模块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了强度高、精度高的装配,且装配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建筑模块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建筑模块其中一角落与承重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基板、定位件与部分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一实施例中基板、定位件与连接件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三实施例中基板与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五实施例与承重构件及另一建筑模块配合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五实施例与承重构件及另一建筑模块实现连接后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六实施例中基板与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六实施例中基板上的连接孔与连接件之间其中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六实施例中基板上的连接孔与连接件之间另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六实施例中基板上的连接孔与连接件之间又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七实施例中基板与连接件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八实施例中预埋件、基板与连接件之间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八实施例中预埋件、基板与连接件之间又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八实施例中基板与连接件之间又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中建筑模块第八实施例中折弯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建筑模块;11、框架;111、立柱;112、端梁;113、侧梁;114、连接盒;115、底板;1151、第一侧板;1152、第二侧板;1153、端板;1156、安装孔;1157、定位孔;12、连接结构;121、预埋件;122、基板;1221、第一基部;1222、第二基部;1223、过渡部;123、连接件;1231、螺栓;1232、螺母;124、定位件;1241、立板;1242、凸棱;322、基板;3231、螺栓;3236、凹槽;3233、螺盖;3237、盖榫;51、框架;52、连接结构;521、预埋件;522、基板;523、连接件;6、上层建筑模块;622、基板;6221、连接孔;6231、大六角头高强螺栓;6232、六角螺栓头;722、基板;7221、上层板;7222、下层板;7231、大六角头高强螺栓;7232、六角螺栓头;821、预埋件;8211、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n预埋件,用于固定在承重构件上;/n基板,固定于所述预埋件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n连接件,穿设所述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所述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所述框架与所述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预埋件,用于固定在承重构件上;
基板,固定于所述预埋件上;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
连接件,穿设所述基板上的连接孔和所述框架上的安装孔,实现所述框架与所述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竖立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连接孔间隔分布;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框架上的定位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从所述基板上突出的立板和分别设于所述立板相对两侧上的凸棱;
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基板的端部呈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多个所述连接孔呈矩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板通过点焊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外周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盖;所述螺栓的头部设有凹槽,所述螺盖的其中一面凸设有盖榫,所述盖榫能够卡置于所述凹槽内实现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盖的连接,所述螺盖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设于所述螺栓头部外周的盖榫,所述盖榫凸伸出所述螺栓的外周;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榫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孔相通;
所述盖榫能够卡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程海建陈义祥周永亮陈洋周永安陆一峰陈梓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