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慈霞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4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原土层,所述原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原土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层,砂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所述植被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若干,溢流管延伸至砾石层,溢流管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溢流管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位于砂层和砾石层之间,排水管周侧包裹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以调整调整管的位置,改为溢流孔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滞留带,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技术介绍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但是,现有的滞留带难以控制溢流的水位,且溢流管内易发生堵塞,难以清理。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原土层,所述原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原土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层,砂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所述植被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若干,溢流管延伸至砾石层,溢流管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溢流管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位于砂层和砾石层之间,排水管周侧包裹有保护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管包括管头和管身,管身的上端固定有管头,管身的上部周侧开设有溢流孔若干,管身的下部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一若干。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管内设置有防堵塞件,防堵塞件包含架体和滤网,架体内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中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二,架体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上端固定有连接绳,连接绳与调整管的下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的为孔状结构,保护层为透水材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秸秆网通过秸秆编成绳状或杆状,绳状或者杆状的秸秆交织排列在原土层内构成秸秆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被层的上面设置有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可以调整调整管的位置,改为溢流孔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2、本技术的调整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有防堵塞件,便于将其取出,清理。3、本技术中的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有利于稳固原土层,且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调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防堵塞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防堵塞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植被层;2、原土层;3、秸秆网;4、砂层;5、排水管;6、砾石层;7、防堵塞件;8、溢流管;9、保护层;11、调整管;12、植物;13、蓄水层;14、管头;15、管身;16、密封圈一;17、溢流孔;18、连接绳;19、连接座;20、密封圈二;21、架体;22、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1、原土层2,所述原土层2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1,植被层1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13,原土层2内设置有秸秆网3,原土层2的下方设置有砂层4,砂层4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6;所述植被层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8若干,溢流管8延伸至砾石层6,溢流管8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11,溢流管8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5,排水管5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5位于砂层4和砾石层6之间,排水管5周侧包裹有保护层9。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管11包括管头14和管身15,管身15的上端固定有管头14,管身15的上部周侧开设有溢流孔17若干,管身15的下部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一16若干。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8内设置有防堵塞件7,防堵塞件7包含架体21和滤网22,架体21内设置有滤网22,滤网22的中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二20,架体21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座19,连接座19的上端固定有连接绳18,连接绳18与调整管11的下端,所述排水管5的为孔状结构,保护层9为透水材质,所述秸秆网3通过秸秆编成绳状或杆状,绳状或者杆状的秸秆交织排列在原土层2内构成秸秆网3,所述植被层1的上面设置有植物12。具体的,本技术在使用时,有雨水时,积水可以通过溢流孔17流至溢流管8内,并通过防堵塞件7的过滤后,水流分散至排水管5内,通过排水管5的孔洞逐渐分散在各层,排水管5的周侧设置有保护层9,避免直接与砾石层6和砂层4接触,从而保证排水管5周身的管孔通畅,同时可以调整调整管11的位置,改为溢流孔17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调整管11的下端通过连接绳18固定连接有防堵塞件7,便于将其取出,清理;原土层2内设置有秸秆网3,有利于稳固原土层2,且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且秸秆可以自然溶解,作为肥料,避免了土壤污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有雨水时,积水可以通过溢流孔17流至溢流管8内,并通过防堵塞件7的过滤后,水流分散至排水管5内,通过排水管5的孔洞逐渐分散在各层,排水管5的周侧设置有保护层9,避免直接与砾石层6和砂层4接触,从而保证排水管5周身的管孔通畅,同时可以调整调整管11的位置,改为溢流孔17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调整管11的下端通过连接绳18固定连接有防堵塞件7,便于将其取出,清理;原土层2内设置有秸秆网3,有利于稳固原土层2,且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且秸秆可以自然溶解,作为肥料,避免了土壤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1)、原土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层(2)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1),植被层(1)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13),原土层(2)内设置有秸秆网(3),原土层(2)的下方设置有砂层(4),砂层(4)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6);/n所述植被层(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8)若干,溢流管(8)延伸至砾石层(6),溢流管(8)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11),溢流管(8)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5),排水管(5)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5)位于砂层(4)和砾石层(6)之间,排水管(5)周侧包裹有保护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1)、原土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层(2)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1),植被层(1)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13),原土层(2)内设置有秸秆网(3),原土层(2)的下方设置有砂层(4),砂层(4)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6);
所述植被层(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8)若干,溢流管(8)延伸至砾石层(6),溢流管(8)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11),溢流管(8)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5),排水管(5)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5)位于砂层(4)和砾石层(6)之间,排水管(5)周侧包裹有保护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管(11)包括管头(14)和管身(15),管身(15)的上端固定有管头(14),管身(15)的上部周侧开设有溢流孔(17)若干,管身(15)的下部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一(16)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凤花许慈霞
申请(专利权)人:许慈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