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东文专利>正文

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884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主要是于PC个人计算机主机内设置一散热系统结构,该散热系统结构为一内具有双吸涡轮风扇的电源供应器且固设于计算机主机板一侧,于电源供应器的壳体与盖体上分别开设有一与双吸涡轮风扇相对应的圆形孔及一网状排孔,藉此设计使运转中的双吸涡轮风扇能有效快速的将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内部所有热气做全面性的吸取与排出,亦同时将计算机主机内的CPU、硬盘、光驱、烧录机等单元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气也同步的快速排出,达到一双吸涡轮风扇既可快速解决散热的问题,并获致降低成本及节省能源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PC个人计算机内散热系统结构,特别是一种于计算机主机内部增设一特殊散热系统结构,藉此提供计算机主机内各种于运作时易发热单元的绝佳散热管道,以达到更完善的散热效果的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运用于PC个人计算机内部的散热装置,大都针对其在运作上较易产生高热的单元做设计,如应用于CPU上的散热片结构(或搭配散热膏)型式,或电源供应器内的风扇结构型式,藉此提供适当散热作用,以避免PC个人计算机在持续运作下产生高热而影响正常运作。但是,此等搭配各单元所设计的散热装置,虽能提供该等单元基本的散热效果,但面对PC个人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功能愈趋强大,相对所运用的组件的精密程度愈来愈高,同时其持续运作上所产生的热量亦不断增加,尤其是顺应计算机机壳内部气流流场方向性,以及存在内部的环境温度的问题,以现行的散热装置显然无法达到全面性的散热效果,故于长时间使用下,难免因计算机主机板或其它单元(如硬盘、光驱或烧录机等)的散热情况不佳,而造成PC个人计算机系统运作的不稳定,进而困扰着使用。尤其以习式电源供应器来说,其内部的风扇模块以垂直竖立方式设置在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内部,使电源供应器的整体高度无法降低;承上述,该于风扇模块是以垂直竖立方式设置,故在旋转时风扇的转轴必须支撑风扇的重力,使转轴及轴承间的磨耗情形严重,导致使用寿命降低;此外,该风扇扇叶设置上紧贴着通孔排除热气,故容易产生很大的风切噪音。因此,业界为改善此一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乃利用于计算机主机外壳上加装至少一个以上的大型风扇,藉此内、外的双重散热作用,来弥补先前散热效果的不足;但此种设计,不仅须将外壳做二次加工,亦须另外购置风扇,对消费者而言,着实为一不便又不符经济效益的做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以提供PC个人计算机更完善的散热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于PC个人计算机主机内设置一散热系统结构,该散热系统结构是一内设双吸涡轮风扇的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由相配合的壳体及盖体组成,其内设有必要的电路结构及相关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双吸涡轮风扇由一组相配合组立的风扇壳体及一被夹设于内的扇叶构成,于该组风扇壳体的上、下端面开设有相对应的吸风口,且于一侧边上开设有排风口;与该电源供应器相配合的壳体一侧设具有包括出风口、公母插座及电源开关,另侧设一网状排孔,且于盖体下方端面开设有一圆形孔与吸风口相对应;据此令运转中的双吸涡轮风扇能同时针对电源供应器及PC个人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热气做一有效快速又完整全面性的吸取与排放,达到一双吸涡轮风扇即可快速解决散热的问题,并获致降低成本及节省能源的效果。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点和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与主机板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与主机板组合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与主机板结合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与主机板结合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作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作用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散热系统结构1;电源供应器10;壳体101;盖体102;电路结构103;出风口104;公母插座105;电源开关106;网状排孔107;圆形孔108;双吸涡轮风扇11;风扇壳体111;扇叶112;吸风口113;排风口114:计算机主机外壳2;主机板20;散热孔201。具体实施方式一般来说,本技术的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一内设有双吸涡轮风扇的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并固设于计算机主机板一侧,且于其壳体与盖体上分别朝计算机主机板及硬盘、或光驱、烧录机等单元开设有一与双吸涡轮风扇相对应的圆形孔及一网状排孔,藉此设计使运转中的双吸涡轮风扇一方面能有效快速的将电源供应器本身壳体内部的所有热气做全面性的吸取与排出,亦同时将计算机主机内的如CPU、硬盘或光驱、烧录机等单元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气也同步的快速排出,达到一双吸涡轮风扇即可快速解决散热的问题,并获致降低成本及节省能源的效果。另外一点,由于采水平悬吊方式设置双吸涡轮风扇,不仅能解决习用风扇旋转时其转轴的磨耗问题,且整个风扇的重量被均匀分散,亦无结合不牢靠之疑。尤其是双吸涡轮风扇的扇叶并未与计算机壳体的出风口相接触或靠近,自然无风切噪音产生的顾虑。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特点。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将具有散热系统结构1的电源供应器10组设于计算机主机外壳2内的透视图。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散热系统结构1主要为一内设双吸涡轮风扇11的电源供应器10,其中:该电源供应器10大体上包括一组相配合的壳体101及盖体102组成,并于其所夹的容置空间内设具有必要的电路结构103及相关的电子组件(如电容、变压器、散热片、电感等);且于壳体101一侧设具有包括出风口104、公母插座105及电源开关106等相关基本功能设计,另侧则设一网状排孔107;另于盖体102下方端面开设有一圆形孔108;特别是于该电源供应器10的壳体101与盖体102内装设一足以达全面性快速散热效用的双吸涡轮风扇11。该双吸涡轮风扇11在结构上包括由一组相配合组立的风扇壳体111及一被夹设于内的扇叶112所构成。于风扇壳体111上、下端面开设有相对应的吸风口113,并于一侧边上开设有排风口114。请参阅图4、图5,将上述散热系统结构1的电源供应器10的结构,实际组配于主机板20一侧并结合成一体的作法,以方便置设于计算机主机外壳2内部。请再参阅图6、图7,在实际实施中,将电源供应器10连同主机板20一并置入计算机主机外壳2内定位,并使电源供应器10的出风口104与计算机主机外壳2上既设的散热孔201相对;如此当计算机主机内的各单元如电源供应器10、主机板20、CPU等激活后,由于持续运作将使整个计算机-->主机内部包含各单元同时充斥着热气,此时,随电源供应器10激活做同步运转的双吸涡轮风扇11则利用其扇叶112旋转所产生的双向吸力,一方面针对本身内部电路结构103所产生的热量做吸取,另一方面再针对主机板20及CPU等单元的位置,以及硬盘、光驱、烧录机等位置所产生的热量,分别藉由圆形孔108及网状排孔107做同步且大量吸入,并导引至排风口114处,由于排风口114与壳体101一侧面的出风口104相紧靠,出风口104又与计算机主机外壳2上的散热孔201相对,故热气便能持续快速经此管道而顺利排放出去。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采独创的双吸涡轮风扇内设于电源供应器所构成的散热系统结构,其一方面能快速吸收整个电源供应器内部的所有热气,并做完整地快速散热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同步针对PC个人计算机的主机外壳内,包含主机板、CPU、硬盘、光驱、烧录机等处所产生的单元热气提供其散热管道并做一全面性的散热,不仅能有效排除单元热气,更能进一步降低计算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于PC个人计算机主机内设置一散热系统结构,该散热系统结构是一内设双吸涡轮风扇的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由相配合的壳体及盖体组成,其内设有必要的电路结构及相关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双吸涡轮风扇由一组相配合组立的风扇壳体及一被夹设于内的扇叶构成,于该组风扇壳体的上、下端面开设有相对应的吸风口,且于一侧边上开设有排风口;与该电源供应器相配合的壳体一侧设具有包括出风口、公母插座及电源开关,另侧设一网状排孔,且于盖体下方端面开设有一圆形孔与吸风口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个人计算机的散热系统结构,于PC个人计算机主机内设置一散热系统结构,该散热系统结构是一内设双吸涡轮风扇的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由相配合的壳体及盖体组成,其内设有必要的电路结构及相关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双吸涡轮风扇由一组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文
申请(专利权)人:谢东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