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放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72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8
一种便携式放线盘,中间盘通过定位插销套装在中间筒的中间处的外周壁上,中间筒的左、右侧分别对应焊有第一、第二过渡筒体,中间筒的外径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一、第二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主盘内筒的左端端口与主盘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焊有第三过渡筒体,内周壁套装在位于中间盘左侧的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第三过渡筒体与第一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主盘内筒的右端端面顶紧在中间盘的左侧面上,副盘内筒的右端端口与副盘的左侧面可拆卸连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焊有第四过渡筒体,内周壁套在位于中间盘右侧的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第四过渡筒体与第二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副盘内筒的左端端面顶紧在中间盘的右侧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放线盘
本技术涉及光电通信线缆使用的线盘,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放线盘。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放线盘一般由主盘、中间盘通过该主盘与该中间盘之间的筒体固定焊接在一起,然后在主盘和/或中间盘的一侧面上焊接一个副盘。一方面,现有的线盘中主盘、中间盘和副盘固定连接在一起,该主盘、该中间盘和该副盘其中的任意一个盘发生变形、损伤均无法替代,从何维护和实用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光电通信线缆中,盘绕在线盘上的光纤的总重量往往比较轻(一般在30~60斤),在理论上,操作人员完全能够采用人工提起、携带光纤的方式进行放线,但事实上,由于现有线盘重量重的原因,无法实现人工提起、携带光纤的方式进行放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的便携式放线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放线盘,所述放线盘包括中间筒、定位插销、中间盘、第一过渡筒体、第二过渡筒体、主盘内筒、第三过渡筒体、左侧环状体、主盘、副盘内筒、第四过渡筒体、右侧环状体和副盘,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孔,且这两个定位销孔的连线经过该中间筒的中心,所述定位插销为两根,每根定位插销均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定位插销设置成正多边形的插销头,下段定位插销设置成带有外螺纹的插销杆,每个插销杆对应向所述中间筒的中心方向插入一个定位销孔中,插入所述中间筒内的部分旋拧上锁紧螺母,使所述插销头、所述锁紧螺母分别对应顶紧在所述中间筒的外周壁面、内周壁面上,所述中间盘开设有匹配于所述中间筒外径的中心孔,中心孔上开设有两个插销槽,这两个插销槽分别对应、匹配于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所述中间盘套设在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使所述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插入到所述中间盘中心孔上的插销槽内,所述中间筒的左侧焊接有第一过渡筒体,右侧焊接有第二过渡筒体,并且,所述中间筒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一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所述主盘内筒的左端端口焊接有左侧环状体,该左侧环状体的左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主盘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焊接有第三过渡筒体,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左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主盘内筒的第三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一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主盘内筒的右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左侧面上,所述副盘内筒的右端端口焊接有右侧环状体,该右侧环状体的右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副盘的左侧面可拆卸连接,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焊接有第四过渡筒体,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右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副盘内筒的第四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二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副盘内筒的左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右侧面上。所述第一过渡筒体分成左、右两段,左段第一过渡筒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匹配于所述主盘内筒右段内周壁上的第三过渡筒体上设置的内螺纹,右段第一过渡筒体的外周壁焊接在所述中间筒的左端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过渡筒体分成左、右两段,右段第二过渡筒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匹配于所述副盘内筒左段内周壁上的第四过渡筒体上设置的内螺纹,左段第二过渡筒体的外周壁焊接在所述中间筒的右端的内周壁上。所述主盘、所述副盘、所述中间盘均由铝合金制成,其厚度均为4mmm~6mm。进一步,所述主盘上以该主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这些圆形减重孔沿该主盘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中间盘上以该中间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这些圆形的减重孔沿该中间盘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副盘以该副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圆形减重孔;其中,所述扇形减重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圆形减重孔的面积。所述主盘内筒、所述副盘内筒、所述中间筒由不锈钢制成,其厚度均为1mm~1.5mm。所述放线盘还包括一对轴套,即左轴套、右轴套,所述主盘的中心开设有主盘中心孔,所述副盘的中心开设有副盘中心孔,所述左轴套主要由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支撑帽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径等于所述主盘中心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支撑帽以该第一支撑帽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安装孔,该第一支撑帽的外径大于所述主盘中心孔的内径;所述右轴套主要由一体成型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支撑帽组成,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径等于所述主盘中心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支撑帽以该第二支撑帽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安装孔,该第二支撑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副盘中心孔的内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拆卸,便于更换、维护。具体的是,中间筒、定位插销、中间盘、主盘内筒、主盘、副盘内筒、副盘具能够拆卸替换,并且这种拆卸替换是能够选择性的进行。2.本技术中,通过所述主盘、所述副盘、所述中间盘均由铝合金制成,其厚度均为4mmm~6mm;所述主盘内筒、所述副盘内筒、所述中间筒由不锈钢制成,其厚度均为1mm~1.5mm的设计。加之,通过所述主盘上以该主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所述副盘上以该副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所述中间盘以该中间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圆形减重孔的设计。从而使放线盘在整体上重量更轻,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提起、携带盘绕有光纤的线盘进行放线。3.本技术中,通过所述放线盘还包括一对轴套,即左轴套、右轴套的设计,以方便本线盘盘绕光纤以后放置在线盘支架上,以实现车载搬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中间筒、定位插销、左侧环状体、副盘内筒和副盘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主盘、主盘内筒、中间盘、定位插孔、定位插销、副盘内筒和右侧环状体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主盘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左侧环状体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主盘内筒的主视图。图7是图1中的中间盘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中间筒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的定位插销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的副盘内筒的主视图。图11是图1中的右侧环状体的示意图。图12是图1中的副盘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的左轴套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的右轴套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中间筒;101—第一过渡筒体;102—第二过渡筒体;103—定位销孔;2—定位插销;201—插销头;202—插销杆;3—中间盘;301—扇形减重孔;302—圆形减重孔;303—中心孔;304—插销槽;4—主盘内筒;401—第三过渡筒体;402—左侧环状体;4021—第五连接孔;5—主盘;501—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盘包括中间筒、定位插销、中间盘、第一过渡筒体、第二过渡筒体、主盘内筒、第三过渡筒体、左侧环状体、主盘、副盘内筒、第四过渡筒体、右侧环状体和副盘,/n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孔,且这两个定位销孔的连线经过该中间筒的中心,/n所述定位插销为两根,每根定位插销均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定位插销设置成正多边形的插销头,下段定位插销设置成带有外螺纹的插销杆,每个插销杆对应向所述中间筒的中心方向插入一个定位销孔中,插入所述中间筒内的部分旋拧上锁紧螺母,使所述插销头、所述锁紧螺母分别对应顶紧在所述中间筒的外周壁面、内周壁面上,/n所述中间盘开设有匹配于所述中间筒外径的中心孔,中心孔上开设有两个插销槽,这两个插销槽分别对应、匹配于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所述中间盘套设在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使所述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插入到所述中间盘中心孔上的插销槽内,/n所述中间筒的左侧焊接有第一过渡筒体,右侧焊接有第二过渡筒体,并且,所述中间筒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一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n所述主盘内筒的左端端口焊接有左侧环状体,该左侧环状体的左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主盘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焊接有第三过渡筒体,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左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主盘内筒的第三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一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主盘内筒的右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左侧面上,/n所述副盘内筒的右端端口焊接有右侧环状体,该右侧环状体的右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副盘的左侧面可拆卸连接,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焊接有第四过渡筒体,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右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副盘内筒的第四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二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副盘内筒的左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右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盘包括中间筒、定位插销、中间盘、第一过渡筒体、第二过渡筒体、主盘内筒、第三过渡筒体、左侧环状体、主盘、副盘内筒、第四过渡筒体、右侧环状体和副盘,
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孔,且这两个定位销孔的连线经过该中间筒的中心,
所述定位插销为两根,每根定位插销均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定位插销设置成正多边形的插销头,下段定位插销设置成带有外螺纹的插销杆,每个插销杆对应向所述中间筒的中心方向插入一个定位销孔中,插入所述中间筒内的部分旋拧上锁紧螺母,使所述插销头、所述锁紧螺母分别对应顶紧在所述中间筒的外周壁面、内周壁面上,
所述中间盘开设有匹配于所述中间筒外径的中心孔,中心孔上开设有两个插销槽,这两个插销槽分别对应、匹配于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所述中间盘套设在所述中间筒的中间处,使所述定位插销的插销头插入到所述中间盘中心孔上的插销槽内,
所述中间筒的左侧焊接有第一过渡筒体,右侧焊接有第二过渡筒体,并且,所述中间筒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一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过渡筒体的最大外径,
所述主盘内筒的左端端口焊接有左侧环状体,该左侧环状体的左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主盘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焊接有第三过渡筒体,该主盘内筒的右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左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主盘内筒的第三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一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主盘内筒的右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左侧面上,
所述副盘内筒的右端端口焊接有右侧环状体,该右侧环状体的右侧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副盘的左侧面可拆卸连接,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焊接有第四过渡筒体,该副盘内筒的左侧内周壁套装在位于所述中间盘右侧的所述中间筒部分的外部,并使所述副盘内筒的第四过渡筒体与所述中间筒的第二过渡筒体彼此螺接,使该副盘内筒的左端端面顶紧在所述中间盘的右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筒体分成左、右两段,左段第一过渡筒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匹配于所述主盘内筒右段内周壁上的第三过渡筒体上设置的内螺纹,右段第一过渡筒体的外周壁焊接在所述中间筒的左端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过渡筒体分成左、右两段,右段第二过渡筒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匹配于所述副盘内筒左段内周壁上的第四过渡筒体上设置的内螺纹,左段第二过渡筒体的外周壁焊接在所述中间筒的右端的内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所述副盘、所述中间盘均由铝合金制成,其厚度均为4m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上以该主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这些圆形减重孔沿该主盘径向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中间盘上以该中间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扇形减重孔,在相邻的两个扇形减重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这些圆形的减重孔沿该中间盘径向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副盘以该副盘的中心为中心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六个圆形减重孔;其中,所述扇形减重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圆形减重孔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内筒、所述副盘内筒、所述中间筒由不锈钢制成,其厚度均为1mm~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放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盘还包括一对轴套,即左轴套、右轴套,所述主盘的中心开设有主盘中心孔,所述副盘的中心开设有副盘中心孔,
所述左轴套主要由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支撑帽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径等于所述主盘中心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支撑帽以该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更生赖伯平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