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859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包括充电检测控制模块、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和数据检测处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煤矿井下常用的镍氢电池组,提出一种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可以识别并检测电池电压;在充电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电压调节充电电流,当电池充满以后自动转为涓流充电保护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实时检测放电电压,当电压低于一定预设值时终止放电,具有消除电池放电迟滞功能,防止大负载断开后电池电压回升导致的供电跳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是指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GB3836.2-2010附录E:隔爆外壳内使用的电池的规定,镍氢电池目前在井下隔爆产品中使用占有率很高。但是传统的充电采用恒压恒流的充电方式,一方面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电池内部电芯温度会升高,对电池有较大的损坏;其次采用恒压恒流的充电方式不能够满足镍氢电池的充电特性,可能会存在充不满的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电池的带载时间。另外一方面在放电过程,一般的充电器不具备放电保护,可能会导致电池存在过放的可能,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包括充电检测控制模块、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和数据检测处理模块;所述充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阻R1与所述场效应管Q2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杆L1与所述电阻R1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电阻R1、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三极管Q1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电阻R3电连接,所述电阻R12分别与所述电阻R11、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3电连接,所述电容C4分别与所述电阻R13和所述R14并联连接;所述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2、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8、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4,所述电阻R28、所述电阻R29与所述电阻R30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32与所述场效应管Q6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与所述电阻R32串联连接,所述二极管D12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28、所述电阻R32、所述场效应管Q6与所述二极管D14串联连接;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包括STM32单片机U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和滤波器L2,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7、所述电容C16、所述电容C17、所述滤波器L2、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23、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所述电容C20、所述电容C21与所述电容C22均与所述STM32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容C23电连接,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所述电容C20、所述电容C21与所述电容C22并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在充电过程中检测电池电压,通过PWM调节电池的充电电流,并当电池充满电量后切换至涓流充电;进一步地,所述放电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在电池放电电压低于预设值时,切断负载供电,并消除电池放电迟滞。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检测电池电压,调节充电电流,可以更加科学的判断电池的充满状态;(2)电池充满以后涓流补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带载时长;(3)放电过程中两级电压检测比较,用于消除放电迟滞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程序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充电检测控制模块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放电检测控制模块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数据检测处理模块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需要声明的是,以下内容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是限制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包括充电检测控制模块、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和数据检测处理模块;如图2所示,描述了该方法的充电检测逻辑过程,充电检测控制模块上电后程序初始化,首先判断是否接入电池,如果有电池开始给电池充电,充电电流通过采样电阻来设置,在电池没有充满的情况下采用额定的充电电流给电池充电;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池组电压,当在持续一段时间内电池组电压保持不变时,则判断为检测到零增值0V,此时充电检测程序记录下该状态;随着充电的持续充电,根据镍氢电池的特性,在完全充满电以后会有一个电压下降的过程,该状态即为电池电压负增值-V;当同时判断到0V、-V状态时,则程序认为电池已经充满,通过PWM调节即可转为涓流充电过程,在涓流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5%,该充电电流主要用于补充电池的自放电损耗,保持电池的充满状态;如图3所示,充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3和电容C4,电阻R1与场效应管Q2并联连接,场效应管Q2、二极管D1、电杆L1与电阻R11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2分别与电阻R1、场效应管Q2和三极管Q1电连接,三极管Q1与电阻R3电连接,电阻R12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9和电容C3电连接,电容C4分别与电阻R13和R14并联连接;外电电源经过处理后为VIN标识,在与电池端通过一个型号为IRF4905PBF的P-MOS管进行连接,控制端PWM为数据检测处理模块的一个PWM输出接口,通过程序对PWM脉宽的调节,实现对充电电流的调节;镍氢电池的充电定电流由电阻R14决定,计算值为100mV/R14,当R14取值为0.1Ω时充电定电流为1000mA,通过PWM调节使得在电池电量不满时维持在定电流附近,而当电池充满以后涓流充电电流为定电流的5%;判断充满的标志为0V、-V状态,此状态通过BAT_V端的电压进行采集计算得出;以20节镍氢电池串联为例,根据GB3836.2-2010附录E的规定,单节镍氢电池最大开路电压为1.5V,考虑到电池差异,BAT_V端的电压设置为1.417V时,电池充满时能够正常检测到0V、-V,从而通过PWM脉宽调节即可使电池转换为涓流充电,保护电池;如图4所示,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2、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8、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4,电阻R28、电阻R29与电阻R30串联连接,电阻R32与场效应管Q6并联连接,场效应管Q8与电阻R32串联连接,二极管D12与二极管D14并联连接,电阻R28、电阻R32、场效应管Q6与二极管D14串联连接;程序在数据检测处理模块上电后初始化,检测电池是否处于放电状态,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执行放电逻辑;检测模块通过两路电压检测来判断当前电池的电压,分别为FDJC_1和FDJC_2,当检测到FDJC_1的电压低于程序预设的下行阈值时,在短暂延时后,FDKZ端输出低电平,从而使得Q8处于截至状态,相应的Q6也处于截至状态,电池停止对负载放电;当检测到FDJC_2的电压高于程序预设的上行阈值时,FDKZ端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得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检测控制模块、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和数据检测处理模块;/n所述充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阻R1与所述场效应管Q2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杆L1与所述电阻R1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电阻R1、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三极管Q1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电阻R3电连接,所述电阻R12分别与所述电阻R11、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3电连接,所述电容C4分别与所述电阻R13和所述R14并联连接;/n所述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2、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8、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4,所述电阻R28、所述电阻R29与所述电阻R30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32与所述场效应管Q6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与所述电阻R32串联连接,所述二极管D12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28、所述电阻R32、所述场效应管Q6与所述二极管D14串联连接;/n所述数据检测处理模块包括STM32单片机U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和滤波器L2,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7、所述电容C16、所述电容C17、所述滤波器L2、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23、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所述电容C20、所述电容C21与所述电容C22均与所述STM32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容C23电连接,所述电容C18、所述电容C19、所述电容C20、所述电容C21与所述电容C22并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镍氢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检测控制模块、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和数据检测处理模块;
所述充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阻R1与所述场效应管Q2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杆L1与所述电阻R1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电阻R1、所述场效应管Q2和所述三极管Q1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电阻R3电连接,所述电阻R12分别与所述电阻R11、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容C3电连接,所述电容C4分别与所述电阻R13和所述R14并联连接;
所述放电检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2、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8、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4,所述电阻R28、所述电阻R29与所述电阻R30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32与所述场效应管Q6并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与所述电阻R32串联连接,所述二极管D12与所述二极管D14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顾军盛文燕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华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