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55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配电箱主体的内部设有空腔,配电箱主体的前侧表面靠左右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箱门,空腔的下表面靠左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的上表面靠前后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上表面设有电容器主体。通过在配电箱的内部设置的导轨,导轨的上表面设有的导向结构,使得电容器主体能够在导向结构上滑动调节,使得对于电容器的更换和维修变得简便,且安装便捷易操作,通过在导轨的后侧内壁设有的接线插座,和在电容器主体的后侧表面对应于接线插座的位置设有的接线插头,使得对于电容器的接线方式简单,避免了配电箱内部空间受限,人员手臂无法深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箱
,具体涉及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
技术介绍
目前,10千伏配变台区400伏侧配置电容综合配电箱,电容器部分为硬连接结构,异常或故障后更换困难;现场配电箱无功补偿单元调研后发现现有的综合配电箱存在以下问题:补偿效果不好、补偿单元加装、更换困难、对计量影响大、噪音高等缺点。原无功补偿单元内的电容器为固定式螺栓安装,一二次线缆为线鼻压线固定,当现场需要对配电箱无功补偿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会出现难点:(1)单组电容器损坏,由于箱内空间受限,需将整个补偿单元取出再拆除。(2)整个补偿单元非常重且又在杆上,单人无法将其取出,需要多人及液压升高车进行作业。(3)无功补偿单元由于空间受限,即使只拆装一二次线缆,维护人员手臂无法探入,也需将整个补偿单元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无补偿单元调研:补偿效果不好,补偿单元加装困难,更换困难,对计量影响大,且对于内部电容器的安装和拆卸不便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前侧表面靠左右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空腔的下表面靠左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靠前后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的上表面设有电容器主体,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后侧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蜂窝散热网,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后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头,所述导轨的内壁后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座。优选的,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空腔的内壁后侧表面。优选的,所述箱门设置有两个,所述箱门与配电箱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导轨设置有四个,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数量对应于导轨的数量,所述电容器主体与导轨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螺钉,所述导向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导轨的上表面,所述导向结构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导向结构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电容器主体通过导向结构与导轨构成可左右平移调节结构。优选的,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前侧表面靠上下侧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前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前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有接口,所述电容器主体与控制器、控制面板和接口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插头和接线插座的位置关系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后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导轨的左右侧表面转动安装有万向球,所述导轨的右侧表面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电磁锁锁座,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前侧表面靠后位置固定安装有电磁锁锁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配电箱的内部设置的导轨,导轨的上表面设有的导向结构,使得电容器主体能够在导向结构上滑动调节,使得对于电容器的更换和维修变得简便,且安装便捷易操作;2、通过在导轨的后侧内壁设有的接线插座,和在电容器主体的后侧表面对应于接线插座的位置设有的接线插头,使得对于电容器的接线方式简单,避免了配电箱内部空间受限,人员手臂无法深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容器主体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容器主体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导轨的主视图。图中:1、配电箱主体;111、空腔;112、隔板;2、箱门;3、导轨;4、导向结构;41、螺钉;42、滑轮;5、电容器主体;6、把手;7、控制器;8、控制面板;9、接口;10、蜂窝散热网;11、接线插头;12、接线插座;13、行程开关;14、万向球;15、电磁锁锁面;16、电磁锁锁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111,配电箱主体1的前侧表面靠左右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箱门2,空腔111的下表面靠左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轨3,导轨3的上表面靠前后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4,导向结构4的上表面设有电容器主体5,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蜂窝散热网10,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头11,导轨3的内壁后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座12。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对电容器进行更换时,打开箱门2,只需通过拉动把手6,在导向结构4上的滑轮42的作用下,即可将电容器主体5沿着导轨3拉出,当需要对电容器进行安装固定时,通过将电容器主体5放在导向结构4上的滑轮42上表面,通过推动把手6,可将电容器主体5推进导轨3内,使接线插头11和接线插座12接触并安装在一起,完成对电容器主体5的安装,使得整个结构的安装方式和接线方式简单易操作。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2,隔板112设置有两个,隔板112固定安装在空腔111的内壁后侧表面,箱门2设置有两个,箱门2与配电箱主体1之间呈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两个隔板112,使空腔111被分隔成三个,便于对配电箱主体1内部进行区域划分,通过设置的两个对开的箱门2,使得配电箱主体1的打开方式简单。实施例三: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导轨3设置有四个,电容器主体5的数量对应于导轨3的数量,电容器主体5与导轨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导向结构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螺钉41,导向结构4通过螺钉41固定安装在导轨3的上表面,导向结构4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导向结构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滑轮42,电容器主体5通过导向结构4与导轨3构成可左右平移调节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轨3上设置的导向结构4,在滑轮42的作用下,电容器主体5能够在导轨3内滑动调节,使得对于电容器主体5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简便易操作,避免了配电箱主体1内部空间受限,造成人员不便操作的情况。实施例四: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容器主体5的前侧表面靠上下侧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6,电容器主体5的前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器7,电容器主体5的前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的下方设有接口9,电容器主体5与控制器7、控制面板8和接口9之间电性连接,接线插头11和接线插座12的位置关系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111),所述配电箱主体(1)的前侧表面靠左右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空腔(111)的下表面靠左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轨(3),所述导轨(3)的上表面靠前后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4),所述导向结构(4)的上表面设有电容器主体(5),所述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蜂窝散热网(10),所述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头(11),所述导轨(3)的内壁后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座(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有空腔(111),所述配电箱主体(1)的前侧表面靠左右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空腔(111)的下表面靠左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轨(3),所述导轨(3)的上表面靠前后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4),所述导向结构(4)的上表面设有电容器主体(5),所述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蜂窝散热网(10),所述电容器主体(5)的后侧表面中间靠下位置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头(11),所述导轨(3)的内壁后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接线插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2),所述隔板(112)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板(112)固定安装在空腔(111)的内壁后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设置有两个,所述箱门(2)与配电箱主体(1)之间呈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00V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设置有四个,所述电容器主体(5)的数量对应于导轨(3)的数量,所述电容器主体(5)与导轨(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锋徐玲铃宁昕景巍巍王树刚袁栋付慧程力涵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徐州新电高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